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展现况及影响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河南2018高考分数线)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展现况及影响 

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 

郑珊陈贻骥 

血或O型血。ABO溶血症选择O型红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脉短暂缺血,甚至导致外周动脉阻塞等影 

响局部血供,在密切观测下,采用外周动 

静脉进行换血,相较脐血管换血是一项安 

全可靠的措施。目前也有报道采用外周 

静一静脉同步换血,较外周动静脉换血, 

其选用套管留置针技术,创伤小,简单易 

行,并可重复操作,且避免了因影响了动 

脉局部供血而造成的缺血坏死和动脉栓 

塞等不良后果 。 

换血对新生儿机体的影响 

胞和AB型血浆的混合血,也可选用O型 

或新生儿同型全血。有些地区临床中,输 

注红细胞不允许加入其他药物及其他物 

质(包括血浆),防止外加物质改变红细 

关键词

02.154 

换血 高胆红素血症 

胞生存环境,造成红细胞溶血及脱水 

等 j,而采用纯晶体盐作保存液的红细 

胞悬液作为换血的血源。血源普遍选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3天内枸橼酸钠(CPD或ACD)抗凝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 

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严重时 

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胆红素 

脑病,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患儿的生 

供血者应尽可能排除G6PD缺陷症,使用 

G6PD缺陷者的供血进行换血,会使溶血 

不断进行,延长了换血后光疗的时间,并 

增加了再次换血的可能,在某些G6PD缺 

换血虽然相对安全有效,但由于换血 

量大和血中保养液等的作用,换血对患儿 

内环境及整个机体仍会产生一定的不良 

影响。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血液生化异 

常,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 

血糖、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 

症等。 

血液系统的不良后果,如血红蛋白、 

命,发病率5%一10%…,常见原因有新 

生儿溶血症(HDN)、感染以及红细胞葡 

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早 

产、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等 “J。对于严重 

高胆红素血症,换血能在短期内尽快降低 

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减轻和避免对患儿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治疗高胆红素血 

症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新生儿溶 

血病疗效更加显著。近二十年国际上换 

陷较普遍的地区,如东印度、菲律宾、我国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等,换血前应对G6PD 

缺陷进行有效地筛查。 

换血的量、速度、换血前和过程中的 

操作:总的换血量约为新生儿血容量的2 

倍,约150~180ml/kg,该换血量可去除血 

液中5O%胆红素,70%一9O%的循环红 

细胞,75%~90%的游离抗体 J。换血速 

度为5ml/kg/分,且在2~3小时内完成, 

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降低,造成贫血,继 

发感染以及出血倾向,甚至全身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尤其是早产儿。分析原因有以 

下几点:①溶血重,换血未能清除溶血原 

血的使用率有所下降 J,但在高胆红素 

血症高发的亚洲国家,仍然应用很普及, 

并且方法在不断地改良与成熟,同时这项 

侵人性操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对机体 

内环境的影响。 

换血疗法概述 

其过程不宜太快,防止血容量急剧减少引 

起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若血液抽取 

太多会继发贫血,相反输注太多容易导致 

因,溶血持续存在。②保养液稀释作用。 

③混合血中含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少。④ 

供血来自,血液成分低于新生儿。⑤ 

换血过程中使用肝素过量。⑥换血本身 

可以引起血管阻塞,继而消耗血小板。因 

此换血后予以抗感染及加强支持疗法,严 

充血性心力衰竭。换血前往往给予光疗、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碱化血液等处理,并 

静脉推注鲁米那镇静。换血过程中注意 

保温,持续心电监护,检测体温、心率、血 

压、呼吸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并注意保证 

格使用肝素,做好防出血准备,包括使用 

血小板。Steiner等 报道了141例患儿 

中有38%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其中49% 

需要输注血小板。换血过程中红细胞与 

血浆为2~3:1,有效地防止了贫血的发 

换血的作用及指征:换血的作用为快 

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 

发生;移出患儿体内部分红细胞,从而防 

止因这些细胞受破坏而增加胆红素水平; 

管道的通畅。为防止换血后低钙血症的 

发生,每换人100ml血,常规静推1ml葡 

萄糖酸钙。换血前、后常规检测血液生化 

指标,换血后继续给予蓝光光疗,必要时 清除部分的游离抗体;纠正贫血。符合以 

生,且对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尚需 

调整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避免出现红细 

胞增多症。若换血后仍然出现贫血,可在 

换血结束时补输红细胞。 

因保养液中枸橼酸盐与离子钙结合, 

故换血后易造成低血钙,换血过程中常规 

下情况之一者可行换血:①按中华医学会 

新生儿学组的足月儿与早产儿黄疸干预 

给予白蛋白,适当给予抗生素等。 

血管的选择:换血自产生、发展至今, 

经历了脐静脉、脐动静脉等血管通路的改 

变,同时也由非同步向同步化转变。旧的 

方案换血标准 ;②产前已明确诊断溶 

血病,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I.Lmol/L。 

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 

心力衰竭者;③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水 

换血通路其操作更为复杂,并有一定的时 

间限制,会产生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如 补充葡萄糖酸钙,有效地防止了低钙血症 

的发生。一般认为换血所用库存血,可造 

平每小时上升>121xmol/L者;④总胆红 

素已达到342txmol/L;⑤不论血清胆红素 

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者;⑥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或上一 

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 

血源的选择:目前国内Rh溶血症多 

肠坏死等,目前应用相对较少。国内普遍 

应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外周静脉 

作为输血通路,动脉一般为股动脉、腋动 

成高血钾,因此避免使用3天以上的库存 

血,以防发生高钾血症,但也有研究报道 

低血钾的发生… ,原因可能有稀释作用; 

枸橼酸盐与钾离子结合;高血糖刺激胰岛 

脉、桡动脉或肱动脉等,用作抽血,此法简 

单易行,临床疗效好,较脐血管换血而言, 

不良反应少,但会损伤动脉,引起外周动 素分泌促使糖原合成需要钾离子参与;以 

166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2期(第14卷总第200期 

及抗凝剂中枸橼酸在肝脏中迅速降解为 

碳酸氢钠,使机体内环境偏碱,从而导致 

中应严密监测这些变化,并观察临床表现 

有无异常,必要时对症处理。 

讨论 

tics,2007,120:27—32. 

