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心理知识:依赖与安全感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物质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实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活出真我。

人生来时太弱小了,需要成人的照顾时间太长,这种缺乏安全感应该是从始就有的,首先开始依赖他人来获得安全感,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自立的信心,从而使安全感自然的变强吧。

有些人获得安全感的方式是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或者支持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对象。这样貌似可以很轻松的使心灵得到解脱,然而不够积极。这只是会让人更加依赖别人。像孩子,是在用孩子的方式解决问题,无法真正的去处理问题,去面对困境。当没有这个对象时该怎么办?当家人、朋友或是哪个总是被依赖的人厌烦了怎么办?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而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价值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进而产生更大的压力,更希望得到帮助,就这样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而导致身心疾病的可能性便也加大了。所以我们要独立起来,不在依靠他人让自己管理自己。

如果我说到卡伦·霍妮的理论,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会想到他的那三种人吧。其实小孩子起我们就会表现出那三种状态了。小孩子觉得自己无助的时候,会去找妈妈(依恋对象)或是其他的成人,从他们那里得到温情,只有这样他们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可以说这是孩子面对无助的方式。当孩子觉得周围并不是温暖的,而是有敌意的时候,孩子便会有意或无意的反抗了,我认为这种反抗不是从婴儿期开始而是从胎儿期开始。当孩子觉得别人都不理解自己,并且既不想归属某人也不想反抗时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与别人保持距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然孩子并不是就只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了,因为在发展中这三种状态都存在的,只是我们看出来的是占优势的那种。正常情况下三者也并不是完全排斥的,我们在生活中三者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细想想这三种不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不同对抗方式吗?

焦虑也是缺乏安全感的结果。焦虑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不能解决好问题、害怕自己会失败、不敢面对未来,即使有些在某种情境下焦虑的人也认为自己是可以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当然我写这段文字并不是说没有一点焦虑就是好事,因为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曲线告诉我们中的强度的话并不是坏事。这个让我又接着联想到了悲观未必就一定是坏事一样,因为悲观,所以总是能够发现那些可能的危险、隐患,从而避免或是解决了问题,而使实际中悲观的人中成功的更多。

当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只能想象的原型的“神”的境界的时候,就是还没有最终的使安全感百分之百的强大。没关系!我对自己说,也对别人说,只要去自己自立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总是依赖别人就是可以的。我们是成人,应该用成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依赖他人而获得安全感。

所以说,生活中,不管我们在跟自己独处还是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会发现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倾向时一定要及时告诉身边人或者及时寻找心理医生的治疗,这样可以避免麻烦发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