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贵阳旅游景点大全)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85・

・标准与指南・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诊断; 

治疗; 指南

Thirdeditionofthe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

ofHIV/AIDS(2015) AIDSProfessionalGroup,Societyof

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

医学管理:遵循保密原则,加强对HIV/AIDS患

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DisgnosisKeywords】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Corresponding

; Treatment

author:

; ; HIV;

LiTaisheng

Guideline

,Email:litsh@263.net

immunodeficiency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syndrome,(Acquired

HIV疫缺陷病毒(Human

AIDS

immunodeficiency

),其病原体为人类

virus,

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

。中华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

我国枟艾滋病诊疗指南枠(以下简称枟指南枠)第一

版,2011年进行了更新[1]。第三版枟指南枠是在

2011年第二版枟指南枠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

究成果和国内临床实践修订而成。本指南将根据最

新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定期的修改和更新。

1 流行病学

道分泌物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

、胸腹水、脑脊液和汁中,经以下三种途

、精液、阴

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

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介入性

医疗操作、纹身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

时和哺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

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HIV的高危人

有:男同性恋者、静脉注射依赖者、与HIV经常

有性接触者。

疫情报告: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一旦发

现HIV/AIDS患者,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DOI

通信作者

:10.3760

:李太生

/cma.

Email

.issn.

1674-

litsh@263.

2397.2015.

net

05.001

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

指南第三版(2015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385-

401.

者的随访,提供医学和心理咨询。

预防措施: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

套,采取安全性行为;不,不共用针具;普及无偿

献血,对献血员进行HIV筛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

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感

染;控制母婴传播。对HIV/AIDS患者的配偶、性接

触者,与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

赖者以及HIV/AIDS患者所生的子女,进行医学检

查和HIV检测,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2 病原学特征

毒组

HIV

,为直径

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

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

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

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P,含有反转录酶(RT

核心外面为病毒衣壳蛋白

51/P66),整合酶(INT,P32)

(P24、

和蛋白酶

P17)。

病毒的最外

PT、P10)。、

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

白gp

个结构基因

HIV41。基因组全长约

、2个调节基因

9.2

(tat

kb

反式激活因子

,含有gag、pol

rev

env

粒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

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病毒感染

因子)。

程度不同

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

,env基因变异率最高。HIV

,各基因的变异

发生变异的主

要原因包括反转录酶无校对功能导致的随机变异;

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病毒DNA与宿主DNA之间

的基因重组;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其中不规范的抗病

毒治疗是导致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已发现的有A、B

(欧美B)、B’(泰国B)、C、D、E、F和G8个亚型,还

有不同流行重组型AE重组型。1999年起在部分地区发现并证实我国,目前流行的HIV-1主要亚型是

・386・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有少数HIV-2感染者。HIV需借助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

括第一受体(CD4,主要受体)和第二受体(CCR5和CXCR4等辅助受体)。根据HIV对辅助受体利用的

特性将HIV分为X4和R5毒株。R5型病毒通常只

利用CCR5受体,而X4型病毒常常同时利用CXCR4、CCR5和CCR3受体,有时还利用CCR2b受体。

HIV在细胞内的感染过程包括:(1)吸附

及穿入:HIV-1感染后,选择性地吸附于靶细胞

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

3.1 HIV-1/2抗体检测 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

验。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检测(斑

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明

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等。补充试验常

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WB)。

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可出具HIV-1/2抗体阴性

报告,见于未被HIV感染的个体,但处于窗口期的

新近感染者筛查试验也可呈阴性反应。若呈阳性反

应,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

胞;(2)环化及整合: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

形成cDNA,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双股DNA,

在整合酶的作用下DNA,新形成的非共价结合的双股

病毒双股

整合入宿主细胞染体

DNA即前病毒;(3)

DNA

转录及翻译

中。这种整合的

:前病毒

被活化RNA而进行自身转录时,病毒DNA转录形

RNA

,一些RNA经加帽加尾成为病毒的子代基因组成

胞核蛋白体上转译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

;另一些RNA经拼接而成为病毒mRNA,在细

白,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内质网核糖体进行糖化和加

工,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和酶

类;(4)装配、成熟及出芽:Gag蛋白与病毒RNA结

合装配成核壳体,通过芽生从胞浆膜释放时获得病

毒体的包膜

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一般消毒剂如

,对物理因

:碘酊、

过氧乙酸、戊二醛、次氯酸钠等对HBV有效的消毒

剂,对HIV也都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因此,对HBV

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除此之外,

75%的酒精也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

灭活HIV。HIV对热很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

温。56℃处理30min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

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

100℃处理20min可将HIV完全灭活。

3 实验室检查

测、HIV

HIV

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

/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

、CD4+

HIV抗体检

数、HIV基因型耐药检测等[2]。HIV-

1/

淋巴细胞计

2抗体检测

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核酸定量(病毒载

量)和CD4+

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

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

;HIV基因型耐药

、临床

检测可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

选择和更换提供指导。

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

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

性反应,则为HIV抗体阴性;如有一种或两种试剂

呈阳性反应,需进行HIV抗体补充试验。补充试验

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1/2抗体阴性。

补充试验出现HIV-1/2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

阳性,报告HIV-1/2抗体不确定,可在4周后随访;

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如随访

期间发生带型进展,符合HIV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

为HIV抗体阳性,如带型仍不满足阳性标准,继续

随访到8周。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

阴性;满足HIV阳性诊断标准则报告阳性,不满足

阳性标准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随访HIV

报告

-1

,并按规定做好咨询

/2抗体阳性者,出具

、保密和报告工作

HIV-1/2抗体阳性确认。经补充试验

。对于有

明确HIV流行病学史且筛查试验阳性,补充试验不

确定者可尽早行HIV核酸定量检测以帮助确诊。

3.2 病毒载量测定 病毒载量一般用血浆中每毫

升HIVRNA的拷贝数或每毫升国际单位(IU/mL)

来表示。

PCR测定病毒载量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PCR(RT

DNA

)、

扩增技术

信号放大系统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Real-time

(NASBA)技术、分枝-

PCR

bDNA

)。

)和实时荧光定量

不同病毒载量检测方

PCR

法比较见表1。

病毒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包括预测疾病进程、

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

方案调整,也可作为HIV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小

于18月龄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可以采用核酸检

测方法,以两次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作为诊断的参考

依据,18

验结果低于检测下限

HIV月龄以后再经抗体检测确认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

,见于没有感染

HIV

报告本次实

的个体、

接受成功的抗病毒治疗或机体自身可有效抑制病毒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87・

复制的部分HIV感染者。HIV载量检测结果高于

检测下限,可结合流行病学史及HIV抗体初筛结果

作为诊断HIV感染的辅助指标。

推荐病毒载量检测频率:对于已接受抗病毒治

疗6个月以上、病毒持续抑制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

测1次。HAART6个月内或病毒载量抑制不理想

或需调整治疗方案时,病毒载量的检测频率需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决定。如条件允许,建

议未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每年检测1次。HAART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前、初治或调整治

疗方案初期每4~8周检测1次,以便尽早发现病毒

学失败。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每3~4个月检

测1次,对于依从性好、病毒持续抑制达2~3年以

上、临床和免疫学状态平稳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

1次,但如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或使用激素或抗

肿瘤化疗药物则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IV载量。

++3.3 CD4T淋巴细胞检测 CD4T淋巴细胞是

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HIV感染后,出现

+++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T淋巴

细胞比值倒置现象,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如果进行

+HAART,CD4T淋巴细胞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

不同程度的增加。

+目前常用的CD4T淋巴细胞亚检测方法为

+流式细胞术,可以直接获得CD4T淋巴细胞数绝

+对值,或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后换算为CD4T淋

+巴细胞绝对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判

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的临床并发症。

+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间隔时间需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决定:一般建议对于

+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无症状HIV感

染者,每6个月应检测1次;对于已接受HAART的患

者在治疗的第一年内应每3个月检测1次,治疗一年

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改为每6个月检测1次。

+对于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被充分抑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长期处于稳定水平的患者无需频繁+进行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00~500个/μL

