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海水样本中的eDNA可以揭示深水鱼种群的状况

根据2016年11月16日在哥本哈根大学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理遗传学中心Philip Francis Thomsen 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中发表的一项研究,海水样本中的环境DNA可提供有关深水鱼类种群的准确信息。 ,丹麦和他的同事。极端和深水偏远地区的鱼类受到气候变化和捕捞努力量增加的威胁,因此监测人口非常重要。然而,监测在后勤上可能很困难,目前依赖于入侵技术,如底拖网捕捞和不可靠的捕捞报告。因此需要更少侵入性,更可靠的监测技术。

海水样本中的eDNA可以揭示深水鱼种群的状况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Thomsen及其同事评估了一种替代监测技术,该技术依赖于对海水样品中的环境DNA(eDNA)进行测序。他们在西南格陵兰岛附近的地点采集海水样本,深度在188到918米之间,对这些样本中的DNA进行测序,以确定存在的鱼类。他们比较了这些结果,以捕获通过在每个站点同时拖网获得的数据。

Thomsen及其同事发现鱼类生物量和丰度的数据与eDNA序列丰度相关。通过拖网和环境DNA技术鉴定了26个鱼类家族,包括射线和大比目鱼,相比之下,只有两个家庭只在拖网捕捞中发现,三个仅在eDNA中发现。环境DNA采样也检测到格陵兰鲨鱼的丰度高于拖网,这可能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可能逃避拖网捕捞的大型鱼类。

环境DNA采样需要进行进一步测试,以确定其作为监测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作者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eDNA如何用于非侵入性监测,商业捕鱼以及评估气候变化对这些偏远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