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智力残疾的预防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7天快速瘦腿)

智力残疾的预防(20道题)

1.什么是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

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

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

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只要智力低下就是智力残疾吗?

从智力残疾的定义可以看出,诊断智力残疾除了要符合智力显著低下的标准外,还必须

同时伴有明显的适应行为障碍,两者缺一不可。强调智力残疾定义中的适应行为障碍问题,

有助于人们更加关注智力残疾人的支持需求。

3.适应行为包括哪三个方面?

适应行为是指个人能独立生活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包括概念性技能(如语言

理解和表达、钱的概念等)、社会性技能(如人际关系处理、遵守规则、自我保护等)和实

践性技能(如吃饭、穿衣等个人日常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

4.智力残疾是如何分级的?

智力残疾分为四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智力残疾分级标准见下表:

智力残疾分级标准

发展商(DQ)

0-6岁

一级

二级

四级

≤25

26~39

40~54

55~75

分级标准

智商(IQ)

7岁以上

≤20

20~34

35~49

50~69

适应性行为

(AB)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注:发展商诊断工具采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Gesell)。智商诊断工具分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

式(WISC-CR)(7~16岁)和韦氏智力量表简式(WAIS-RC)(17岁以上)。适应性行为评定工具分别采

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个月~15岁)和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16岁以上)。

5.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将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划分为以下八类:①遗传(染体异

常和畸变、先天性代谢异常)。②发育障碍(胎儿和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

发育畸形、营养不良)。③疾病(感染性脑疾病、脑血管病、物质代谢、营养疾患、内分泌

障碍、惊厥性疾病、精神病)。④创伤或意外伤害(母孕期外伤及物理伤害、产伤、工伤、

交通事故、其他外伤)。⑤中毒与过敏反应。⑥不良文化因素(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

器官剥夺)。⑦其他。⑧原因不明。

在已知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遗传性致残和

1

发育缺陷非遗传性致残。应当注意的是,智力残疾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

交互影响的结果。

6.不同年龄人智力残疾的致残因素有何特点?

对于智力残疾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性残疾(包括遗传性残疾和发育缺陷非遗传

性残疾)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后天获得性残疾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第二次全国残疾人

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①0~14岁组智力残疾中,遗传因素占致残原因的12.46%,早产、低

出生体重及母孕期伤害等先天因素占32.34%。②15~59岁组智力残疾中,脑疾病占1/4,

遗传因素占15.15%。③60岁以上智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为脑疾病,占56.87%。

7.造成儿童智力残疾的常见遗传性疾病有哪些?

造成儿童智力残疾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有唐氏综合征(Down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脆

性X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等。①唐氏综合征为常染体结构畸变所致,是小儿染体病中最

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患儿一出生就呈现

出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等特殊面容(附唐氏综合症患儿典型面容图片)。

②脆性X综合征发病率仅次于唐氏综合征,是体内X染体形成过程中突变导致的,男性发

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智力损伤的程度也较女性为重。③苯丙酮尿症则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

谢病,是因为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本病为少数几种可治性遗传性

代谢病之一。

8.预防儿童智力残疾有哪些措施?

预防儿童智力残疾的措施有:①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遗传性代谢病和染体

异常等疾病的发生。②加强孕期,注意孕期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

戒烟酒,避免服用致畸药品。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孕期感染和妊娠并发症,避免病理分娩(剖

宫产、产钳助产等)。③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和高龄妊娠。④做好

儿童,注意婴幼儿营养均衡。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避免脑外伤。⑤出生后尽早发现

苯丙酮尿症等先天代谢性疾病,立即开始相应的治疗,预防继发智力残疾。⑥不良文化因素

导致的儿童智力残疾的预防措施较为复杂,需要社会、家庭和教育系统通力合作,共同为儿

童建立安全、健康、具有适宜刺激的成长环境。

9.早期发现智力残疾儿童应重点关注哪些人?

应该重点关注两类人:

(1)一类是具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母婴体。①妊娠前后有病毒感染史、夫妻一方年

龄较大、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或死胎史及智力残疾家族史的孕妇。②母亲有妊娠合并症、

病理分娩过程,及早产、过期产和窒息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2)另一类是具有智力残疾高危表现的儿童,即出生时未发现异常,但在发育过程中表

现出神经精神运动发育滞后和偏差的儿童。

10.对具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母婴体应该采取的早期发现措施有哪些?

对这一体应采取的早期发现措施包括三个方面:

(1)对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早、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早发现唐氏

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2)普及新生儿筛检,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先天代谢性

疾病。

2

(3)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定期进行发育监测追踪和智能评估。

11.婴幼儿智力残疾有哪些早期线索?