肾脏排钾增加” 。 

血糖的变化是双向的,溶血时血细胞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 

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 

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的破坏使得谷胱甘肽游离于血浆中,谷胱 

甘肽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保养液中 

血糖含量过高,以及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等 

诸多原因造成了高血糖。高血糖可刺激 

胰岛细胞的代偿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 

症,产生低血糖,严重时产生神经系统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介入超声及产前诊 

断技术的不断完善,使胎儿宫内换血治疗 

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宫内换血能尽可 

7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o02:202—203. 

8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 

临床[M].天津:津科技出版社,2003:83— 

103. 

能早地对胎儿进行干预,避免了胎儿的病 

情进一步恶化,改善溶血胎儿的妊娠结 

9 Maisels MJ.Watchko JF.Treatment of jaundice 

损害。王庆红等 研究了43例高胆红 

素血症换血过程中血生化、渗透浓度和甲 

局,使许多胎儿能够安全地妊娠至晚期分 

娩,胎儿患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 

低 。目前,宫外换血仍然是治疗溶血 

等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且安 

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宫内换血技术要求较 

高,且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今后可在这方 

面进一步研究尝试。 

in low birth—weigh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l Ed,a2003,88(6):459. 

10冯星,吴嘉伟,丁晓春,等.新生儿外周静脉 

一状腺素水平,结果换血后血钠水平显著增 

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临床应用[J].临床 

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甲状腺素T降低, 

渗透浓度增高。 

换血对新生儿血液循环是一次大的 

应激,换血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和血液循环 

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换血量大而血容量 

少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率以及血压的变 

儿科杂志,2005,23(7):458—459. 

1 1 Badiee Z.Exchange transfusion in neonatl hy— a

perbilirubinaemia:experience in Isfahan Iran 

[J].Singapore Med J,2007,48(5):421— 

423. 

参考文献 

1 Mishra S,Agarwal R,Deorari AK,et a1.Jaun— 

12 Amanta S,Kumar P,Kishore SS,et a1.Donor 

blood glucose6—-phosphae dehydrogenase deft-・ 

ciency reduces the efficacy of exchange trans— 化,尤其是换血过程中伴随着患儿脑血流 

量的变化,随时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 

导致患儿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特别是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 

新生儿。国外有报道称呼吸暂停作为换 

血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 

dice in the newborns[J].Indian J Pediatr, 

2008,75:157—63. fusion i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aemia[J].Pe— 

diatrics,2oo9。123:e96一el00. 2 Sgro M,Campbell D,Shah V,Incidence and 

causes of sever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n 13王庆红,杨于嘉,刘杰波.高间接胆红素血 

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生化和渗透浓度及甲 

状腺素变化的监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 

杂志,2003,18(8):497—498. 

14 ShBehjati S,Sagheb S,Aryasepehr,et a1.Ad— 

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Ex— 

Canada[J].CMAJ,2006,12(175):587— 

590. 

12% ,尤其对于早产儿以及有肌张力 

降低、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者。由此看出尽管换血相对安全有效,但 

对于高危新生儿,换血仍然具有较高的危 

险性。目前没有直接因换血死亡的报道, 

出现死亡的患儿往往是因为合并有早产、 

肺透明膜病等危重症。现所说的一系列 

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性的和短暂 

3 Haung MJ,Kua KE,Tang HC,et a1.Risk fac— 

tots for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onates 

[J].Pediatric Research,2004,56:682—689. 

4 Gourley GR.Another risk factor for neonatal change Transfusion for Hyperbilinbirnemia 

hyperbiliru—binemia[J].J Pediatr Gastroen— 

terol Nutr,2005,40:388—389. 

[J].Indin J0umaal ofPediatrics,2009,76:83 

—85. 

5 Steiner LA,Bizzarro MJ,Ehrenkranz RA,et 

a1.A decline in the frequency of neonatal ex— 

change transfusions and its effect on exchange 

15 Mitchell LE,Adzick NS,Melchionne J,et a1. 

Spina biifda[J].Lan cet,2004,364(9448): 

1885—1895. 

的,只是实验室结果的异常,换血的过程 

(上接第165页)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肿瘤发病率高, 

因此更需要规范各地医疗机构对肿瘤的 

诊断和治疗。因为诊治不规范,疗效就不 

样。如化疗药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不对, 

都会影响其疗效。由于检查方法不得当 

elr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Pediat- 

2徐光炜.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腺癌的筛 

查及早诊方法[J].世界医疗器械,2004,10 

(12):12—16. 

性病预防与控制,1994,2(1):29—30. 

4 Clarke DE,Sandier IS.Factors involved in 

nurseries teaching breast self examination[J]. 

Cancer Nursing,1989,12(1):41—46. 

3李润田.腺癌普查方法浅析[J].中国慢 

或诊断质量不过关,而引起诊断有出入 

(包括漏诊和误诊),不仅会影响早期癌 

的诊断率,更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将腺钼靶,高频B超相结合,必要 

时使用核磁共振,对腺癌的早期发现和 

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arfinkel L,Boring CC,Heath CW.Changing 

trends:An overview of breast cane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Cancer,1994,74(1):222 

—226.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2期(第14卷总第299期)16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