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从1.0版升级到2.5版,“方舱云系统”实现2名医生8名护士管好900名患者

从1.0版升级到2.5版,“方舱云系统”实现2名医生8名护士管好900名患者

从1.0版升级到2.5版,“方舱云系统”实现2名医生8名护士管好900名患者

5月29日上午10:42,广安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281人,在院患者981人、无症状感染者796人、轻型255人、普通型8人、高危因素228人。

“方舱云”主界面

这些数据的变化,在广安方舱医院指挥部、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远程支援专家的手持“方舱云HIS”系统上,一目了然。

这一套“方舱云HIS”系统,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承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以下简称“四川国家队”),与电子科技大学应急管理研究院联合开发,起源于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用于方舱医院应对批量患者的快速收治和分级管理。

经过武汉抗疫初创 1.0版、长春抗疫完善成2.0版,在广安本土抗疫实践中,再次检验升级为2.5版,为保证广安方舱医院4小时一班的2名医生、8名护士,安全管理900名患者的工作模式提供了科技支撑。

“方舱云”初创:

从灾难救援的伤员检伤分类

到方舱医院批量患者收治

“方舱云HIS”系统的使用,要从2020年四川援助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时说起。

四川国家队队员孙颖,是2020年四川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先后参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

她清楚记得,2020年2月9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她轮值的第一个班,一共收治了患者160余人。“我按照医院收治患者的工作模式,问现病史、既往病史,查阅CT资料,在舱内写病历、下医嘱。”孙颖说,但是在规定的6小时值班时间里,她没能完成工作。口罩的有效防护时间已到,她必须交班出舱,工作只得交到下一班医生手里。“在医院工作,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一定要做完了才会下班”。

孙颖对给同事留下的“尾巴”感到抱歉,“自己真的很想做完,但防护眼镜呼出的雾气,戴着双层橡胶手套,还要不断重复消毒。光是工作条件,就与平时截然不同,更何况还要在短时间内开展大批量患者的收治工作。舱内属于污染区(红区),呆的时间越长,医护感染风险加大”。

广安方舱医院“方舱云”系统平板电脑显示舱内情况

如果说收治过程是动态的、临时的,方舱医院内的静态管理期仍然充满了难题。

2020年2月13日,作为护理组组长,四川国家队乐磊随队转战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方舱床位960张,体量不亚于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通常一轮护理值班,2名护士要管理64~88个患者,这个管床量约等于医院病房护士管床量的三倍多。

方舱医院采取医、护、药、技联动查房机制,以提高对患者的持续关注和医护工作效率。护理组在一个班次里,除了参与联合查房,还要同时完成与患者沟通、记录需求、处理医嘱、分发配药等工作。

为了避免方舱内外的交叉感染,进入方舱的工作人员不能将个人手机带入,记录病情、处理医嘱的纸质资料,只能通过拍照传到舱外,再由舱外工作人员逐一录入方舱医院指挥部电脑里。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会导致患者所需治疗医嘱的响应时间延迟。加之,舱内医护们看诊患者后需要及时消毒双手、又要赶时间书写,这些纸质资料往往会被消毒液浸湿而不易辨认。此外,还有资料遗失等情况发生。

一次交班出舱后,医护人员找到四川国家队队长陈康,反映队员们在舱内工作的困难,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总觉得大家是在用“蛮力”,看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医疗队医疗、护理、医技组讨论后提出,或许可以利用地震救援中批量伤者救治的“检伤分类”模式来照护患者。

检伤分类,是指在重大灾害现场,医疗救援人员需要对大批量伤者的伤情进行初检、编号,并用不同颜色标牌标记。

比如:危重病人用红牌,伤情略轻的用黄牌,普通病人用绿牌,已经死亡患者用黑色标记。如此分类,医护人员可以非常清晰直观地对待伤情不同的患者。

方舱内外的实时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四川国家队为每名队员配置的手持机来完成。进舱的医务人员通过手持机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由护士上传)、影像学和核酸检测结果(由技师上传)、下达医嘱执行(由药师处理)。队员苏玓当时全面负责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药事及物资管理,他观察到,若能打通医、护、技、药等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将有利于药剂师及时通过系统查对医嘱及处方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可大大提高用药安全性。

分类管理

资源用在最需要的群体患者身上

2022年4月,四川省援吉林长春医疗队共计301名医院人员,负责队伍和方舱运行管理,成建制接管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其中,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了的21名专业骨干人员。

四川省人民医院使用方舱云“三线”支持

这一次,“方舱云HIS”系统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将手持机升级为了平板电脑,便于穿戴双层手套的舱内医护人员操作,再也不会出现像武汉方舱里滑不动手机屏幕的情况。

其次,从入舱收治开始,患者只需出示身份证,医护人员通过平板电脑扫描身份证,即可识别和导入云系统,随后用勾选法完成重要且有意义的信息采集。比如: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基础病及目前控制情况,是否在服用药物、哪些药物……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即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新冠重症肺炎高危人群,是否有基础病加重、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发生的风险等。

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进舱的所有患者、陪护人员,按照A、B、C1、C2、D五类情况区分。

A类:核酸结果阴性,随时可以出舱的患者;

B类:14~60岁,没有基础疾病、病情稳定的患者;

C1类:所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新冠感染症状明显患者;

C2类:14岁以下、60岁以上,无基础疾病,这类群体较为脆弱,属于特殊群体;

D类:有危重症风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必要时可随时转诊。

根据以上分类,每天舱内联合查房时,医生组只需要重点关注C类和D类患者,生命体征如何?用药反应如何?有无不适?上一次查房时反应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

