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研究进展

-

2022年4月22日发(作者:桃胶的副作用)

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8年1月第21卷第1期JPracHepatol,.21No.1·145·

·综述·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研究进展

*

李珊珊,洪丰综述,陈煜审校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体,作为最有潜力的种子细胞来源,近年来受到国内

外广泛的关注,已有大量干细胞应用于肝脏疾病治疗的研究报道,初步验证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策

略。本文就相关干细胞的分类、培养和移植方法、体内示踪和治疗肝脏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肝脏疾病;干细胞;治疗

DOI:10.3969/.1672-5069.2018.01.042

StemcelltherapyinliverdiseasesLiShanshan,HongFeng,forLiverDiseaseStudyandArtificialLiverTherapy

Center,You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Abstract】Stemcellshavetheabilitytoundergoself-renewal,ost

promisingsourceofseedcells,theclinicalapplicati

havebeenmanyreportsabouttheapplicatiofstemcellsintreatmentofliverdiseases,

gressaboutstemcellsonthefollowingaspectsinthisarticle

wasreviewed,suchastheclassificationofstemcells,cellcultureandtransplantation,celltracinginthebodyandthetherapiesforvarious

liverdiseases.

【Keywords】Stemcells;Liverdiseases;Therapy

干细胞基于其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

能,使得干细胞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受关

注的领域之一,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分离、培

养、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疾病

的治疗,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肌损伤、骨关节炎、黄斑

变性、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等[1]。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已有大量关于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报道,初步验证了

其治疗的一定有效性及安全性,虽然多数研究仅限于细胞、

动物水平,实现临床转化仍有待多重考验,但相信随着研究

技术、内容的丰富及深入,干细胞有望实现肝病治疗的临床

转化,为肝病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

就相关干细胞的分类、细胞培养移植、体内示踪及肝病治疗

等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治疗肝病相关干细胞

目前研究显示,多种干细胞在肝损伤中发挥作用,可能

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其中包括肝干细胞(hepaticstemcells,

HSCs)、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诱导型多能

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stemcells,PBSCs)等。

1.1HSCs肝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肝脏内,主要

包括肝卵圆细胞(hepaticovalcell,HOC)和小肝细胞样祖细

胞(smallhepatocyte-likeprogenitorcell,SHPC),其中HOC的

特点是胞体小,核大而胞质少,呈卵圆形,可双向分化为肝细

胞或胆管上皮细胞。SHPC形态介于干细胞和胆管细胞,通常

成体HOC先分化为SHPC后再分化为成熟干细胞,多数学

者认为HSCs是位于门静脉周围及终末胆管hering管中[2],近

期有国外研究[3]发现HSCs位于中央静脉周围,需要Wnt信

号来维持干性,而中央静脉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负责释放Wnt

分子进入组织,如果干细胞离开Wnt信号的覆盖范围,便会

迅速失去了分裂新干细胞的能力,从而分化为成熟的肝细

胞。肝干细胞因其具有定向分化为肝细胞及胆管细胞的优

势,且不存在伦理问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脏疾病的干细

胞,但目前国内外罕见有关人源性肝干细胞系的报道。我们

课题组已经从成体肝脏中成功分离出人肝干细胞,并建立了

可以稳定传代至50代的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系HYX1,目

前已初步应用于动物试验中[4]。

1.2ESCs胚胎干细胞从受精卵内胚层中取得,属高度未分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

染病防治”(编号:2017ZX10203201-005);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

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FL20151601);北京市卫生系

统高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基金(编号:2013-3-071);“起点未来”医学

发展项目(编号:Future-101)

作者单位:100069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人

工肝中心(李珊珊,陈煜);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洪丰)

第一作者:李珊珊女,28岁,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

肝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陈煜,E-mail:chybeyond@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146·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8年1月第21卷第1期JPracHepatol,.21No.1

