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合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羊奶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64期193

·中西医结合·

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合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

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朱登超,孔盼盼,连自闯

(方城县中医院,河南方城473200)

要:目的探究将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

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

资料,按照本次实验要求,抽取出其中82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和实验组,每组中录入41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

上加用天麻熄风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结

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变,而实验组患者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与脑梗死发

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做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时,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天麻熄风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状况,也有助于

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天麻熄风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1671-3141.2019.64.131

本文引用格式:朱登超,孔盼盼,连自闯.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合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

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93-194.

0 引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极高且极为危险的

脑血管症状,而患者治疗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

病症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在发

生后,其病症难以逆转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所以在对

做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进行预

防,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恶化状况,做好患者的康复处理[2]。

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尼莫地平与天麻熄风汤应用于蛛网膜下

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

意义,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数据库中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

5月间收入的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本

次实验要求,抽取出其中82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

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录

入41例患者。经CT检查和脊髓穿刺后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

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这些患者中男44例,女38例;年

龄在30-64岁,平均(34.8±6.2)岁,在活动过程中发病的

患者有72例,处在静态下发病的患者有10例,CT检查显

示出现脑动脉瘤的患者有12例,有11例患者动脉血管产生

畸形。这些患者全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

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体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意识模

糊,甚至有些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出现癫痫、抽搐的患者有

4例。其中,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23例;女18

例),患者的年龄36-64岁,平均(35.6±5.2)岁,统计患

者病程为1-3年,平均(1.5±0.5)年。实验组中患者性别信

息包括(男21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30-51岁间,平

均信息为(27.9±5.9)岁,病程1-4年,平均(1.4±0.9)年。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体检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

个体化信息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止血和降颅内压治疗

方案。在患者入院后三天以内,对患者的脑部进行血管造影,

明确患者病症状况,做好相应的对症治疗处理,如果患者存

在颅内动脉瘤,应当及时进行手术以改善患者病症。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迟发性脑血

管痉挛进行预防。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用药用药量为50

mL,滴注速度为5mL/h,患者连续用药三周。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熄风汤进行治疗,药方

组分为:石决明、钩藤以及石菖蒲各15g,甘草5g,加用

栀子、杜仲、天麻各10g,地龙、牛膝、桑寄生、黄岑各8g。

所有药物采用我院中的自动煎药包装机进行煎熬,每剂煎熬

两次,加水控制在800mL左右,煮沸20min后,将药液取出,

每200mL进行一次分袋包装,冷却至24-35摄氏度后患者

进行服用,用药次数为每天一剂,分两次温服。

1.3 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

发生例数,比较两组在治疗的第四天、第10天、第15天以

及第21天的脑梗死以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评价预防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将统计学软件SPSS19.0应用于本次实验

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患者预防状况

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卡方

值进行统计学检验,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各项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

t

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

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比。两组之间,实验组患者在治

疗结束后的各个阶段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照组,差异较大,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对比[

n

(%)]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

第4天

1(2.44)

0(0)

-

-

第10天

3(7.31)

0(0)

-

-

第15天

2(4.89)

1(2.44)

-

-

第21天

1(2.44)

-

-

发生率

2(4.88)

7.2889

0.0069

3(7.31)9(21.95)

2.2 脑梗死发生率对比.治疗结束后,实验组出现脑梗死的

患者有1例,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4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

投稿邮箱:sjzxyx8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