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新冠疫情 >

如何教育孩子不撒谎不自私?

这是我在某乎上看到的问题:我教女儿不能撒谎,并且能容忍别人撒谎,她反问我,为什么你不能容忍我撒谎,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我教孩子不能撒谎。

个人观点:撒谎的人没有担当,一个没有担当的人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社交上,都差那么点事。

我倒不是要求孩子以后要出类拔萃,我只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多点开心,撒谎的人心里容易藏事,藏得事多了,包袱就多了。

(善意的谎言在我看来依然是谎言,但如无必要,还是觉得撒谎不好。)

为什么我要教孩子要能容忍别人撒谎。

个人观点:当别人欺骗你的时候,那么必然是对你不利的(善意的谎言也是违背你的意愿的)。这个时候,我希望孩子首先想的不是挽回损失,而是去思考对方为什么欺骗。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要理解。如果对方是恶意欺骗,那么低调的离开这种人,不要过多的纠缠。

宽容的人,灾厄不近,苦中亦能作乐。

我不能容忍我的孩子撒谎,我一旦容忍她撒谎,那就意味着我对她的教育不负责任。

可如果我不能容忍她撒谎,那么怎么教她去宽容别人呢?

感觉很矛盾啊!

父母教育孩子总是容易陷入一个传统思维中,就是给孩子施加“道德包袱”。父母们总是妄图以一种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品德高尚,希望孩子宽容、谦让、诚实……

这些美好期望本身是没错的,但是他们从未让孩子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品德高尚”,于是它便成了一种约束和束缚。导致孩子逐渐变得内心充满冲突和自我压抑。

比如这位父亲的第二个要求:要教孩子要能容忍别人撒谎。

恕我直言,这是一个非常无理且反人性的要求。

当一个人被别人欺骗时,他们都会感到愤怒,难过等情绪,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却告诉孩子你要为对方考虑,要原谅对方,容忍他们的谎言……这就相当于把孩子的情绪给直接堵了回去,让他们为了“品德包袱”而“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我明白这位父亲其实是想让孩子明白一种“塞温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错就错在了忽略了过程,而直接强调结果。

作为一个孩子,在还没有怎么经历世事的时候,直接的用圣人的标准去硬性的要求他们,只会让他们陷入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中。

他们会想:

“为什么别人可以撒谎,我不能?”

“凭什么别人犯错可以得到宽恕,我就不能犯错?”

“为什么撒谎的人可以占便宜,我就要遭受损失?”

“为什么我就要道德高尚,又有谁能看到我的高尚呢?”

……

很多孩子之所以选择“道德高尚”,并不是他们真的喜欢那样,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认可罢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听话的孩子”,只不过是为了配合父母的一厢情愿,而为之表演罢了。久而久之,他们非但无法真正品德高尚,还会变得缺乏主见,难以独立。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求孩子品德高尚有错,而是要在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这些选择“是对自己好”的。

比如,作为父母,在孩子遭受欺骗时,应该做的不是让他们为对方考虑和宽恕对方,而是首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们:“你现在被欺骗了,一定会很难过,很愤怒,这是正常的情绪,你要允许它们的存在。”

“你可以跟欺骗你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你因为对方的欺骗很难过,很愤怒,希望得到对方的解释,再根据这些解释选择是不是要原谅对方,还是不再来往。”

……

这就是“过程”。

如果孩子明明感到愤怒,却要为了“品德高尚”而压抑愤怒,去原谅他人,那么这种行为便是“对自己的欺骗”,一个连自己都欺骗的人,又如何能对他人保持真诚呢?

释放情绪才是真正的宽容,压抑情绪只能导致情绪的反弹,让孩子学会顺应情绪,堵不如疏,是很必要的过程。

之后你再去告诉孩子,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让对方给你制造的负面情绪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身体里,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我希望你宽容别人,并不只是希望你品德高尚,更希望你自己身心健康,希望你对自己好。

之所以选择诚实,是为了更真诚的面对他人和世界,是为了因此而更喜欢自己,是为了眼中永远有光。

明白了吗?

被欺骗——要求高尚——自我压抑

于是情绪得不到宣泄,世界观混乱,内心冲突,为了讨好父母自我压抑,陷入痛苦。

被欺骗——允许情绪存在——做出对自己好的选择

于是孩子清楚的知道如何跟自己的情绪相处,如何树立自己的边界,如何与他人相处,世界观也是清晰的,逻辑通恰的。

两者的差异就在于“过程”,在于共情和同理心,当父母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的时候,实际上是将孩子作为自己意志的延伸,希望孩子得到自己的满意。

比如,你要诚实,因为你要有担当,我要求你不准说谎,如果你撒谎了,就意味着“我”对她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

当父母从“我”的角度出发,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去可行性和合理性。你再对他们说:“思考对方为什么欺骗。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要理解。”就很不合理。

因为孩子只有从小“被看到”“被照顾到感受”,他们才能自然而然的形成共情能力,在遭受欺骗时才能真正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更容易以一种成熟乃至看起来高尚的方式处理问题。

明白了吗?重要的不是说教,而是通过行为和感受塑造出的世界观。你要让他们活在一个诚实会让他们感受更好的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把“诚实”丢给他们,然后再被他们问的哑口无言。

想要真正为孩子好,就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施令者或是苛刻的评判者。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鼓励者,给予他们思考和成长的能力。

不要高傲的强加给他们结果,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怎样,用道德和圣人标准束缚他们,而是与他们自由交流与探讨,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增加对于自己人生的掌控能力,他们才能尽早成熟独立起来,真实且真诚的面对这个世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