的患者建议每12个月检测1次;>500个/μL的患者

+可选择性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但对于

+以下患者则需再次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

发生病毒学突破患者、出现艾滋病相关临床症状的

+患者、接受可能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的

患者。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HIV耐药检测结果可为

艾滋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耐药检

测方法有基因型和表型检测,目前国外及国内多用基

因型。推荐在以下情况进行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疗失败

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如条件允

许)。对于抗病毒治疗失败者,耐药检测在病毒载量>

400拷贝/mL且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已停

药需在停药4周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

表1 不同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

RT-PCR

代表产品

COBAS

HIV-1MonitorTest

Amplicor

检测范围

标准:400~750000

拷贝/mL超敏:50~

75000拷贝/mL

10~10000000

拷贝/mL

M组A~J10μL~2mLEDTA或ACD

或肝素

全血、血浆、血

清、PBMC、精

液、组织等

HIV-1bDNA3.0版:50~M组A~H

500000拷贝/mL

1mLEDTA或ACD

或肝素

扩增的亚型

M组A~G

样品量

标准:0.2mL

超敏:0.5mL

抗凝剂

EDTA或ACD

样本

血浆

检测样本要求

6h内分离血浆,

运输前在-20℃

或-70℃冷冻

6h内分离血清或

血浆,运输前在

-20℃或-70℃

冷冻

bDNAQuantiplex

RNA3.0Assay血浆、血清6h内分离血浆,

运输前在-20℃

或-70℃冷冻

AbbottM2000:40~M组A~H亚

O组和N组

拷贝/mL所有亚型

0.2~1mLEDTA或ACD血浆6h内分离血浆,

运输前在-20℃

或-70℃冷冻

1mLEDTA

NASBANucliSENSeasyQ瞮

HIV-1v2.0

Real-time

PCR

AbbottM2000与国

产试剂盒10000000拷贝/mL型和重组亚型,

M组和O组的COBASAmpliPrep/20~10000000TaqManHIV-1Test

  注:RT-PCR.反转录PCR;NASBA.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bDNA.分枝DNA信号放大系统;Real-timePCR.实时荧光定量PCR;EDTA.乙

二胺四乙酸;ACD.枸橼酸葡萄糖;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388・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HIV基因型检测出现HIV耐药,表示该感染者

体内病毒可能耐药,同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充

分考虑HIV感染者的依从性,对药物的耐受性及药

物的代谢吸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改变抗病毒治

疗方案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才能进行。HIV

耐药结果阴性,表示该份样品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

未检出耐药性,但不能确定该感染者不存在耐药

情况。

4 发病机制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免疫功能重建,包

+括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恢复。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

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

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感染后临床表现及

症状严重程度,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

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淋巴细胞

HIV主要侵犯的免疫系统

C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包括

主要表现为

CD4T

免疫功能缺陷

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细胞

结,5

HIV

d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

进入后,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在24~48h到达局部淋巴。

,继而

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以CD4+

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大多数感染者

T淋巴细胞

未经特殊治疗,CD4+

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

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

有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

(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平均约8年,表现为CD4+

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为800~350个/μ

L);

进入有症状期后CD4+

少,多数感染者CD4+

以下,部分晚期患者甚至降至

T淋巴细胞计数在

T淋巴细胞再次快速地减

200个/μL

350

以下

,并快

/μL

速减少。HIV引起的免疫异常除了CD4+

胞数量的减少,还包括CD4+

T淋巴细

异常免疫激活。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和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

长期缓慢进展三种转归。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

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需要

注意的是,我国男同性恋感染HIV者疾病进展快,

感染后多数在4~5年进展到艾滋病期[3]。

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对抗HIV

的感染。HIV经破损的黏膜进入后,随即局部

固有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等

进行识别、内吞并杀伤处理后提呈给适应性免疫系

统,之后2~12周,即产生针对HIV蛋白的各

种特异性抗体,其中仅中和性抗体具有抗病毒作用。

特异性细胞免疫主要有特异性CD4+

疫反应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T淋巴细胞免

(CTL)。

经抗病毒治疗后,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

5.1 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

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

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

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

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

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HIV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

胞计数一过性减少

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CD4+/CD8+

。CD4T淋巴细

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

T淋巴细胞比值亦

肝功能异常。

5.2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

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

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

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

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

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

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

T淋巴细胞计

5.3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

毒载量明显升高

4+T淋巴细胞计数多

。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

<200个/μL,HIV

HIV

血浆病

相关

症状、

发热

HIV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盗汗

相关症状。

、腹泻;体重减轻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

10%以上。部分患者表

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

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

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2)淋巴结直径≥

1cm,无压痛,无粘连;(3)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6 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

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史、输入未

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

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89・

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及18个月龄以上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

可诊断:(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

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

核酸定量大于5000拷贝/mL);(2)分离出HIV。

18个月龄及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1)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

(2)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

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6.1 急性期的诊断标准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

在的干湿啰音,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

成比例;(3)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从肺门开始的

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肺部CT显示双肺毛

玻璃状改变,13%~18%的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或分

枝杆菌感染,肺部影像学可有相应表现;(4)血气分

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明显

降低,常在60mmHg(1mmHg=0.133kPa)以下;

(5)血酸脱氢酶常>500mg/dL;(6)确诊依靠病

原学检查如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活检等

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

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

性即可诊断,或仅根据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

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6.2 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

阳性即可诊断

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

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

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HIV抗体阳性,而CD4+

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1)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

1个月;

(2)腹泻(粪便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

病毒感染;

(6)肺孢子菌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马尔尼菲青霉病;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7 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4-5]

7.1 肺孢子菌肺炎(PCP)

7.1.1 诊断 (1)亚急性起病,呼吸困难逐渐加

重,伴有发热、干咳、胸闷,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发

生呼吸窘迫;(2)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

7.1.2 治疗 (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

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2)病原治疗:首选复方磺

胺甲噁唑(SMZ-TMP),轻-中度患者口服TMP15~

20mg・kg-1・d-1,SMZ75~100mg・kg-1・d-1,

分3~4次用,疗程21d,必要时可延长疗程。重症

患者给予静脉用药,剂量同口服。SMZ-TMP过敏者

可试行脱敏疗法。替代治疗:克林霉素600~900mg,

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或450mg口服,每6小时

1次;联合应用伯氨喹15~30mg,口服,1次/d,疗

程21d。氨苯砜100mg,口服,1次/d;联合应用甲

氧苄胺嘧啶200~400mg,口服,2~3次/d,疗程

21d。或用喷他脒,3~4mg/kg,1次/d,缓慢静脉滴

注(60min以上),疗程21d。(3)激素治疗:中重度

患者(PaO2

<70m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35mmHg),早期(72h内)可应用激素治疗,泼尼松

40mg,2次/d,口服5d,改20mg,2次/d,口服5d,

20mg,1次/d,口服至疗程结束;静脉用甲基泼尼松

龙剂量为上述泼尼松的75%。(4)辅助通气:如患

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HAART,可给予辅助通气。(5)

周内进行

:尽早进行

HAART,通常在抗PCP治疗的2

7.1.3 预防 (1)预防指征:CD4+

T淋巴细胞计

HAART<200

片/d(0.

者个

48

。/μL的和青少年,包括孕妇及接受

(2)

0.96/

药物选择

d)同样有效

:首选

SMZ

若患者对该药不能

-TMP,2片/d与

耐受

CD

个月时

4,T替代药品有氨苯砜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到。PCP

,可停止预防用药。如果

>200患者经

CD

/μ

LHAART并持续后

+≥

计数又降低到<200个/μL时,应重新开始预防

T淋巴细胞

用药。

7.2 结核病

7.2.1 诊断 结核病可发生在任何CD4+

胞计数水平的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

T淋巴细

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影

・390・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尤其要注意发生于HIV感染者的结核病在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面有其

自身特点,不能将一般结核病的诊断方法简单地套

用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中,在进行诊断时应

+注意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

+高患者的表现与普通结核病患者类似,而CD4T淋

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常表现为肺外结核病。抗酸染

涂片和培养仍是确诊结核病的主要方法。

7.2.2 治疗 艾滋病患者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与非

艾滋病患者相同,但抗结核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与抗

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治疗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利福布汀

(LB)、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根据情况也可

选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阿米卡星(A)、喹诺酮

类抗菌药物及链霉素(S)等。药物剂量及主要不良

反应见表2。

如果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则

使用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布汀)+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进行2个月的强化期治疗,然后使用异烟

肼+利福平(或利福布汀)进行4个月的巩固期治

疗。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延迟(即在抗结核治疗2

个月后仍有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或者结核分枝杆菌

培养仍为阳性)、骨和关节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

疗程应延长至9个月。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疗

程应延长到9至12个月。

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均建议先给予抗结

核治疗,之后启动抗病毒治疗。鉴于免疫炎性反应

重建综合征(IRIS)即便出现也很少导致死亡,目前主

[5-10]+张尽早HAART。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的患者,建议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2

