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女子眼睛干涩、发痒,一查竟长满了“虫”!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女子眼睛干涩、发痒,一查竟长满了“虫”!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女子眼睛干涩、发痒,一查竟长满了“虫”!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原标题:女子眼睛干涩、发痒,一查竟长满了“虫”!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很多时候,即使自己的眼睛出现眼干、眼痒、红肿……多数人依旧没当回事。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深圳一女子眼睛出现发红、干痒且白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后,以为是用眼疲劳,自行使用了抗疲劳眼药水,结果不久后出现洗脸时睫毛脱落的情况。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是眼睛上有螨虫

新闻截图

近几年,相关新闻事件并不少见,究竟眼睛上是如何感染螨虫的?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马上就来解答!

眼睛上为什么会感染螨虫?

螨虫分为很多种,有的螨虫不需要寄生,可以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而有的螨虫则需要一直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寄生在人体内并可以导致疾病的螨虫,包括尘螨、恙螨、疥螨、蠕形螨等,而主要寄生在眼部的螨虫为蠕形螨(demodex mite),蠕形螨是许多病原体的载体,寄生在眼部会引起眼部不适,造成眼部损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蠕形螨主要以油脂为食,通常寄居在颜面部等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由于眼睛被隆起的鼻子、眉弓等包围,不像身体的其他部位容易被清洗,所以颜面部感染蠕形螨容易传播到眼部。

蠕形螨是如何破坏眼表的?

蠕形螨感染眼部可能会引起眼部发痒、红肿、疼痛、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蠕形螨的种类不同,对眼表的损害也不同。

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主要包括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两种: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体型较大,主要集中在毛囊。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毛囊蠕形螨通常寄居在睫毛毛囊,以毛囊内的代谢产物和上皮细胞为生,引起毛囊的增生、扩张以及过度角质化,在睫毛根部产生袖套样鳞屑,造成睫毛脱落,倒睫或乱睫。

皮脂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体型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皮脂腺。

皮脂蠕形螨寄居在皮脂腺和睑板腺内,虫体本身及排泄物可能会堵塞睑板腺口,或者引发炎症反应侵损睑板腺,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引发眼表不适、干眼等症状。

如何判断眼睛里是否有蠕形螨?

蠕形螨不能被人类肉眼直接观察到,当医生怀疑患者有蠕形螨时,会在裂隙灯下取出几根分泌物较多的睫毛,涂在载玻片上送往实验室化验进行进一步检查。

蠕形螨相关性眼病引起的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与过敏性结膜炎等眼病的症状很相似,当经过足够剂量、足够疗程的抗过敏、抗感染等的药物治疗后,仍然效果不佳,并且存在居住环境潮湿、家居卫生用品不洁等高危因素,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患有蠕形螨相关性眼病。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酒渣鼻也是眼部蠕形螨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出现了类似蠕形螨相关性眼病的症状并且同时患有酒渣鼻,则更应该警惕眼病可能是由于蠕形螨感染所致。

眼睛还可能会感染哪些寄生虫?

能侵入人眼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包括原虫、线虫、绦虫等。除了蠕形螨,常见寄生虫导致的眼部损害还包括:

弓形虫眼病

大多数为先天性。弓形虫经胎盘感染胎儿,胚胎早期遭受弓形虫感染使视泡及视窝形成发生障碍引起先天畸形等。弓形虫病还可以引起全身其他器官的损害,甚至造成流产、死胎等。

眼弓首线虫病

多见于儿童。弓首线虫的虫卵被人误食后在肠道内孵化成幼虫,经肠壁血管吸收,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部位,移行至眼部时诱导局部免疫反应对眼造成损害。

眼囊尾蚴病

链状带绦虫可以在人眼或其他器官内寄生,眼内的囊尾蚴大多寄生在玻璃体内,也可寄生在结膜下、眼眶、眼睑、眼前房等,虫体在死亡后会引起强烈的病理反应,造成眼部炎症,严重危害眼部健康。

结膜吸吮线虫眼病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在猫、狗以及兔子的眼部,也可以入侵人眼,主要是由于携带幼虫的果蝇叮附人眼所致。

早期感染可能会出现眼部异物感、眼分泌物增多、畏光、疼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继发性青光眼、大泡性角膜变性等。

如何预防眼睛里长寄生虫?

1、注意面部清洁

使用除螨香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蠕形螨感染眼部的概率,并且在日常洁面时,也要注意对眼部的清洁。

2、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螨虫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经常开窗通风,可以让室内保持干燥,阻碍螨虫生长。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3、局部热敷

高于人体的温度不适合螨虫生长,日常对眼部进行热敷,不仅可以杀死螨虫,还可以缓解眼睛干涩、视疲劳等症状。

4、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各种新发的寄生虫眼病不断出现,因此,需要人们加强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护,减少和避免寄生虫的感染。

本文专家:李宗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硕士

本文审稿:卢建民,主任医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