化,是增殖能力最强的全能干细胞,在体外相应的诱导培养

条件下,ESCs可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将小鼠ESCs移植到肝

损伤小鼠模型体内,观察小鼠肝脏内可见大量移植细胞并呈

现增殖状态[5]。ESCs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分化的多潜能性,在

肝脏疾病中有极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价值,但ESCs的伦理

争议、免疫排斥及致瘤风险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疾病治疗

中的研究及应用。

1.3iPSCs诱导多能干细胞是来源于成体细胞经病毒载体

重新编程而获得的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具有ESCs类似

功能,但同时又避免了ESCs的伦理争议和免疫排斥问题,有

助于解决肝细胞来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再生学领域研究的热

点,但部分学者考虑iPSCs的重编程及高度自我更新、多向

分化的特征使其具有增加突变及致瘤风险,近期一项研究[6]

通过对比分析iPSCs和亚克隆复制的细胞,发现iPSCs中的

大多数突变并不会在重编程或者iPSCs产生过程中发生,认

为iPSCs是相对稳定的,可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安全使用。

近年在经典iPSCs重编程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编程技术

叫做谱系重编程,即绕开了iPSCs实现谱系内或谱系间细胞

类型的转化。王韫芳团队通过该技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而

非转录因子将消化道上皮细胞重编程为诱导人内胚层祖细

胞(humaninducedendodermalprogenitorcells,hiEndoPCs),

hiEndoPCs在体外可分化为表达成熟肝细胞,并能整合到实

验小鼠肝脏中,这为肝脏疾病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的治疗研究

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种子细胞来源[7]。

1.4MSCs间充质干细胞是可从骨髓、脂肪组织、脐血、胎盘

等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多能干细胞,属成体干细胞,其中在肝

病基础与临床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stemcells,BM-BMSCs)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MSCs)及脐血

干细胞(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s)研

究较多。MSCs在体内外特定的诱导条件可分化为多种成体

9]成熟细胞,多项研究[8,指出MSCs能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行增殖和分化,虽具有易操作、低费用等优点,但细胞在形

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与在体内生长状态有显著差异,通常

会导致体内实验不能重复体外实验结果,为尽可能模拟体内

细胞的生长状态,使细胞能够在立体空间培养增殖,近年来

三维培养技术在干细胞培养中受到广泛研究及关注[11-12],包

括需要支架的和不需要支架的三维培养技术,目前常见的三

维细胞支架有胶原、水凝胶、聚合物纤维支架等,随着3D生

物打印及相关技术发展,三维支架种类层出不穷,为干细胞

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培养体系。非支架三维培养技术主要

是通过物理方法使细胞处于悬浮状态,主要有微载体、悬滴

板、磁悬浮等技术。近期国外有研究[13]利用微流控技术,以水

/水/油双化作为模板培养肝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从而在

“小水滴”中构建出微型3D肝模型,此培养模式在干细胞中

可能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将培养的干细胞移植入动物或人

体体内,分别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经外周静脉(如鼠尾静脉、

眼底静脉丛)、门静脉、肝动脉注射输入,以及向腹腔内、肝脏

内、脾脏内直接注入等。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新颖的培养移植方式,日本近期一项研