周内开始HAART,而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者建议抗结

+核治疗4周后再开始HAART。对于CD4T淋巴细

胞计数>200个/μL,肺结核病情较严重者,如低体

重指数、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器官功能障

碍等,建议在抗结核8周内抗病毒治疗,如病情较

轻,则可在抗结核2周后再开始HAART。对于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而患有中枢神经系统

结核感染者,应尽早启动HAART。HIV感染孕妇合

并活动性结核病,为了母亲健康和阻断HIV母婴传

播,HAART应尽早进行。如合并耐药结核病(MDR-TB或XDR-TB),在确定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使用二

线抗结核药物后2~4周内开始HAART。对于合并

结核病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注意药

物间相互作用,必要时调整抗病毒或抗结核药物的

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11-12]7.2.3 预防 如患者结核潜伏感染相关检

测(推荐的检测方法为T-SPOT检测)结果为阳性,

可用以下方案进行干预:优选方案:异烟肼300mg,

1次/d,口服,共9个月;或异烟肼,2次/周,每次

900mg,共用9个月。联合使用维生素B6可减少周

围神经炎发生(25mg/d,口服,用至预防用药疗程

结束)。替代方案:利福平600mg,1次/d,口服,连

用4个月;或口服利福布汀,连用4个月(剂量依据ART用药不同而具体调整)。在进行预防性化疗之

前应注意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艾滋病患者可并发非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主要为鸟分枝杆菌(MAC)

感染。

7.3.1 诊断 MAC感染的临床症状同活动性结核

病相似,但全身播散性病变更为常见,可累及多脏

器,表现为贫血、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确诊

有赖于从血液、淋巴结、骨髓以及其他无菌组织或体

液中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DNA探针、高

效液相谱或生化反应进行菌种鉴定。胶体金法可

表2 抗结核药物剂量及主要不良反应

剂量

药物名称

<50kg

异烟肼

链霉素

利福平

乙胺丁醇

对氨基水杨酸钠

吡嗪酰胺

利福布汀

0.3

0.75

0.45

0.75

8.0

1.5

0.3

(g)

≥50kg

0.3

0.75

0.6

1.0

8.0

1.5

0.3

儿童(mg/kg)

10~15

20~30

10~20

150~250

30~40

主要不良反应

肝毒性、末梢神经炎

听力障碍、肾功能障碍、过敏反应

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视力障碍、视野改变

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

肝毒性、胃肠反应、痛风

皮疹、胃肠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

  注:“-”.不推荐用于13岁以下儿童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91・

用于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鉴定,采用PCR加

基因测序的方法可对临床分离的常见分枝杆菌进行

鉴定。粪便或活检组织的抗酸染涂片与培养以及

影像学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7.3.2 治疗 MAC感染治疗的首选方案:克拉霉

素500mg/次,2次/d(或阿奇毒素500mg/d)+乙

-1-1胺丁醇15mg・kg・d,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布汀

(300~600mg/d)可提高生存率和降低耐药。严重

+感染及严重免疫抑制(CD4T淋巴细胞计数<-1-150个/μL)患者可加用阿米卡星(10mg・kg・d,

泻,水样便或者血水样便,伴有腹痛。胃镜或者肠镜

可见到黏膜溃疡,组织病理学可以见到CMV的包涵

体。治疗:药物同上,疗程3~4周或症状体征消失

后维持用药。CMV脑炎:神经精神改变,昏睡、精

神错乱、意识模糊,迟钝,失语,视力障碍,无力,癫痫

发作,面瘫等。诊断依赖于脑脊液或者脑组织PCR

进行CMVDNA的检测,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

90%。治疗上采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3~

6周,剂量同上,而后维持治疗直至免疫功能重建。

7.4.3 HAART 在抗CMV治疗开始2周内尽快

肌肉注射,1次/d)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

沙星或莫西沙星,疗程9~12月。其他分枝杆菌感

染的治疗需根据具体鉴定的菌种以及药敏检测结果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抗MAC治疗开始2周后尽快启动HAART。

7.3.3 预防 CD4+

的艾滋病患者需要给予预防性治疗

T淋巴细胞计数﹤

,方案是克拉霉

50个/μL

素500mg/次,2次/d;或阿齐霉素,1200mg/周。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可以选择

利福布汀进行预防治疗,常规剂量为300mg,

1次/d。如患者经HAART使CD4+

加到﹥100个/μL并持续≥3个月时

T淋巴细胞数增

,可停止预防

用药。一旦患者CD4+

就应再次给予预防性治疗

T淋巴细胞数﹤

50个/μL,

播散性MAC感染者在完成治疗(12个月以上)

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治疗方案与初始治疗方案

一致)直至患者CD4+

100个/μL,并持续≥6个月时为止

T淋巴细

胞数增加到>

7.4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疱疹病毒感染。CMV可侵犯

患者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眼睛、肺、消化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等,其中巨细胞病毒视网膜脉络膜炎是艾滋

病患者最常见的CMV感染。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患者

常表现为快速视力下降,确诊有赖于眼底镜检查。

治疗:更昔洛韦5~7.5mg/kg,静脉滴注,每12

小时1次,疗程14~21d;然后5mg・kg-1・d-1序贯

维持治疗。也可使用膦甲酸钠180mg・kg-1・d-1,

分2~3次用(静脉应用需水化),2~3周后改为

90mg・kg-1・d-1,静脉滴注,1次/d。病情危重或

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二者联用。CMV视网膜炎

可球后注射更昔洛韦。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CMV

食道炎或者肠炎:发热、吞咽困难或者吞咽疼痛,腹

启动HAART。

7.4.4 预防 CMV感染不主张进行一级预防。对

于CD4+

期检查眼底

T淋巴细胞计数

。一旦出现CMV

<200

,应积极治疗

/μL的患者,

可定

在疾

病控制之后需序贯用药以预防复发。在经HAART

后CD4+

月以上时可以考虑停止预防给药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

/μL且持续6个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7.5.1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常可明确诊断。

7.5.2 治疗 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

韦、伐昔洛韦和膦甲酸钠,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感染,治

疗疗程不同。(1)口唇单纯疱疹:阿昔洛韦400mg,

3次/d,口服,或泛昔洛韦500mg,2次/d,口服,疗程

5~10d。(2)生殖器单纯疱疹(疗程5~14d):阿昔

洛韦400mg,3次/d,口服,或泛昔洛韦500mg,

2次/d,口服,疗程5~14d。(3)重型黏膜单纯疱

疹:阿昔洛韦5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待

黏膜损伤开始愈合后改阿昔洛韦400mg,3次/d,口

服,伤口完全愈合后停药。(4)阿昔洛韦耐药的单

纯疱疹:膦甲酸钠80~20mg/kg治疗(分3次给

药),直到治愈。(5)局部皮肤带状疱疹:泛昔洛韦

500mg,3次/d,口服或伐昔洛韦1g,3次/d,口服,

疗程7~10d。(6)严重的皮肤黏膜病变:阿昔洛韦

10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伐昔

洛韦1g,3次/d,口服,直到所有病变消失。(7)急性

视网膜坏死:阿昔洛韦10mg/kg,每8小时1次,静脉

滴注,病情稳定后伐昔洛韦1g,3次/d,口服。

7.6 弓形虫脑病

7.6.1 诊断 临床表现为局灶或弥漫性中枢神经

系统损害。头颅CT呈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增

强扫描呈环状或结节样增强MRI,

发射扫描

表现为颅内多发长

(PET)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T1和长周围一般有水肿带T2信号。

。确诊依赖脑

。正电子

组织活检。

・392・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7.6.2 治疗 (1)病原治疗:第一次乙胺嘧啶

100mg,2次/d,口服。此后剂量根据体重而变化:

