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小地老虎的发生与现状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冬季汽车保养常识)

小地老虎的发生危害现状

09级植物科学与技术(2)班贺小伦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又名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是一种严重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多种农作物的多食性害

虫,据记载可为害36科100多种植物,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全年以

[1]春、秋2季发生较严重,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李颖等,2010)

危害特点:

小地老虎食性很杂,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苗,从地面截断植株或咬食未

出土幼苗,亦能咬食植物生长点,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在东北主要

危害落叶松、红松、水曲柳、核桃楸等苗木,在南方危害马尾松、杉木、

桑、茶等苗木,在西北危害油松、沙枣、果树等苗木。因其寄主种类复杂、

生存环境稳定、隐蔽性强,故防治难度大,极易暴发成灾。

发生世代:

小地老虎属于一代多发型,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代数随纬度升

高而减少。南岭以南终年繁殖;南岭以北—北纬33度以南以少量幼虫和蛹

越冬,北纬33度以上不能越冬。河南省每年发生4代,不能越冬,2/下—

3/上始间成虫,一般年份蛾蜂2—3次,多的可达5次。成虫高峰有三次:

3/中下(第一次),4/上中(第二次,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5/上(第

[2]三次)。幼虫盛期4—5月份(榆钱落,幼虫多),(袁锋,2001)。在东北

为每年发生2代,华北4代,华中、华东4—5代,华南6—7代。黑龙江

2代,北京3—4代,江苏5代,福州6代,江西年发生4—5代,以5代为

[3]主。(汤建国,2009)

发生特点:

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出现,4月下旬盛发。成虫羽

化后1~2天开始交尾,3~5天时最多;6~7天后进入产卵盛期,一头雌

蛾一生可产卵800~2000粒。

幼虫具有假死性;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

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1~2龄幼虫对

光不敏感,栖息在土表或寄主的叶背、心叶里,仅取食幼嫩叶片,形成半

透明的白斑或小孔2~3龄幼虫咬食叶片,形成小孔缺刻;4~6龄幼虫怕

光,白天潜伏在2~3cm的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叶片,在19:00~22:

00及天刚亮露水多时为害严重,常在近地面处咬断幼根幼茎,并拖入穴中

取食,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

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

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李颖等,2010)[1]

成虫活动适温为11~24℃,相对湿度为80%~90%,幼虫喜含水量

15%~25%的土壤,土壤含水量在50%以上或5%以下则不易存活。成虫对

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幼虫

发育历期:15℃67天,20℃32天,30℃18天。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

冬蛹则长达150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

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

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砂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

发生。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

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早春气温

偏暖、雨水少的年份,发生量多。(吕佩珂,2007)[4]

参考文献

[1]李颖,孙兴鲁,浦冠勤.小地老虎的发生与综合防治.长江蔬菜.2010,19.36.

[2]袁锋.农业昆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汤建国.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吕佩珂.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图鉴.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