究[14]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肝细胞样细胞(humaninduced-

pluripotentstemcellderivedhepatocyte-likecells,iPS-

HLCs)培养在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胞片,随后将细胞片附着

于肝衰竭小鼠的肝表面来发挥抗肝损害作用,同时与脾内

移植途径相比,提示该方法减少了肝脏以外器官的意外移

植风险。有研究[15]在体外通过共同培养人源性iPSC、间质祖

细胞及内皮祖细胞,诱导形成了肝芽样结构(微型肝),进而

异位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腹腔内来发挥一定肝脏代谢作

用。更有将干细胞植入脱细胞化的肝脏中,利用其基质骨

架、血管网结构,有助于支持肝干细胞的分化成熟和成熟细

胞的存活[16]。总结上述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时期、

不同次数及不同途径移植,产生效果都会有所不同,且各有

优劣,选择适宜的培养移植方案及研究更好的方案,最大限

度使干细胞发挥原有甚至更好的功能,也是目前干细胞研

究任务之一。

3移植干细胞示踪

为了更好的了解干细胞植入、分布、存活、迁移、分化及

功能等情况,干细胞示踪技术[17]在此尤为重要,常见有荧光

染料标记、核酸标记、报告基因转染标记等,均属于病理示

踪,难以在活体状态下分析,而光学成像、核素显像、磁共振

成像等技术可实现活体体外示踪。以下为其中三种较为常见

的示踪方法:1.细胞膜荧光染料标记,如红荧光染料

PKH26,能与细胞膜的脂质区稳定结合,且对所标记细胞的

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没有影响,能高效追踪移植的细胞,但

荧光染料会随着干细胞增生分化而稀释淬灭,故仅适用于短

期细胞追踪研究;2.慢病毒绿荧光蛋白转染,通过慢病毒

载体介导的基因修饰使干细胞高效稳定表达绿荧光蛋白,

能较好的对移植干细胞进行示踪,但转染后对细胞的生物学

特征可能有所影响,具体应用时有待对比监测;3.超顺磁氧

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移植细胞的磁共振成像技术[18],是较为新

肝细胞或非实质肝细胞等的作用下分化为肝样细胞,并参入

肝脏疾病中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及损伤修复等,MSCs因其来

源较为丰富、取材方便、易于培养、低免疫源性并不伴伦理争

议,结合目前日益发展的细胞及分子示踪技术,有望成为肝

脏疾病中干细胞研究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1.5PBSCs外周血干细胞是外周血中唯一CD34阳性的细

胞,在正常情况下数目非常少,经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迅速

增多,收集后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

的应用较为成熟,近年发现也可用于肝损伤的治疗[10],但目

前肝病中应用PBSCs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症状、预后

改善上,其中的具体机制及其治疗的稳定性等研究甚少,

PBSCs是否是理想的细胞来源有待进一步验证。

2干细胞培养移植方法

在干细胞治疗肝病相关研究中,不同培养状态的干细胞

可通过不同途径的移植到达实验动物模型或体内,从而

发挥相应的作用。目前体外干细胞主要在二维培养条件下进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8年1月第21卷第1期JPracHepatol,.21No.1·147·

颖的技术,通过细胞标记与体外核磁共振成像联合,可更加

有效的实现对移植干细胞的无创性活体示踪。此外还可以根

据研究需要将多种示踪途径进行联合,实现了更加精确的病

理及活体示踪监测。

4干细胞与肝脏疾病治疗

4.1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肝功能严重

障碍或失代偿临床症候,病死率极高,目前内科及人工肝

治疗只能姑息对症,肝移植是最终唯一有效的办法,但肝移

植受肝源、费用限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干细

胞因其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

向,近年来有较多相关研究报道。意大利研究者[19]首次报道

利用人源性肝干细胞治疗LPS/D-半糖诱导的暴发性肝衰

竭小鼠模型,人肝干细胞可缓解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促进

肝细胞增殖,从而起保护作用。我们课题组通过腹腔移植成

体人肝源性干细胞能显著减轻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

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并揭示了移植治疗的最佳时机

及作用时间[4]。日本一项研究[14]将体外培养的人源性iPS-HLCs

细胞片附着在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表面,通

过该细胞片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机制发挥保护作用。国内

一项研究[20]利用人BM-MSCs肝内移植成功救治暴发性肝衰

竭大型动物(猪)模型,其间通过大规模抗体芯片、全基因测

序、蛋白质谱分析等新技术,阐述移植人BM-MSCs与宿主间

相互作用规律,结果发现植入干细胞可明显抑制暴发性肝衰

竭中致命性细胞因子风暴,通过旁分泌抑制机体炎症介质分

泌、调节免疫反应等,缓解肝脏损伤,最终促进肝脏再生修

复,并揭示DLL4(delta-likeligand4)分子在干细胞移植对

肝组织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中干细胞治疗研究相

对偏少,2012年一项研究[21]

功能水平,并证实具有安全性。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23]观察

人UC-MSCs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与疗

效,入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对照组120

人,发现经UC-MSCs治疗后可改善治疗组患者胆碱酯酶及

白细胞水平,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具有安全性,分析可能

机制为UC-MSCs移植后能够归巢并定植到病损的肝组织,

刺激肝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的肝组织,抑制肝纤维化,但其

中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关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效