体重≤60kg,乙胺嘧啶50mg,口服,1次/d+磺胺

嘧啶1000mg,口服,每6小时1次+甲酰四氢叶酸

10~25mg,口服,1次/d;体重>60kg,乙胺嘧啶

75mg,口服,1次/d+磺胺嘧啶1500mg,口服,每6

小时1次+甲酰四氢叶酸10~25mg,口服,1次/d。

替代治疗:SMZ-TMP30mg/kg,口服,每12小时1

次加或不加克林霉素600mg/次,每8小时1次,静

脉给药;或者SMZ-TMP30mg/kg,口服,每12小时1

体(3~4mg・kg・d)。5-氟胞嘧啶100~150

-1-1mg・kg・d,分3~4次口服。诱导治疗期至少2

周,在脑脊液培养转阴后改为氟康唑(400mg/d)进行

巩固期治疗,巩固治疗期至少8周,而后改为氟康唑

(200mg/d)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期至少1年,持续至

+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并持续至少6个月时可停药。诱导期替代

方案:氟康唑800~1200mg,1次/d,联合5-氟胞嘧啶

-1-1100~150mg・kg・d(每天分4次服),共治疗6

周或者单用氟康唑1200~2000mg,1次/d,治疗

-1-1

次加或不加阿奇霉素0.5g,1次/d,静脉给药。疗

程至少6周。(2)对症治疗:降颅压、抗惊厥、抗癫

痫等。(3)HAART:在抗弓形虫治疗开始的同时尽

快启动HAART。

7.6.3 预防 对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

细胞数<100个/μL且弓形虫抗体IgG阳性的患者

T淋巴

应给予预防用药,一般采用SMZ-TMP,2片/次,

1次/d。对既往患过弓形虫脑病者要长期用乙胺嘧

啶(25~50mg/d)联合磺胺嘧啶(2~4g/d)预防,

直至CD4+

3个月。一

T淋巴细胞增加到

旦CD4+>200个/μL并持续≥

100个/μL,需重新开始预防用药

T淋巴细

胞数下降到<

7.7 真菌感染

7.7.1 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是假丝酵母菌感染和

新型隐球菌感染。除此之外在南方或潮湿多雨地区

马尔尼菲青霉也较常见,诊断依靠临床表现或感染

部位发现病原体。血或脑脊液隐球菌胶凝胶实验

可辅助诊断新型隐球菌感染。

7.7.2 治疗

7.7.2.1 假丝酵母菌感染 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

首选制霉菌素局部涂抹加碳酸氢钠漱口水漱口,疗

效欠佳时选用口服氟康唑100mg/d,共7~14d。

食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氟康唑100~400mg/d,

口服,不能耐受口服者静脉注射氟康唑进行治疗,疗

程为14~21d。或者伊曲康唑200mg,1次/d,口

服,共14~21d。对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应

尽快进行HAART,可在抗真

7.

HAART菌感染的同时进行

7.2.2 

新型隐球菌感染[13] (1)病原治疗:分为

诱导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进行治疗,诱导期

治疗经典方案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两性霉

素B从0.02~0.1mg・kg-1・d-1开始,逐渐增加剂

量至0.5~0.7mg・kg-1・d-1,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

较多,需严密观察。不能耐受者可用两性霉素B脂质

10~12周。(2)降颅压治疗:首选甘露醇,颅压不易

控制者可行腰椎穿刺术降低颅压,重症者可行侧脑室

外引流或脑脊液脑室腹腔分流术。

7.7.2.3 肺隐球菌感染 推荐使用氟康唑,

400mg/d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12个月,如抗病毒

治疗后CD4+

年后停止氟康唑维持治疗

T淋巴细胞计数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肺炎

>100个/μL在治疗1

的患者应在抗隐球菌治疗2周内尽早进行HAART。

有研究显示对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过早进行HAART

延迟,对于

可能会增加病死率

CD4+,

患者建议在抗隐球菌治疗

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

故HAART

2周内开始HAART

50

应考虑适当

个/μ[5,14]L的

7.7.2.4 马尔尼菲青霉病 轻型感染的治疗:伊曲

康唑200mg,2次/d,口服8周,伊曲康唑200mg,

1次/d,口服至CD4+

且持续6个月。替代方案

T淋巴细胞计数

:伏立康唑400

>100

mg,

/μ

12

小时1次,口服1d,然后改为200mg,每12小时1

次,口服12周,然后伊曲康唑200mg,1次/d,口服

至CD4+

月。重型

淋巴细胞计数

染的治疗:两

>100

性霉

/μ

L,

且持续

质体

4mg・kg-1・d-1或两性霉素B0.5~0.7mg・kg-1・d-1,

静脉滴注2周,而后改为伊曲康唑200mg,2次/d,

口服CD10周,然后伊曲康唑200mg,1次/d,口服至

替代方案

4T淋巴细胞计数

:伏立康唑6

mg

100

・kg

个-/1μ

,且持续-1,每12

小时

个月;

次,静脉滴注1d,然后改为4mg・kg-1・d-1,每12

小时1次,静脉滴注3d,改为伊曲康唑口200mg,

2次/d,口服达12周,然后伊曲康唑200mg,1次/d,

口服至CD4+

个月。

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且持续6

7.7.3 预防 一般不推荐一级预防,如患者反复出

现假丝酵母菌感染或感染的程度较重,可考虑预防

用药,首选氟康唑口服:100mg/次,1次/d。对于曾

患隐球菌感染的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93・

首选氟康唑口服:200mg/次,1次/d,也可使用同剂

+量的伊曲康唑替代。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

数>100个/μL并持续至少3个月时,可停止预防

+用药。一旦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须

再次给予预防性治疗。

8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8.1 治疗目标 (1)减少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和病死率、减少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

率,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2)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

病毒变异;(3)重建或者维持免疫功能;(4)减少异常

的免疫激活;(5)减少HIV的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目前国际

上共有六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为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

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

剂、融合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国内的抗反

转录病毒治疗(ARV)药物有NNRTIs、NRTIs、PIs和整

合酶抑制剂四类,共18种(包含复合制剂),见表3。

表3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介绍

药物名称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缩写

AZT

类别

NRTIs

用法与用量

:300mg/次,2次/d

新生儿/婴幼儿:2mg/kg,4次/d

2儿童:160mg/m体表面积,3次/d

主要不良反应ARV药物间相互作用

和注意事项

备注

已有国产药1.骨髓抑制、严重的贫血不能与司他夫定

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d4T)合用

2.胃肠道不适:恶心、呕

吐、腹泻等;

3.磷酸肌酸激酶(CPK)和ALT升高;酸酸中毒和/

或肝脂肪变性

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偶

有头痛、恶心、腹泻等不适

-拉米夫定

(Lamividine)

3TCNRTIs:150mg/次,2次/d或

300mg/次,1次/d;

新生儿:2mg/kg,2次/d;

儿童:4mg/kg,2次/d

:300mg/次,2次/d

新生儿/婴幼儿:不建议用本药

儿童:8mg/kg,2次/d,最大剂量

300mg,2次/d。:300mg/次,1次/d,

与食物同服

已有国产

阿巴卡韦

(Abacavir)

ABCNRTIs1.高敏反应,一旦出现高

敏反应应终身停用本药;

2.恶心、呕吐、腹泻等

1.肾脏毒性

2.轻至中度消化道不适,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代谢如低磷酸盐血症,

脂肪分布异常

4.可能引起酸中毒和/或

肝脂肪变性

1.头痛、腹泻、恶心和皮

疹,程度从轻到中等严重;

2.皮肤素沉着

见AZT与3TC

有条件时应在使用

前查HLA-B5701,

如阳性不推荐使用

已注册

替诺福韦

(Tenofovirdisoproxil)

TDFNRTIs已有进口药

恩曲他滨

(Emtricitabine)

齐多夫定/

拉米夫定

(Combivir,AZT+3TC)

FTCNRTIs

NRTIs

:0.2g/次,1次/d,

可与食物同服

:1片/次,2次/d

-已有国产药

见AZT已有国产药

齐多夫定/拉米

夫定/阿巴卡韦

(Trizivir,AZT+

3TC+ABC)

恩曲他滨替诺FTC/TDF

福韦片

(Truvada)

奈韦拉平

(Nevirapine)

NVP

NRTIs:1片/次,2次/d见AZT、3TC和ABC见AZT和ABC已注册

NRTIs

NNRTIs

1次/d,1片/次,口服,随食物或单独

服用均可

:200mg/次,2次/d

新生儿/婴幼儿:5mg/kg,2次/d

儿童:<8岁,4mg/kg,2次/d;

>8岁,7mg/kg,2次/d

注意:奈韦拉平有导入期,即在开始治

疗的最初14d,需先从治疗量的一半

开始(1次/d),如果无严重的不良反

应才可以增加到足量(2次/d)

见FTC、TDF-已注册

1.皮疹,出现严重的或可

致命性的皮疹后应终身停

用本药;

2.肝损害。出现重症肝炎

或肝功能不全时,应终身

停用本药

引起PI类药物血

浓度下降;与茚地

那韦(IDV)合用

时,IDV剂量调整

至1000mg,3次/d

已有国产药

・394・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续表3

药物名称

依非韦伦

(Efavirenz)

