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孕妇 便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

性分析1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6例aSAH患者

例共51例患者出现CVS,占37.5,其中痊愈24例,好转19,留下严重后遗症

6,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结论早期观察、严密

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降低SAH合并CVS患者死亡率和致

残率的重要措施。

标签: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

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所有脑卒中的

5%~10%,其中约50%~85%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1]。在过去的40年里,SAH

的发病率没有变化,一直在11/100000人/年左右,占所有卒中患者的6%~8%[2]。

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指多因素共同作用于顱内动脉所致的一

种异常的收缩状态,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及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

因之一[3]。是动脉瘤性SAH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一般发生在SAH之

后3d,6~8d达高峰,持续2~3w[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收治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中SAH诊

断标准的SAH患者136例,全部患者均由头颅CT血管造影(CTA)、数字剪影

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男61例,女75例,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52.5。其中CVS出现者51例,占37.5%。

1.2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5]①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aSAH发病后5~

14d出现恶化性头痛、颈项强直、低热,隐匿性意识水平下降、定向障碍或意识

下降,波动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②CT扫描排除再出血和脑积水;③排除引

起神经功能恶化的其他原因,如电解质紊乱、缺氧和癫痢发作;④DSA和经颅

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町进一步佐证。

1.3治疗方法及转归在72h内对上述136例aSAH患者分别进行栓塞治疗、

开颅夹闭术或全脑血管造影术。入院后常规给予尼膜同10mg以1.0mg/h持续微

量泵静脉输注,术中常规硷脑池冲洗,术后第2d开始采用3H疗法(升高

血压、扩容及血液稀释),持续7~10d,至无症状性CVS发生时停止此疗法。

术后间断性行腰椎穿刺术放出血性脑脊液。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治疗及护理,本组51例CVS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