果、远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及验证。

4.3肝癌干细胞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目前较少,日本一项

研究[24]指出,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具有抗癌作

用,但因体外易快速失活,组织穿透性差,导致该药物不能得

到广泛使用,可用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骨髓细胞

(iPScell-derivedmyeloidlineagecells,iPS-ML)来表达

IFN-β,经腹腔注射iPS-ML给肝癌小鼠模型后,可缓解小鼠

肿瘤的进展,延长存活时间。提示iPS-ML可作为药物运输系

统,可能会对肝癌病人有治疗价值。这项研究为肝癌的治疗

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肝癌治疗研究有很好的启发性。

4.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目前该病在全世界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一种被严

重低估的慢性肝损伤疾病,疾病最初可仅表现为脂滴累积,

但随着疾病进展,会逐渐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甚至发

展至肝硬化、肝癌。干预治疗除饮食控制、运动,降血脂等之

外,目前尚无效果明确的针对物,近期有两项体内实验

研究[9,25]显示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将大

鼠脂肪组织分离的AD-MSCs通过门静脉移植给高脂肪饮食

诱导的NAFLD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

提示肝损伤缓解、脂质累积减少,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下调,即通过改善肝功能、促进脂质

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来帮助NAFLD的逆转,从而发挥肝保护

作用。据此干细胞移植可能是NAFLD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4.5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中

治疗手段有限,且一定数量的患者对内科针对性的治疗反应

欠佳,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的方向

之一。有研究发现[26]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患者予UC-MSCs

移植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乏力及瘙痒症。10例对熊去氧胆酸

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MSCs治疗后,外

周淋巴细胞中CD8+T细胞数量减少,同时CD4+CD25+Foxp3+T

细胞增多,肝功能指标改善,且治疗过程安全[27]。另有研究发

现[28]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激活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通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改善自身免疫性肝

炎小鼠的肝损伤。这些研究均提示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免疫反

应从而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病肝损伤。

5总结

干细胞移植作为肝脏疾病新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的关

注,目前已初步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有关

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相关干细胞发育分化调控机制、在肝脏

评估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

ACLF患者的UC-MSCs治疗的安全性和初始疗效,共纳入

43名ACLF患者,24例患者接受UC-MSCs治疗,19例患者

接受盐水对照治疗,以4周间隔给予UC-MSCs治疗3次,在

48周或72周评估发现UC-MSCs可改善ACLF患者病情,显

著增加生存率,并验证其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研究[15]

通过体外共培养人源性iPSC、间质祖细胞及内皮祖细胞,诱

导分化成肝芽样结构(微型肝),再通过异位移植途径植入于

免疫缺陷小鼠腹腔内,血管生成后可刺激肝细胞成熟,能显

著改善化学药物诱导的肝衰竭小鼠的预后,考虑该肝芽可作

为肝外来源的肝脏支持系统提供潜在的治疗作用。总结上述

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主要机制在于免疫调节或产生

相关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抑制炎症、促进残存肝细胞增殖、

组织修复等,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明确,但目前尚缺乏大规

模、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研究。

4.2肝硬化我国肝硬化发病率逐年增高,失代偿期患者内

科治疗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复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极差,近

年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也初见成效。一项多中心、随机研

究中[22]通过自体BM-MSCs动脉输入移植治疗72例酒精性

肝硬化患者,观察可在组织学水平改善肝脏纤维化,改善肝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148·实用肝脏病杂志圆园18年1月第21卷第1期JPracHepatol,.21No.1

疾病治疗的临床转化及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有非常

多的难题亟待解决,但相信随着干细胞相关领域如干细胞分

离、基因重组、培养、移植、示踪、构建生物人工肝、组织工程

化肝脏等研究的不断突破,干细胞移植这一技术终会真正应

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治疗。正如iPSC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

者山中伸弥今年在《纽约时报》专访中所说“干细胞距离临床

应用依然需要时间和金钱”。

【参考文献】

[1]

[2]

TrounsonA,lltherapiesinclinicaltrials:

emCell,2015,17(1):11-22.

TurnerR,LozoyaO,WangY,epaticstemcell

logy,2011,53(3):

1035-1045.

[3]WangB,ZhaoL,FishM,-renewingdiploidAxin2+

,2015,524

(7564):180-185.

[4]毕研贞,樊增,陈东风,等.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不同时间

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中华肝脏病杂

志,2017,25(3):201-207.