缩写

EFV

类别

NNRTIs

用法与用量

:600mg/次,1次/d

儿童:体重15~25kg:200~300mg,

1次/d;25~40kg:300~400mg,

1次/d;>40kg:600mg,1次/d

睡前服用

主要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如

头晕、头痛、失眠、抑郁、非

正常思维等;可产生长期

神经精神作用;可能与自

杀意向相关;

2.皮疹;

3.肝损害;

4.高脂血症和高甘油三酯

血症

皮疹、恶心、腹泻、呕吐、乏

力、周围神经病、头痛、血

压升高等

主要为抑郁、失眠、头痛和

皮疹

ARV药物间相互

作用和注意事项

与IDV合用时,IDV

剂量调整到

1000mg,3次/d;不

建议与沙奎那韦

(SQV)合用

备注

已有进口药

和国产药物

依曲韦林

(Etravirine)

ETVNNRTIs:200mg/次,2次/d,饭后服用不建议与NVP、EFV、替拉那韦/利

托那韦(TPV/r)和

未增强的PIs合用

妊娠安全分类中被

列为B类药物,与

其余ARV药物无明

显相互作用;不应与

其他NNRTI类合用

由于RTV可引起较

重的胃肠道不适,大

多数患者无法耐受

本药。故多作为其

他PI类药物的激动

剂,仅在极少的情况

下单独

已注册

利匹韦林

(Rilpivirine)

RPVNNRTIs25mg/次,1次/d,随进餐服用已注册

利托那韦

(Ritonavir)

RTVPIs:在服药初至少用二周的时间将

服用量逐渐增加至600mg/次,

2次/d,通常为:第1~2天,口服,

300mg/次,2次/d;第3~5天,口服,

400mg/次,2次/d;第6~13天,口

服,500mg/次,2次/d

1.恶心、呕吐、腹泻、头痛

等;

2.外周神经感觉异常;

3.转氨酶和γGT的升高;

4.血脂异常;

5.糖耐量降低,但极少出

现糖尿病;

6.应用时间较长时可出现

脂肪的重新分布

主要为腹泻、恶心、血脂异

常,也可出现头痛和转氨

酶升高

已注册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Lopinavir/Ritonavir)

替拉那韦

(Tipranavir)

LPV/rPIs:2片/次,2次/d(每粒含量:LPV

200mg,RTV50mg)

儿童:7~15kg,LPV12mg/kg和RTV

3mg/kg,2次/d;LPV15~40kg,

10mg/kg和RTV2.5mg/kg,2次/d

:500mg/次,2次/d,同时服用

RTV200mg,2次/d。与食物同服提

高血药浓度。

400mg/次,1次/d,与食物同时服用

可增加生物利用度,避免与抑酸剂同

时服用

与去羟肌苷(ddI)合

用时,ddI应在本药

服用前1h或服用

后2h再口服

已有进口药

TPVPIs腹泻、恶心、呕吐、头痛、乏

力、转氨酶升高,甘油三酯

升高等

主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

心、呕吐、腹泻、腹痛、皮

疹、发热、失眠、眩晕、抑

郁、肌痛、黄疸,可诱发糖

尿病和血糖升高,对血液

病患者可能会增加出血倾

向,可使心电图显示P-R

间期延长,黄疸发生率与

剂量相关

肝损害

与ddI合用时,与本

药服用要间隔2h

已注册

阿扎那韦

(Atazanavir)

ATVPIs若与EFV或TDF联

用,则ATV300mg

与RTV100mg,

1次/d合用

已注册

达茹那韦

(Darunavir)

DRVPIs:600mg/次,2次/d,同时服用利

托那韦100mg,2次/d,与食物同服提

高血药浓度

:400mg/次,2次/d

妊娠安全分类中被

列为B类药物

已注册

拉替拉韦

(Raltegravir)

RAL整合酶

抑制剂

常见的有腹泻、恶心、头

痛、发热等,少见的有腹

痛、乏力、肝肾损害等

-已注册

  注:“-”.无相关数据;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PIs.蛋白酶抑制剂;服用方法中2次/d=每

12h服药1次,3次/d=每8h服药1次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15-20]

・395・

8.3 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8.3.1 及青少年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

机 在开始HAART前,一定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和

同意,教育好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如患者存在严重的

机会性感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应控制病

情稳定后开始治疗(表4)。

表4 及青少年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急性期

有症状

无症状

 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

 CD4+

治疗(服用单剂奈韦拉平预防母婴传播的妇女除

外)的患者推荐一线方案见表5。

表5 推荐及青少年初治患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推荐方案:

TDF(ABC)+3TC(FTC)

或基于PI:LPV/r或ATV

或其他:RAL

替代方案:

AZT+3TC+EFV或NVP或RPV

+基于NNRTI:EFV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建议治疗

建议治疗

建议治疗

建议治疗

考虑治疗。存在以下情况时

建议治疗:高病毒载量(>

5+

  注:TDF.替诺福韦;ABC.阿巴卡韦;3TC.拉米夫定;FTC.恩曲

他滨;AZT.齐多夫定;N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EFV.依非

韦伦;PI.蛋白酶抑制剂;LPV/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ATV.阿扎那

韦;RAL.拉替拉韦;NVP.奈韦拉平;RPV.利匹韦林

 CD4+T淋巴细胞350~500个/μL

T淋巴细胞>500个/μL

10拷贝/mL)、CD4T淋

巴细胞数下降较快(每年降

低>100个/μL)、心血管疾

病高风险、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

肾脏疾病、妊娠

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含NVP的治疗方案,合并HCV

感染的避免使用含NVP的方案。RPV仅用于病毒

5载量小于10拷贝/mL的患者。

8.4 特殊人抗病毒治疗

[21-29]8.4.1 儿童 HIV感染儿童应尽早开始抗病

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250个/μL的患+

8.3.2 及青少年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初治患者推荐方案为2种NRTIs+1种NNRTIs

或2种NRTIs+1种增强型PIs(含利托那韦)。基

于我国可获得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未接受过抗病毒

毒治疗,如果没有及时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相关死亡

率在出生后第一年达到20%~30%,第二年可以超

过50%。

8.4.1.1 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见表6和表7。

表6 儿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机建议

人建议解读

1.研究证据已非常明确,HIV疾病进展在年幼孩子非常迅速且不

可预期

2.延迟治疗将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损失,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免

疫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3.目前医学界已经达到广泛共识,治疗所有HIV感染的婴幼儿,

无论其CD4+T淋巴细胞多少,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这将带

来明确的临床益处

1.目前大多数指南鼓励治疗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2岁以下儿童

的治疗优先对于年龄稍长的儿童,其对HIV的耐受性较婴幼儿

稍好,疾病进展速度稍慢

2.在CD4+T淋巴细胞检测可及性差或检测质量差的地区,如果

要求使用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来确定治疗标准,将延缓治

疗的开始。在该年龄段,CD4+T淋巴细胞并不是一个衡量该阶

段婴幼儿是否开始治疗的好标准。

1.在该年龄段,CD4阈值已和一致,同治疗标准治疗所

有的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者,CD4+T淋巴细胞<

350个/μL者优先治疗

2.临床标准:WHO分期3或4期疾病者全部治疗,无论CD4+T

淋巴细胞水平

对于年龄大的青少年,建议启动治疗的情况还包括:

感染HIV的孕妇和哺女性HIV单阳配偶的感染方(降低HIV传播风险)

婴幼儿(<

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或世界卫生组织(WHO)临

1岁)床分期如何,均应启动抗病毒治疗(强烈建议,中等质量证

据)

儿童(1~<

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或WHO临床分期如何,均

5岁)应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条件建议,极低质量证据)以下情况

应优先启动治疗:

所有1~2岁HIV感染患儿、重症或晚期艾滋病患儿(WHO

临床3或4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750个/μL或<

25%者(以两者数值较低者为准)

儿童(5岁

及以上的儿

童及青少

年)

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时应当启动抗病毒治疗

以下情况应优先启动治疗:

重症或晚期艾滋病患儿(WHO临床3或4期)或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强烈建议,中等质量证据)

其他应该启动治疗的情况包括: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合并感染HBV的重症慢性肝病患者

・396・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表7 儿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

