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两种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及中医辨治体会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肝硬化的症状有哪些)

江西中医药2009年1月第1期总40卷第313期 

两种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及中医辨治体会 

★ 宋乐冬 王维伟 陈建杰。 (1.上海中医药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

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2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科

上海200021;2.上海中医药大 

上海200021) 

关键词: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 575.1 文献标识码:A 

“残留黄疸”是临床常见的难题,有关其中西医 

治疗的文献多有报道。但许多文献对于“残留黄 

疸”的概念界定似有不清,往往将肝炎或肝硬化伴 

发高胆红素血症与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相混淆。虽 

生。及至肝炎愈后出现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时仍多 

为腑证,病偏于表,尚可从湿热人手,辨证为湿热余 

邪未尽,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茵陈蒿汤等加减以 

“开鬼门、洁净府”之法清热化湿,续清余邪。考虑 

然中医对于这两者都可从“黄疸”辨证施治,但具体 

辨证有异;现代医学对两者病理的解释不同,而且其 

临床进展及预后也大不一样。因此临床治疗上对于 

这两者仍然需要加以区别。 

1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亦称肝炎后血胆红素增 

高症,是肝炎后遗症之一,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患 

者一般以间歇性黄疸或隐性黄疸前来就诊,但并无 

湿热阻滞中焦可妨碍脾胃升降气机,还应少量加用 

理气健脾药,脾气健运亦可助祛邪外出。如此祛邪 

为主,扶正为辅,切勿单事攻伐,戕害正气,更不可一 

味补益,闭门留寇。 

2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胆红素血症极易与肝炎后 

高胆红素血症相混淆,尤其是中慢性轻型肝炎与肝 

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较为重要。前者也可以表 

现为血清酶学检查正常而胆红素升高,但伴有其他 

诊断指标的异常,如许多处于静止期的病毒性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酶学等一直维持正常,但病毒检 

测高于正常值上限。而且许多肝炎或肝硬化伴发高 

胆红素血症患者虽然肝功能正常,且自觉无任何不 

适,实际上病情仍在慢性进行性发展,如进行肝穿检 

查,可示肝细胞变性、点状坏死、嗜酸小体、碎屑坏死 

先天性黄疸、肝炎、肝硬化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 

证据。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如下特点:①总胆红 

素一般为17.1~51.3Ixmol/L,很少超过85.5txmol/ 

L,而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呈阴性。 

②血清胆红素常有小幅度、较快的波动,劳累或感冒 

后可有轻度升高,但一经休息或感冒痊愈后可迅速 

下降;③肝炎已达治愈标准,虽增加活动量亦无复 

发…。肝炎后高胆红素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自觉症 

状可能有乏力、肝区不适或隐痛、食欲减退、腹胀、失 

眠等。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但无动态改变(增 

大或缩小)。血清酶学指标一般不高,胆红素负荷 

试验常呈阳性,肝脏活组织检查显示肝组织结构正 

常,无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故患者的临床预后良好。 

等改变;而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病情不会加 

重,肝脏标本无病理改变。相比较而言,中慢性轻型 

肝炎更需积极治疗,以期取得比较好的预后。肝炎 

或肝硬化所伴发的高胆红素血症多是由肝细胞损害 

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以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 

排人毛细胆管而升高;但也会伴有肝细胞摄取、结合 

产生这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是肝脏胆红素代谢障 

碍,很可能是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性降低或含量减 

少,此外肝细胞对血中间接胆红素的摄取功能障碍 

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考虑上述病因病理,肝炎后高 

胆红素血症更符合“残留黄疸”的概念。 

游离胆红素功能受影响而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升高。 

由于此时的胆红素升高仍伴有肝炎或肝硬化,因此 

不宜称为“残留黄疸”。 

对于慢性肝炎伴发的高胆红素血症,若病程较 

短,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法治疗尚能取效。若疾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前期肝炎急性发作时多为 

湿热壅盛,以邪实为主;患者前期肝炎病史往往较 

短,病邪相对轻浅,对正气损伤不大,且变证未 

病迁延已久,特别是到了肝硬化的阶段,从湿热人手 

治疗效果则很不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黄疸 

已非单纯的湿热熏蒸,病机发生了演变:邪毒残留, 

2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