[5]TerataniT,YamamotoH,AoyagiK,hepaticfate

logy,

2005,41(4):836-846.

[6]KwonEM,ConnellyJP,HansenNF,ndfibroblast

subclonesfromthesamefibroblastpopulationcontain

tlAcadSci

USA,2017,114(8):1964-1969.

[7]WangY,QinJ,WangS,sionofhumangastric

epithelialcellstomultipotentendodermalprogenitorsusing

defined

449-461.

[8]KuoTK,HungSP,ChuangCH,lltherapyforliver

disease:parametersgoverningthesuccessofusingbonemarrow

mesenchymal

2111-2113.

[9]PanF,LiaoN,ZhengY,epatictransplantationof

adipose-derivedstemcellsattenuatestheprogressionof

Rep,

2015,12(3):3725-3733.

[10]GargV,GargH,KhanA,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sCD34+,cellsandimprovessurvivalofpatients

enterology,2012,142

(3):505-512.

[11]GuoL,ZhouY,WangS,eticchangesofmes-

enchymalstemcellsinthree-dimensional(3D)spheroids.J

CellMolMed,2014,18(10):2009-2019.

[12]LiY,GuoG,LiL,-dimensionalspheroidcultureof

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promotescell

ssueRes,2015,360(2):

297-307.

[13]ChenQ,UtechS,ChenD,lledassemblyofhet-

erotypiccellsinacore-shellscaffold:

Chip,2016,16(8):1346-1349.

enterology,2008,134(7):

emCell,2016,19(4):

[14]NagamotoY,TakayamaK,OhashiK,lantationofa

humaniPSC-derivedhepatocytesheetincreasessurvivalinmice

ol,2016,64(5):1068-1075.

[15]TakebeT,SekineK,EnomuraM,arizedandfunc-

tionalhumanliverfromaniPSC-derivedorganbudtransplant.

Nature,2013,499(7459):481-484.

[16]WangY,CuiCB,YamauchiM,erestrictionofhu-

manhepaticstemcellstomaturefatesismadeefficientby

tissue-specific

293-305.

[17]YanL,HanY,HeY,acingtechniquesinstemcell

llRev,2007,3(4):265-269.

[18]LeiH,NanX,WangZ,lllabelingwithsuper-

paramagneticironoxidenanoparticlesusingfocusedultrasound

ciNanotech-

nol,2015,15(4):2605-2612.

[19]HerreraMB,FatoV,BrunoS,iverstemcells

improveliverinjuryinamodeloffulminantliverfailure.

Hepatology,2013,57(1):311-319.

[20]ShiD,ZhangJ,ZhouQ,tativeevaluationofhuman

bonemesenchymalstemcellsrescuingfulminanthepaticfailure

,2017,66(5):955-964.

[21]ShiM,ZhangZ,XuR,esenchymalstemcell

transfusionissafeandimprovesliverfunctioninacute-on-

llsTranslMed,2012,1

(10):725-731.

[22]SukKT,YoonJH,KimMY,lantationwithautolo-

gous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foralcoholic

cirrhosis:logy,2016,64(6):2185-2197.

[23]于双杰,陈黎明,吕飒,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与疗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

(1):51-55.

[24]SakisakaM,HarutaM,KomoharaY,yofprimary

andmetastaticlivercancerbyhumaniPScell-derivedmyeloid

cellsproducinginterferon-β.JHepatobiliaryPancreatSci,

2017,24(2):109-119.

[25]LiaoN,PanF,WangY,etissue-derivedstemcells

promotethereversion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nin

lMed,2016,37(5):1389-1396.

[26]WangL,LiJ,LiuH,tudyofumbilicalcord-de-

rivedmesenchymalstemcelltransfusioninpatientswith

oenterolHepatol,2013,28(S1):

85-92.

[27]WangL,HanQ,ChenH,neicbonemarrowmes-

enchymalstemcelltransplantationinpatientswith

llsDev,

2014,23(20):2482-2489.

[28]ChenY,ChenS,LiuLY,hymalstemcellsamelio-

rateexperimentalautoimmunehepatitisbyactivationofthe

lLett,2014,162(2):

222-228.

(收稿:2017-04-12)

(本文编辑:朱传龙)

logy,2011,53(1):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