年龄

<3岁儿童

首选一线方案

LPV/r

备选一线方案

AZT+3TC+NVP

说明

1.由于年龄非常小的婴幼儿体内药物代谢很快,且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尚未

发育完全,使感染不易被控制,体内病毒载量含量很高,因此婴幼儿治疗需

要非常强有力的方案

2.AZT或ABC作为一个NRTI使用(首选ABC)

3.曾暴露于NNRTI药物的婴幼儿选择LPV/r

4.TDF不能用于该年龄段儿童

5.d4T已不再继续推荐使用,除非一些特殊临床情况

3~10岁儿童ABC+3TC+EFVAZT/TDF+3TC+NVP/EFV/LPV/r

>10岁以上儿

童及青少年

ABC+3TC+EFVTDF/AZT+3TC+

NVP/EFV/LPV/r

1.美国已批准TDF使用于3岁以上儿童,我国指南暂未推荐该药应用于

该年龄段儿童

2.d4T已不再继续推荐使用,除非一些特殊临床情况

ABC或AZT+3TC+ABC+3TC+NVP

  注:ABC.阿巴卡韦;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LPV/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EFV.依非韦伦;NVP.奈韦拉平;TDF.替诺福韦;N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d4T.司他夫定

8.4.1.2 HIV感染儿童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

监测 (1)病毒载量是衡量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首要

检测指标,治疗6个月后,每年或怀疑治疗失败时检

+测;(2)CD4T淋巴细胞可作为监测抗病毒治疗效

果的另一项有益的指标,每3~6个月检测1次,但

其本身不能确定治疗成功或失败;(3)临床监测是

儿童监测的必要部分,每次随访都应进行身高、体

重、生长发育标志及依从性监测。

8.4.1.3 儿童的二线治疗 (1)一线NNRTI-方案

失败,换用含激动剂的PI+2NRTIs(含激动剂的PI

首选LPV/r)(强烈推荐,中等证据);(2)3岁以下

儿童的一线LPV/r-方案失败,维持同一方案并提高

依从性(有条件推荐,低度证据);(3)3岁以上儿

童的一线LPV/r-方案失败,换用NNRTI+2NRTIs;NNRTI首选EFV(有条件推荐,低度证据);(4)治

疗失败后NRTIs的替换,ABC或TDF更换为AZT,AZT或d4T更换为TDF或ABC(强烈推荐,低度

证据)。

8.4.1.4 功能性治愈 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在

数量上或质量上限制储存库的病毒复制能力,但在

停药后会出现再次病毒反弹,目前仍需要更多婴幼

儿感染早期治疗方面的研究。

8.4.2 孕妇 参见“11.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

部分。

8.4.3 哺期妇女 母喂养具有传播HIV的风

险,感染HIV的母亲应尽可能避免母喂养。如果

坚持要母喂养,则整个哺期都应继续抗病毒治

疗。治疗方案与怀孕期间抗病毒方案一致,且新生

儿在6月龄之后立即停止母喂养。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有关抗反转录

病毒治疗的时机参见“7.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

预防”中“7.2结核病”中相关内容。艾滋病合并结

核病患者推荐的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是:AZT

(TDF)+3TC(FTC)+EFV,如果患者使用利福布

汀抗结核治疗,也可选择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病毒

治疗方案。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静脉药物依

赖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与普通患者相同,但应

注意成瘾性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故在开

始抗病毒治疗前应充分向患者说明依从性对治疗成

败的重要性,并尽量采用简单的治疗方案、固定剂量

联合方案,有条件者可考虑首选含RAL的抗病毒方

案。持续监督药物分发可有效提高依从性。另外,

应注意抗病毒药物与美沙酮之间的相互作用。

8.4.6 合并HBV感染者 制订HAART方案时应

当兼顾HIV、HBV两种病毒的抗病毒治疗,更换方

案时需要保留对HBV有活性的药物。当患者需要

+抗HBV治疗时,无论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

建议尽早开始HAART。为避免HBV相关的IRIS

的发生和避免单用核苷类所致耐药问题,HIV/HBV

合并感染患者的HAART方案核苷类药物选择推荐TDF+3TC(FTC)。治疗过程中需要每3~6个月监

测HBVDNA(定量)。如因为肾功能不全而不能使

用TDF,HAART方案需加用恩替卡韦(Entecavir)。

尤其是基线HBVDNA大于20000IU/mL时,不能

使用1个对HBV有活性的核苷类药物方案以避免

诱导耐药性的产生。

8.4.7 合并HCV感染者 HAART药物宜选择肝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97・

脏毒性小的药物,尤其当HCVRNA阳性,应避免使

用含NVP的治疗方案。有条件者可考虑首选含RAL的抗病毒方案。合并HCV感染均要进行抗

HCV治疗。尽量避免同时抗HCV和抗HIV,如确

需同时治疗需要考虑两种治疗方案药物间毒副作用

+的累加以及药物代谢的相互影响。CD4T淋巴细

胞数>350个/μL可先抗HCV治疗,抗HCV结束后

+再开始HAART;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推

荐先抗HIV治疗,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

+再适时开始抗HCV治疗;当CD4T淋巴细胞数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病毒耐药是导致抗病毒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抗病毒疗效不佳或失

败者可行耐药检测。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

应及耐受性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抗病

毒治疗的成败,所以适时监测并及时处理药物的不

良反应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

解。对于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需替换药物和调整

方案:使用AZT后出现严重贫血、高酸血症等可

200~350个/μL时,如肝功能异常或转氨酶升高

(﹥2×ULN)的患者宜先抗HCV治疗,对药物耐

受、肝功能好转以后再开始HAART。如果因为各种

原因暂时不能抗HCV,即使CD4+

500个/μL也需要HAART。

T淋巴细胞数>

抗HCV治疗方案和疗程与普通HCV感染相

同。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在HIV/HCV合

并感染的抗HCV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长效干

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目前国内基本

的治疗DDAs方案,特别是对于HCV非1型患者。在

利巴韦林抗

不能获得的情况下

HCV治疗。对于合并

,应该尽快使用

HIV的

PegIFN

HCV感染

者,DAAs用药方案及疗效基本同单纯HCV感染

者,应注意与ART用药相互作用,并应参照丙型肝

炎治疗相关指南。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定期

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以评价治疗的效果,及

时发现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产生病毒耐

药性等,必要时更换药物以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成功。

8.5.1 疗效评估 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主要通过

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和临

床症状,其中病毒学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指标。

(1)病毒学指标:大多数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

浆病毒载量4周内应下降1个lg以上,在治疗后的

3~6个月病毒载量应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2)免疫学指标:在HAART后3个月,CD4+

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增加了30%或在治疗后

年CD4+

有效。

T淋巴细胞数增长100个/μL,提示治疗

(3)临床症状: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最敏感

的一个指标是体重增加,对于儿童可观察身高、营养

及发育改善情况。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艾滋病的

病死率可以大大降低。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最初的

3个月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应与IRIS相鉴别。

更换TDF(儿童ABC),出现酸酸中毒则停用所有

的NRTI,换用EFV+LPV/r,酸中毒纠正后半年可以

使用含TDF

(TDF的方案。AZT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改为

EFV)或肝炎

儿童ABC

肝功能受损

出现严重皮疹(3

)。

~4

NVP出现严重皮疹(3级以上皮

)更换为

(3级肝功能受损

LPV

级以上皮疹

/r。EFV

))

出现持续而严重

或肝炎更换为(3LPV~4/级r。

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如果是非合并结核患者或者

非合并肝炎患者,可以更换为NVP;否则如果合并

肝炎者可以更换为LPV/r,合并结核者要合理评估

决定。

8.5.4 药物浓度检测 特殊人用药在条件允许

情况下可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如儿童、妊娠妇女

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30] 

在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失败应

进行抗反转录病毒二线治疗RNA。(1)病毒学抑制:HIV

(2)病毒学失败

水平确定低于可用检测手段的最低检测下限

:不能达到或维持HIVRNA<200

拷贝/mL的病毒复制抑制程度。(3)不完全病毒学

应答:抗HIV治疗24周后未能达到典型病毒抑制水

平而连续两次血浆检测HIVRNA≥200拷贝/mL。

患者基线HIVRNA水平可能会影响达到病毒学应

答的时限,此外,一些治疗用药方案本身需要更多时

间才能达到病毒学抑制的程度。(4)病毒学反弹:

在达到病毒学抑制后出现HIVRNA≥200拷贝/mL

的情况。(5)一过性低病毒血症(Virologicblip):在

达到病毒学抑制后出现单独某一次的HIVRNA可

检测水平,之后再次呈现病毒学抑制的情况。

病毒学治疗失败的定义:在持续进行HAART

的患者中HIVRNA

出现治疗失败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

持续,开始治疗>200拷贝(启动或/mL。调整)48周后血浆

性、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尤其依从性是

・398・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治疗成败的决定因素。若上述问题解决而HIVRNA

抑制仍无明显改善,则需进行耐药检测。根据耐药

性测定的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原则是使用至少2种,最好3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

药物(可以是之前使用的药物种类中具有抗病毒活

性的药物);任何二线治疗方案都应包括至少一个

具有完全抗病毒活性的PI/r加用一种未曾使用过

的药物类型或一种NNRTI。新方案的治疗目标与

初始治疗相同。

毒药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与肿瘤科专家一同

制定诊治方案。

1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33]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应该综合考虑三个原则:

(1)降低HIV母婴传播率;(2)提高婴儿健康水平和

婴儿存活率;(3)关注母亲及所生儿童的健康。预

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为:尽早服用抗反转

录病毒药物干预+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

9 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

9.1 诊断 IRIS是指艾滋病患者在经抗病毒治疗

后免疫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发热、潜伏感染的出现或原有感染的加重

或恶化。多种潜伏或活动的机会性感染在抗病毒治

疗后均可发生IRIS,如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

染、PCP、CMV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弓形

虫病、新型隐球菌感染等,在合并HBV及HCV感染

时IRIS可表现为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或加重。IRIS

多出现在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需与原发或新发

的机会性感染相鉴别。除了机会性感染,其他疾病

如结节病和卡波西肉瘤也可出现IRIS。

9.2 治疗[31] IRIS出现后应继续进行抗病毒治

疗。表现为原有感染恶化的IRIS通常为自限性,不

用特IRIS殊处理而自愈;而表现为潜伏感染出现的

应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抗病原治疗

。激素避免用于卡

;严重者可短期

波西肉瘤患者以及不确定的TB-IRIS患者(即不能

排除治疗无效的情况)。CMV感染患者慎用激素,

如需要使用,应当采取短程口服治疗。

9.3 预防 IRIS发生的高危因素有[32]:首次进行

抗病毒治疗、基线病毒载量高及基线CD4+

胞数

T淋巴细

IRIS较低者。此类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应

行抗病毒治疗或抗病毒治疗前积极发现潜在的机会

的发生。有效控制急性期机会性感染后再进警惕

性感染可降低IRIS的发生率。

10 艾滋病相关肿瘤

主要有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确诊依赖病理活

检。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个体化综合性

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具体请参考相关指

南)。化疗药物或放射线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免疫

状态给予调整,需要注意抗病毒药物和化疗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选择骨髓抑制作用较小的抗病

1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11.1.1 所有感染HIV的孕妇不论其CD4+

细胞计数多少或临床分期如何,均应终身维持治疗

T淋巴

推荐方案:AZT+3TC+LPV/r,如果孕妇出现Hb≤

90g/L,或者基线时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

可使用TDF替换AZT。

替换方案:TDF/AZT+3TC+NVP(NVP只可以

用于CD4+

3TC+EFV(

妊娠

淋巴细胞

3个月内禁用

<250个/

EFV

μL

的女性

由于EFV

),TDF

对胎

儿有潜在的不良风险,育龄妇女在使用期间应避免

怀孕)。所以对那些有怀孕意愿的或者不采取避孕措

施的妇女,应选用不含EFV的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应在出生后尽早

(6~12h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常规给予AZT

或NVP,至生后4~6周,对于孕期抗病毒治疗不满

4周或产时发现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儿童服用抗病毒

药物延长至生后6~12周,具体详见“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11.2 安全助产 对于已确定HIV感染的孕妇,主

动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与评估,由孕产妇

及其家人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做出终止妊娠或继续

妊娠的决定。

对于选择终止妊娠的HIV感染孕妇,应给予安

全的人工终止妊娠服务,应尽早手术,以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应给予优质的

孕期、产后母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并采取相应

的干预措施。

应当为HIV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

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HIV

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

院,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机构应当为HIV感

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HIV,尽量避免可能增加

吸引器或产钳助产

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

、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

、人工破膜、使用胎头

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HIV传播的概率。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399・

11.3 产后喂养指导 应当对HIV感染孕产妇所

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喂养,杜绝混合喂

养。医务人员应当与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

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

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品、及时接受医

务人员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

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

支持;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喂养

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

持正确的纯母喂养,且在整个哺期间必须坚持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

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

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

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

针)。

(3)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

抗病毒治疗,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

同时,应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常规

、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指导、免疫接种、艾滋病检测服务(包括抗体检测和

早期核酸检测)等服务。

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34]

业暴露是指卫生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

HIV暴露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HIV

HIV

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

12.

HIV

1 

的危险

暴露危险度评估

12.1.1 暴露源及其危险度 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

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分泌物。脑脊液、

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

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粪便、鼻分泌

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

不具有传染性。

暴露源危险度的分级:(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

水平低、无症状或高CD4水平;(2)高传染性:病毒

载量水平高、AIDS晚期、原发HIV感染、低CD4水

平;(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

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

品所带的病毒载量不明。

12.1.2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发生职业暴露的途

径包括:暴露源损伤皮肤(刺伤或割伤等)和暴露源

沾染不完整皮肤或黏膜。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

的血液,那么经皮肤损伤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为

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

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黏膜暴露低。高危险

度暴露因素包括:暴露量大、污染器械直接刺破血

管、组织损伤深。

12.1.3 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

视的血液。

12.2 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

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2)污染眼部等黏

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

洗;(3)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

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4)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

毒、包扎处理。

12.3 HIV暴露后预防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12.3.1 治疗方案 

12.

LPV

3.

/r推荐方案为:TDF+FTC(3TC)+

2 

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疗程

RAL。

 在发生HIV暴

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h内)进行

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h,但即使超过24h,也

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

28d。

12.3.3 预防治疗的适应证 当HIV感染状态不

明或暴露源不明时,一级暴露后通常不进行预防用

药。HIV感染状态不明时,二级或暴露后通常

不进行预防;暴露源不明时,通常不进行预防。如暴

露源来源于HIV高危者则采取预防用药;对于有可

能暴露于HIV感染者时采取预防用药。

12.4 HIV暴露后的监测 发生HIV暴露后立即、

4周、8周、12周和6月后检测HIV抗体。一般不推

荐进行HIVP24抗原和HIVRNA测定。

12.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1)进行可能接触患

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2)在进行有可

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

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当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

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3)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400・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associatedtuberculousmeningitis[J].ClinInfectDis,2011,52

(11):1374-1383.

[11]ChenJ,ZhangR,WangJ,etal.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s

forthediagnosisofactivetuberculosisinHIV-infectedpatients:a

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OL].PLoSOne,2011,6

(11):e26827.

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

套;(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

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建议使用真空采血器,

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

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撰写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毛青、王辉、王敏、王福祥、孙丽君、卢洪洲、叶寒辉、李太生、

吕玮、江建宁、朱彪、李惠琴、何云、孙永涛、张彤、吴昊、何艳、

吴南屏、何盛华、沈银忠、张跃新、陈谐捷、张福杰、周伯平、赵

[12]ChenJ,SunJ,ZhangR,etal.T-SPOT.TBinthediagnosisofactivetuberculosisamongHIV-infectedpatientswithadvanced

(3):289-294.

immunodeficiency[J].AIDSResHumRetroviruses,2011,27

[13]PerfectJR,DismukesWE,DromerF,etal.Clinicalpractice

红心、赵敏、赵清霞、徐小元、唐小平、黄绍标、郭威、蔡卫平、

穆薇薇、魏红霞

秘书:沈银忠

顾问:李兰娟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

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29-640.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

修订版)[S/OL].[2015-09-04].http://www.chinacdc.cn/

[3]Li

jkzt

crb

Han

/azb

jszl

Xie

_2219

J,et

/201003

al.CRF

01_

t20100322_24507.

AEsubtypeisassociated

htm.

with

X4tropismandfastHIVprogressioninChinesepatients

[4]

through

卢洪洲.

sexual

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

transmission[J].AIDS,2014,

[M].

28(4)

2版.

上海

521-

infected

530.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PanelonOpportunisticInfectionsinHIV-InfectedAdultsand

Adolescents

opportunistic

recommendations

infections

Guidelines

in

for

HIV

the

preventionandtreatmentof

Prevention

Association

fromtheCenters

infected

for

adults

Disease

and

Control

adolescents

and

of

the

the

National

Infectious

Institutes

http:/

Diseases

ofHealth

/aidsinfo

Society

,and

.nih.

ofAmerica

theHIV

gov/contentfiles

[S

Medical

[2015-09-04].