如果婴幼儿出现以下多项行为表现,应及早到专业机构做智力残疾筛查:

(1)出生10~16周后仍不出现社会性微笑(对抚育者表现出的交往性微笑),对声音

缺乏反应,不注意别人说话。

(2)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3)哭声尖锐,或呈尖叫、哭声无力,缺乏音调变化。

(4)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缺乏双眼追视物体的活动。

(5)8个月后仍持续关注自己手的动作。

(6)1岁半后还经常淌口水。

(7)2岁后还故意把东西往地上扔。

(8)2~3岁还经常把玩具或手边物品放进嘴里。

(9)四肢协调能力弱。2~3岁后走路两脚依然相互乱碰。

(10)清醒时有磨牙动作。

(11)对周围事物和玩具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

(12)多睡,睡眠不宁,入睡难或易醒。

(13)过度激惹、惊跳,无目的地多动。

(14)肢体自主活动少,动作僵硬。

(15)运动或动作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12.为什么有必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发现儿童智力残疾后,最重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指将早期教育的方法用于

高危新生儿或发育偏离正常的5~6岁以前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前的小儿,尽早补偿特殊

儿童的缺陷,使他们的身心尽可能正常地发展,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脑

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人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

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康复、教育、社区角度对智力残疾或高危儿童

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和

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智力残疾带来的危害。

13.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效果就越好。训练过程需要家长、社区与专业

人员通力合作,训练尽可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使孩子乐于参加,从而保证效果。智力

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此处可附训练婴儿运动能力的图片):

(1)感知能力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等。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抬头、竖颈、翻身、爬行、行走、跑、跳等大运动和抓、捏、

折叠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训练。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包括理解他人说话和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认识常见物品、懂得生活和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学会与他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

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3

14.适龄智力残疾儿童能上学吗?

能。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每个儿童的

基本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是具有我国国籍的适龄儿童,不管残疾与否,残疾程度如

何,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任何学校都不得拒绝接收。

15.智力残疾儿童可以到哪里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我国智力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安置模式主要有特殊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

殊班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三种类型。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都是专门招收残疾学

生就读的教育模式,与普通学生是隔离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育模式则是从融合教育的理

念出发,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班,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按规定一个普通班级的

随班就读学生不能超过3人。

16.家长怎样为智力残疾儿童选择适宜的教育安置模式?

通常轻度和部分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只要生活能够自理,没有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可

以选择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活动有利于补偿智力残疾儿童的生理、

心理缺陷,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重度智力残疾和伴有情绪行为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选择到特殊

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就读更为适合。因为这些特殊班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

不超过10人,任教老师大多具有特殊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工作背景,能更专业地对智力残疾

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

应该注意,为智力残疾儿童选择教育安置模式应以有利于儿童今后的发展为原则,盲目

追求让孩子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和不加选择地就读于特殊班级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17.有的智力残疾儿童家长认为:“孩子已经上学,交给老师管了,终于可以

松口气,不用再操心孩子的教育了。”这种想法对吗?

不对。智力残疾是一种终生的障碍,家庭及家庭教育在智力残疾儿童的一生中都有着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孩子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职责。孩子入学后,家长除了照顾孩子的

衣食住行外,还应该与教师合作,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能力和需要,经

常与教师沟通,为教师提供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制订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在日常生活

中共同实施。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当然,社

会也应当给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18.智力残疾学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吗?

需要。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智力残疾学生经过义务教育和适宜的职业教育后,能成为有一

己之长、可以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适合智力残疾学生选择的职业有哪些?

适合智力残疾学生选择的职业范围大体如下:

服务业:如清洁工、商店店员、餐厅服务员、货物运输工等;

农业:如种植粮食、蔬菜、果树林木,饲养家禽、鱼类等;

工业:如钳工、木工、缝纫工、编织工、印刷工、油漆工、建筑工等。

我国智力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烹饪类、园艺类、服务类、缝纫、编织类、计

算机初级应用、美工、金木工等专业领域。

20.什么是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

支持性就业是指,当智力残疾人完成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时,可

4

以借助有效持续的支持和支持系统将他们尽可能地安置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维持与正常人

一道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和晋升。目前,我国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根

据市场需求,首先开拓就业机会,再根据工作条件和智力残疾学生自身特点的匹配程度,为

他们提供密集性训练,现场辅导和跟踪支持。支持性就业正逐步成为智力残疾学生就业的主

要方式。

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