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低血压的原因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四川201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饮食治疗一

·加强营养,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鸡、蛋、鱼、酪、牛奶等。

·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低血压的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

二,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

提。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四,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

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五,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

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可连续应用。

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

用法: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药放水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晚各服一

次,15天为一疗程。

1

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

用法:将上药混合后,分3天,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组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

【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

中药处方(二)

【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

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

中药处方(三)

【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

中药处方(四)

1.黄芪30g,人参、当归、何首乌、鹿角胶(烊化)、茯苓、附子、甘草各l0g。水煎服,1日1剂,

分2次服。

2.中药处方(五)

3.党参、黄精30g,炙甘草l0g。水煎,顿服,1日1次。

中药处方(六)

桂枝、甘草9g,桂心3g。每日1剂,开水泡代茶饮,50天1个疗程。

中药处方(七)

2

党参15g,桂枝、当归、麦冬、五味子、生黄芪l0g,白芍、炒白术12g,升麻、炙甘草6g,大枣4枚。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八)

红参(先煎)、山萸肉、丹参、黄芪30g,熟附子(先煎)、肉桂、佛手l0g,升麻、柴胡13g,黄精、寸

冬、天冬15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九)

6.治疗低血压。桂枝、肉桂40g,甘草2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当茶饮。治疗117例,均获效。一

般服药后3日血压上升。

中药处方(十)

4、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

【适应证】急性低血压。

中药处方(十一)

1.大枣红芪粥(中医验方)

主治:低血压。

配方:大枣10个,黄芪17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煮黄芪去渣,汤汁与大枣粳米同煮,每晚服一次,连服二个月。

2.姜草银耳方(民间方)

主治:低血压。

配方:干姜20克,甘草15克,银耳30克。

用法:研末,每服2克,每日2次。

3.复元汤《食疗百病》

主治:低血压。

3

配方: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枚,羊肉汤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

克,葱、姜适量。

用法:将羊脊剁成数节洗净;羊瘦肉洗净切块;将淮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肉用纱布袋装好扎口,

生姜、葱白拍烂。将以上原料和粳米同时放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再放入花椒、八角、料酒,移到文火

上继续煮,炖至肉烂,加入调味品即成。饮汤食肉。

4.鹿茸蛋《食疗百病》

主治:低血压。

配方:鹿茸粉0.3克,鸡蛋1个。

用法:鸡蛋拣一头敲打一个小洞,将鹿茸粉放进去,入锅煮熟去壳。早餐食之。

5.莲子枸杞酿猪肠《食疗百病》

主治:低血压。

一、乌骨鸡1只(约重1500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当归头6O克,黄连5O克,红糖150克,放入

鸡腹中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1次,连吃2个月。

二、红枣15枚去核,栗子150克,净鸡1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

枣,栗子闷熟食之。

三、鲫鱼1条,糯米6O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服2次,连服2月。

四、嫩母鸡1只,黄芪3O克,新鲜天麻1OO克(干品15克),陈皮15克,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

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将鸡放于砂锅中,加葱、姜、盐、酒、水适量,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

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五、太子参3O克,山药25克,薏苡仁2O克,莲子15克,大枣10个(放凉水浸泡,泡胀捞出),再将

糯米5O克掏净,同药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米烂熟后,将药、汤、米1顿吃完,早晚各1

次,15天为1疗程,大多数人1疗程可见效。

六、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O克,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七、猪心1个,黄芪2O克,当归12克,党参3O克,川芎6克,加水炖熟,吃猪心喝汤。

八、红枣20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加水适量用炖盅隔水蒸3小时后,加蜂蜜适量每日分两

4

次吃完,连服15天。

九、韭菜适量,捣烂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十、当归、黄芪、红枣各50克,鸡蛋4只同煮熟,吃蛋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用法:先将猪小肠洗净,然后将浸过的莲子、枸杞和鸡蛋混合后放入猪肠内,两端用线扎紧,加清水500