/OL].

[6]

lvguidelines

AbdoolKarim

/adult

SS

_

oi

Naidoo

.pdf.

K,GroblerA,etal.Integrationof

antiretroviral

Med,2011,

therapy

365(16)

with

:1492-

tuberculosis

1501.

treatment[J].NEnglJ

[7]BlancFX,SokT,LaureillardD,etal.Earlierversuslaterstartof

antiretroviral

NEnglJMed

therapy

,2011,

in

365(16)

HIV-infected

:1471-

adults

1481.

withtuberculosis[J].

[8]HavlirDV,KendallMA,IveP,etal.Timingofantiretroviral

2011,

therapy

365(16)

forHIV-

1482-

infection

1491.

andtuberculosis[J].NEnglJMed,

[9]MfinangaSG,KirengaBJ,ChandaDM,etal.Earlyversusdelayed

positive

initiation

HAART

adultswith

of

newly

highly

diagnosed

activeantiretroviral

pulmonarytuberculosis

therapyforHIV

(TB

controlled

):

trial

prospective

J].Lancet

Infect

international

Dis,2014,

,randomised,placebo-

[10]T迸r迸kME,YenNT,ChauTT,etal.Timing

14(7)

of

initiation

563-571.

ofantiretroviraltherapyin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guidelines

updateby

for

the

the

infectious

managementofcryptococcaldisease:2010

[14]

Infect

Boulware

Dis,

DR

2010,

,Meya

50(3)

DB

:291-

diseases

322.

societyofAmerica[J].Clin

MuzooraC,etal.Timingofantiretroviral

NEnglJMed

therapy

,2014,

after

370(26)

diagnosis

:2487-

ofcryptococcal

2498.

meningitis[J].

[15]INSIGHTSTARTStudyGroup,LundgrenJD,BabikerAG,etal.Initiation

infection[J

of

].

antiretroviral

NEnglJMed

therapy

,2015,

in

373(9)

early

asymptomatic

796-807.

HIV

[16]PanelonAntiretroviralGuidelinesforAdultsandAdolescents.

Guidelines

adults

[S/OL

and

].[2015-

adolescents

fortheuse

09-04]

of

Department

antiretroviral

.http://aidsinfo

ofHealth

agents

.nih

and

in

.gov

Human

HIV-1-

/ContentFiles

Services

infected

[17]

AdultandAdolescentGL

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pdf.

[M].3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WorldHealthOrganization.Consolidatedguidelinesontheuseofantiretroviral

Recommendations

drugs

09-04].http://

for

for

www

treatingandpreventingHIVinfection:

public

who.

health

int/hiv

approach

/pub/guidelines

[S/OL]

.[

arv2013

2015-

[19]

en

Fuping

/.

G,WeiL,YangH,etal.ImpactofhepatitisCvirus

coinfectiononHAARTinHIV-infectedindividuals:multicentric

137-

observation

142.

cohort.JAcquirImmuneDeficSyndr,2010,54(2):

[20]WangH,LiY,ZhangC,etal.Immunologicalandvirologicalresponses

multicenter

to

cohort

cART

[J]

in

.AIDS

HIV

/HBV

2012,

co

26(14)

-infected

:1755-

patients

1763.

froma

[21]PanelonAntiretroviralTherapyandMedicalManagementof

HIV

agents

-InfectedChildren.Guidelines

aidsinfo

in

pdf.

pediatric

nih.gov

HIV

/contentfiles

infection[

/lvguidelines

S/OL

for

].[2015-

theuse

/pediatricguidelines

09-

of

04].

antiretroviral

http:/

[22]CoovadiaA,AbramsEJ,StehlauR,etal.Reuseofnevirapineinexposed

suppression

HIV

-infected

randomized

children

controlled

afterprotease

trial[J]

inhibitor

.JAMA,

based

2010,

viral

(10):1082-1090.

a304

[23]KuhnL,CoovadiaA,StrehlauR,etal.Switchingchildrenpreviously

after

exposedtonevirapinetonevirapine-basedtreatment

long-term

initial

follow

suppression

-upofa

with

randomised

aprotease

,open

-inhibitor

-labeltrial

-based

[J]

regimen

.Lancet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年10月第8卷第5期 ChinJClinInfectDis,October2015,Vol.8,No.5

InfectDis,2012,12(7):521-530.Med,2013,369(19):1828-1835.

・401・

[24]ArrivéE,NewellML,EkoueviDK,etal.Prevalenceofresistancetonevirapineinmothersandchildrenaftersingle-dose

[J].IntJEpidemiol,2007,36(5):1009-1021.

exposuretopreventverticaltransmissionofHIV-1:ameta-analysis

[25]MusiimeV,SsaliF,KayiwaJ,etal.Responseto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basedtherapyinHIV-infected

AIDSResHumRetroviruses,2009,25(10):989-996.

childrenwithperinatalexposuretosingle-dosenevirapine[J].

[26]LockmanS,ShapiroRL,SmeatonLM,etal.Responsetoantiretroviraltherapyafterasingle,peripartumdoseofnevirapine

[J].NEnglJMed,2007,356(2):135-147.

[27]PalumboP,LindseyJC,HughesMD,etal.Antiretroviraltreatmentforchildrenwithperipartumnevirapineexposure[J].N

[28]ViolariA,LindseyJC,HughesMD,etal.Nevirapineversusritonavir-boostedlopinavirforHIV-infectedchildren[J].NEnglJ

[29]PersaudD,GayH,ZiemniakC,etal.AbsenceofdetectableHIV-1viremiaaftertreatmentcessationinaninfant[J].NEnglJ

Med,2012,366(25):2380-2389.

EnglJMed,2010,363(16):1510-1520.

[30]HumphreysEH,ChangLW,HarrisJ.AntiretroviralregimensforpatientswithHIVwhofailfirst-lineantiretroviraltherapy[J].

[31]MaraisS,WilkinsonRJ,PepperDJ,etal.Managementofpatientswiththeimmunereconstitutioninflammatorysyndrome

[J].CurrHIV/AIDSRep,2009,6(3):162-171.

[32]ShelburneSA,VisnegarwalaF,DarcourtJ,etal.Incidenceandriskfactorsforimmunereconstitutioninflammatorysyndrome

(4):399-406.

during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J].AIDS,2005,19

[33]ChaselaCS,HudgensMG,JamiesonDJ,etal.MaternalorinfantantiretroviraldrugstoreduceHIV-1transmission[J].NEnglJ

[34]TolleMA,SchwarzwaldHL.Postexposureprophylaxisagainst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J].AmFamPhysician,2010,82

(2):161-166.

Med,2010,362(24):2271-2281.

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10,(6):CD006517.

(收稿日期:2015-9-29)

(本文编辑:彭芳)

・医学资讯・

ERManI蛋白:抵御HIV感染的天然防御力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阻止HIV复制的蛋白质ERManI,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枟生物化学杂志枠上。

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副教授、该研究的作者之一Yong-HuiZheng教授提到,在早期的研究中,他们知道

该蛋白可以干扰传播HIV-1,但是对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在,他们知道,ERManI是一种关键蛋白质,而且有潜力作为抗逆

转录病毒治疗。

目前还没有治愈HIV-1的方法,一旦患者感染了HIV,他们的一生就会伴随该病毒。虽然目前有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用,

但只是抑制艾滋病毒在体内复制,维持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效果比较明显,却不能治愈这种疾病。ERManI的发现,让研究者看到一种治疗该病的方法,虽然还需要几十年才能以ERManI为基础对HIV-1患者进行治疗,

但这些结果为未来的研究包括人类细胞和之后的临床测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接下来的步骤将是测试HIV抗性是

否可以通过增加ERManI水平得到提升。

大多数病毒有病毒外裹层,或者保护膜,它们组成宿主病原体的类似构件进行感染宿主。病毒外裹层的表面有病毒糖蛋

白,具有服务的作用,它引导病毒到达结合位点,使其感染扩散在分子水平上。它们起一个关键作用:让病毒进入宿主开始蔓

延。Zheng的实验室首次表明,HIV-1包膜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可以特异性的被ERManI抑制,ERManI是一个宿主酶,可以添加

糖到蛋白质中,通过靶向识别ERManI可以减缓HIV-1的传播。

(原文链接: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73124.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来源:生物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