C、D类患者被重点关注到了,那A类和B类患者就不管了吗?并非如此。每天,护理组依然会对每一个患者测量体温、血压,以判断病情变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向值班医护报告。

本着“应收尽收、先收再转”原则,长春工体方舱医院收治了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除新冠肺炎之外,一些基础疾病,如急性发作的不稳定心绞痛、中风前兆、跌倒骨折……也需要医疗干预。

今年4月10日,长春工体方舱医院收治了一名62岁女性患者韩阿姨,向医生反映自己眼睛不舒适,视力下降,但眼痛不明显,方舱医生给予了眼药水滴眼。这条记录被输入方舱云并标记后,每班医生都会前往查看。4月18日,当班的德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茂娟查房,发现韩阿姨病情有进展,随即通过云系统邀请到舱外的眼科医生会诊,最终确定是青光眼发作,患者得以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专科治疗,挽救了视力。

此外,通过“方舱云HIS”系统,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查房不再需要舱内一线医护人员手写病情记录,而是通过对讲机、微信,将病情和需求告知给舱外二线医护人员,由后方医护完成病情问询、病历记录和医嘱下达。

这“一内一外”的配合,不仅减轻了舱内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入舱工作人员,既提高了诊疗效率,还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方舱医院是带医务室的观察点

2名医生、8到10名护士,管理患者900人

在吉林长春工体方舱医院,通过升级版的“方舱云HIS”管理系统,实现了2名医生、8到10名护士,就可以管理好900名左右的患者。四川国家队队长陈康坦言,这是被“逼”出来的。

2020年的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床位960张,累计收治病人1028名,医护团队包括四川国家队72人、福建国家队29人、四川省援湖北第六批医疗队303人、山东省援湖北第八批医疗队303人。

而2022年4月的长春工体方舱医院,核定床位为1411张,累计收治了新冠肺炎感染者1293人、收容陪护人员20余人,单日最高峰在舱人数上千人,由四川省援长春医疗队303人、长春市人民医院及地方后勤保障人员共计100余人参与救援。当时,除管理指挥及后勤保障人员外,实际可进舱的医务人员人数不到250人,还有需配合流调的部分医务人员暂时不能进舱工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四川援长春医疗队领队黄晓波提出了“动态管理、潮汐排班”的管理策略。根据病人流动性,依次分为进舱期、静态期、出舱期。在患者收治和出舱的时段,根据工作量,增加医护人员进舱,不固定工作时间,任务完成即出舱。在静态期管理期,一个4小时班次,从8名医生值班,减少到最少时仅有2名医生进舱工作。

本土化检验

方舱、广安、成都“三线”信息聚焦

如果说“方舱云HIS”系统在武汉初创,在长春完善,而在广安则是一次本土化检验,与以往两个不同。

陈康在广安方舱医院外“方舱云”管理现场工作

5月12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刚刚结束隔离,队长陈康就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调派至广安,指导方舱医院的启用工作。 

5月13日,广安市人民医院通过“方舱云HIS”系统,固化广安方舱医院1024床位的医护工作流程,开舱收治所有新冠患者;承担全域患者的病情分级,确定向广安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的转院和患者在方舱医院的床位分配。

5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二院医疗队融入方舱医院,利用“方舱云HIS”系统开展患者救治。

5月20日,广安方舱医院满舱,广安市人民医院40小时新开800张床位的华泰方舱,利用“方舱云HIS”系统,收治转舱患者。

和前两次方舱医院不同,“方舱云HIS”系统第一次由川内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独立运行。广安市人民医院20名医生、63名护士,承担方舱医院舱内一线工作;7名医生3名护士承担方舱医院舱外二线工作;四川省人民医院2名医生、1名护士、1名药剂师,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应急研究院技术研发团队进行三线远程辅导和支持,首次实现了“云系统搬家”,1个班次4小时完成边用边学的培训。

医生使用“方舱云”查房

通常情况下,运行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往往是由各地紧急抽调,相互之间不了解,工作流程也与日常完全不一样,往往需要时间的磨合。“方舱云HIS”系统根据方舱医院批量患者的分级救治、分类照护、分程处置工作模式,预先设置医疗、护理、医技、药事工作框架,工作流程路径指引,批量处置和统计管理,使每个在方舱医院工作的参与者能够便捷地在各自的节点获取和提供信息,从而减少了信息的无序传递。

“以前的方舱医院工作模式,是步兵冲锋的倒三角‘大水漫灌’,现在的工作模型则类似于特种兵作战的正三角‘尖兵作战’。

”陈康坦言,“舱内点状工作,舱外支撑辅助,将最少、最精干的医护力量放在舱内第一线,舱外高级和远程医护、药事、医技力量支撑舱内工作。”

广安方舱医院舱外二线医生使用“方舱云”查看患者

陈康认为,“方舱云HIS”系统从信息传递工具,到业务管理工具,再到资源管理工具的进化过程,展示了四川批量患者紧急医学救治模式,基于分级救治理念的演化,利用科技减少救援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利用科技重组医疗资源,从而保证了救治质量和患者安全。

5月20日晚,广安方舱医院首批6名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就像一条弧线,在越过顶点的临界值后,开始下降。

截至记者发稿,从长春转战广安的陈康依然忙碌在方舱医院管理工作的前线。“目前,广安方舱的收治高峰期已经过去。”陈康说。

从5月13日广安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截至到5月29日,方舱云系统已经平稳运行16天。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

编辑 张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