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心脏病不难受就代表病好了?具体什么情况呢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局面。

难受心脏病

很多心脏病患者认为,冠心病和感冒一样,如果难受的症状消失了,就代表病好了。

真相解读:

这是一个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想法。很多心脏病患者就是因为这种观念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猝死。

一、活着,却不是“最好”的结果

相信心内科医生一定对这样的故事不陌生:患者70多岁,间断剑突下疼痛了大约1个多小时,患者以为是胃不舒服,吃了点胃药,躺床上休息了半天,第二天症状消失,患者认为自己病好了,可到晚上出现了呼吸困难、无法入睡,第二天才到医院检查(剑突下,大概位置在胸腹交界处)。结果急诊心电图出来后,发现这是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并且已经出现病理性Q波,这意味着冠状动脉中的一根主支发生了堵塞,加之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已经发生彻底的坏死。并且,由于心梗面积过大,患者还出现了喘憋、不能平卧的心衰症状。

其实,这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该患者一根主血管堵了,好在病变并不复杂,植入1枚支架后开通了血管。然而遗憾的是,这位心脏病老人虽然开通了血管,但坏死的大面积心肌已经无法再生,心功能受到了永久性的打击,心衰的威胁也将伴随他后半生。如果遇到感冒、劳累,都有可能再次发病甚至威胁生命。如果老人发病时迅速来医院就诊,立刻接受支架治疗开通血管,不仅能极大的减少心肌坏死,更能够有效避免心衰的出现,患者几乎可以恢复全部的日常活动。这就是现代医学所推崇的“急诊PCI”。

二、为什么心脏不难受不代表病好了?

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时,心肌供血减少,心肌就会通过神经传递出胸痛、胸闷等不适。但是,由于心肌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存在,心肌会逐步恢复供血,所以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但这仅仅是症状消失,冠脉的狭窄病变却是永久性的;并且每一次症状发作,就意味着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而且在持续加重。当狭窄超过一定限度(75%-100%),就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梗死后的心肌十分脆弱,一旦出现破裂,甚至会导致猝死。

所以,心脏不难受了和病好了没有关系,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如果能在心肌梗死早期(12小时之内)及时接受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治疗(也就是通常说的下支架),就有逆转心肌死亡的可能。经研究统计,在心脏病支架出现之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高达30%,而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已经下降至5%。

早一分钟就诊,少一分钟风险。早一刻开通闭塞血管,多一份健康的生活。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原来是这样,一直困扰小编我的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希望也能让大家认清谣言,了解更多的事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