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全身麻醉后血栓切除术的残障率降低

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发现,缺血性中风后血栓切除术中的全身麻醉与术后3个月的残疾相比较少,与手术镇静有关。

程序性镇静研究组的平均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2(95%CI 3.0-3.5),而全身麻醉组为2.8(95%CI 2.5-3.1)(常见比值比1.58,P = 0.02 ),来自德国Klinikum Kassel的JulianBösel医学博士以及JAMA的同事报道。

全身麻醉后血栓切除术的残障率降低

在预定的不良事件中,只有收缩压> 180 mm Hg或<120 mm Hg的血压变异性(79.7%vs 62.3%,OR 2.42,P <0.001)和低血压(收缩压降低)他们报道,在全身麻醉人群中,与基线相比> 20%的患者(80.8%vs 53.1%,OR 4.26,P <0.001)更为普遍。

作者强调说,但是结果应该暂时解释为基于单中心试验,并且残疾是仅一项试验的主要结果。

尽管如此,结果仍表明,与手术镇静相比,全身麻醉与更有利的功能结局相关,如果严格的麻醉和血液动力学方案有效且由针对该特定环境培训的护士和临床医生实施,则可能是有利的。研究人员指出。

他们指出,荟萃分析和回顾性研究表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比接受手术镇静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功能预后较差。他们补充说,镇静剂的差异(例如剂量和类型)与功能结局的差异有关,但这些研究受到选择偏见的限制。

其他研究表明,接受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的全身麻醉并没有使他们比接受清醒镇静的情况更糟。

作者搜索了1980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的研究。当前分析的纳入标准是成年受试者,他们在血栓切除术中被随机接受程序镇静或全身麻醉,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和NIH卒中量表评分为≥10,并根据标准化的医院方案和神经麻醉和生理指标的局部方案决定进行血栓切除术。

排除标准的研究涉及后循环急性缺血性中风,额外的脑出血以及在血管闭塞和梗塞方面存在影像学模糊性的参与者。

总共包括368例患者(女性44.3%;平均年龄71.5)。在这些患者中,有49.7%被指定接受全身麻醉,而50.3%被指定接受程序性镇静。两组患者均来自SIESTA,ANSTROKE和GOLIATH研究。

局限性包括以下事实:当前的荟萃分析仅涉及三个随机的单中心试验,这限制了获得跨中心差异的能力。在这三项试验中,研究人群中种族和种族的多样性也很有限,因为他们主要纳入了欧洲白人患者。Bösel的小组指出,每个试验的预定主要结果均不同,并且单个试验的规模相对较小。

研究人员补充说,另一个局限性是,目前对手术镇静和全身麻醉的定义是不同的,并且允许在这些试验中仅部分解决的一系列措施和药物。

作者总结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临床和放射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预测何时需要进行初次全身麻醉以减少从程序镇静到全身麻醉的紧急转换次数。”

考虑到分析中评估的麻醉方法和患者人群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可能性,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至少在3个月后针对功能指标的生理学指标和程序标准达成了基本协议他们补充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