克煮,待猪小肠煮熟后切片服用。

低血压的危害

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称为低血压。据统计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

人中可高达10%。平时我们所讨论的低血压是指慢性低血压,其病因很多,也很复杂,而且许多原因

还不清楚,根据其临床发病情况一般可分为: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

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②体

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血压突然下降而出现恶心、眼发黑、心悸、

短暂意识丧失,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或见于久病卧床、体质

虚弱的老年人。③进餐后低血压:主要见于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神经反射减弱,对血压内环境稳

定的调节能力下降所致。④排尿性晕厥:主要见于男性,夜间小便时突然晕倒。⑤药物性低血压:服用

降压药、利尿药、抗精神抑郁药等。

临床表现:病情轻者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苍白、记

忆减退、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憋气,甚至昏厥,需长期

卧床。

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多为快

速大量输液导致脱水所致。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在透析过程中,在两个时期易出现低血压:

足底治疗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者。

很多低血压患者有头晕、耳鸣、目眩、疲倦、四肢酸软无力、食欲不振、足凉、自汗、盗汗、等症状。

有的患者体位变动时,尤其是突然起立时,还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等严重症状。

5

低血压吃什么好

现代医学认为,低血压与内分泌系统失调(如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及遗传因素

有关。中医认为,低血压系脾肾两亏、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血不上荣、髓海空虚所致,治疗以补肾益

精、补益气血为原则。

足底对于治疗低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手法以轻柔为主。其基本手法如下:

一、术者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

二、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术者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

方向揉压10—15分钟。

三、术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用手指边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钟,然

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四、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

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施行自我辅助疗法: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

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10.7/8kpa(80/60毫米汞柱)者。突然发生的低血压,多见于休克或晕厥者,应及暑请

医生救治。逐渐发生的低血压,常见某些慢性疾病,或体质瘦弱,营养不良者。对此也应找医生查明病

因,对症治疗。如因病后体质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所致的低血压,可酌情选用以下具

有补气生血的验方。

低血压透析

一、透析早期

6

1.原因:患者首次透析、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对血容量减少不适应、或由于年龄大、病情重、及过敏体

质等。

2.表现:患者在透析0.5—1h左右即出现低血压并伴有自觉症状:视物模糊,心悸,胸闷、头晕、大汗

淋漓。

二,透析中后期

1.原因:多由于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长过多,透析时,潴留水量过大,超滤速度过快致有效血容量减少。

2.表现:此期典型的表现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并伴有抽筋,重者出现面苍白、呼吸困难,血压降

至10/7kpa甚至更低,还有些特殊表现可能是低血压的早期反应如打哈欠,便意、背部发酸发沉等。

三、处理

对于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原则上应立即暂停脱水,降低血流量,给予50%GS60-100ml静推或0.9%NS

的100一200ml静滴,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血压回升平稳后再行透析,减慢超滤速度,若患者透析结

束后仍有抽筋,应协助病人活动并给予,如经上述处理,患者低血压症状未能缓解,反而加重,应

终止透析。

四、预防

为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期应嘱患者严格监控体重增加速度;透析当天早餐进食要充足;降

血压药应视血压情况决定是否服用。透析期间,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患者的体重,及时处理患者透析过

程中出现的低血压,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是指部分健康人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

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

2.5%~3.5%,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

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2.原发性低血压病

主要有以下表现: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

7

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

疲劳过度所致。这种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

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

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

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

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

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

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

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低血压的危害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

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

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

起感染等征象。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和生理性低血压状

态,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低血压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为: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

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8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

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

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

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所致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

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某些调节血压的物

质排泌失衡,如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质分泌降低,而缓激肽、组胺、5-

羟胺等舒血管物质增多,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形成。至于遗传因素、年轻时患过某些传染病,慢性

扁桃体炎、咽峡炎、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缺乏,以及气候、地理环

境、风俗习惯、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

9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