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2021年整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

疗进展(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

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的全部内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

gogastricjunction,AEG)泛指发生于食管胃解剖交界线上下5cm

范围的腺癌。解剖交界线不能等同于齿状线,后者是食管鳞状上

皮与胃柱状上皮的黏膜交界线,解剖交界线位于齿状线下方0。5~

1.0cm。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且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因此引起临

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有关AEG的分型目前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是德

国慕尼黑大学Siewert教授提出的分型:Ⅰ型齿状线以上1~5cm,

实为食管下段腺癌;Ⅱ型齿状线上1cm至交界线下2cm,是真正

意义上的贲门癌;Ⅲ型齿状线以下2~5cm,实际为近端胃癌侵犯

食管胃结合部[1]。西方国家3型发病数相近,但是东方国家则主

要以SiewertⅢ型为主。有关AEG的归类、TNM分期、手术入路

的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以及围术期辅助治疗等方

面存在较多争议。

1流行病学特征胃癌具有多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饮食和幽

门螺杆菌感染是远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食管胃反流性疾病

和肥胖是近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30年来,美国和北欧国家

的AEG发病率明显上升,美国流行病学监控和最新研究结果(SEER)

资料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5%

~10%的速度上升,但是在过去的10多年,日本和韩国的AEG和

胃近端癌发病率没有明显增加[2]。

国内缺乏这方面的权威数据,可能由于肥胖人口比例的迅速增加,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近年来AEG和近端胃癌的发病率呈快速增加趋势.最新发表的包括

国内3家胃癌中心的8338例大数据显示:近端胃癌2226例占

26。7%[3]。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纪念医院的1039例

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中,近端胃癌的比例为49。5%,而韩国首尔

国立癌中心的7953例及日本国立癌中心2500例胃癌切除患者

的资料显示:近端胃癌的比例分别为12。0%和18。1%[4].

2TNM分期AEG虽然看似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是直至1998年国际

胃癌学会与国际食管疾病学会的专家才首次确定了AEG的明确定

义和分类。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第7版

肿瘤分期将AEG包括在食管癌中:AEG定义为食管胃交界线上下5

cm的区域内发生的腺癌。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线5cm,或肿

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线[5]。

如果结合Siewert分型,Ⅰ型应该按照食管癌分期,Ⅱ型和Ⅲ型

按照胃癌分期。但是,食管癌与胃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在相

同的TN分期下,食管癌的最终分期明显晚于胃癌,例如同样是N3

期前提下,胃癌相应的T1N3期为ⅡB型,T2N3期为ⅢA型,T3N3

期为ⅢB型,T4a~bN3期为ⅢC型;而食管癌相应的任何T分期均

为ⅢC型;相同在T4b期的前提下,胃癌相应的T4bN0~1期为ⅢB

型,T4bN2~3期为ⅢC型;而食管癌相应的任何N分期均为ⅢC型。

同样是食管癌分期,鳞癌的TNM分期中加入了上、中、下段的内容,

例如同样是T2~3N0期,如果位于下段为ⅠB型;如果位于中上段

则为ⅡA型.

日本的AEG分类沿用日本食道癌学会的分型[6],食管胃结合部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区域设定为齿状线上下2cm,根据肿瘤中心与齿状线的关系分成

E型(主要位于食管侧),EG型(偏食管侧),E=G型(横跨食管-

胃),GE型(偏胃侧)以及G型(主要位于胃侧)。虽然略显复杂,

但是解剖定位更准确.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将Siewert分型

与日本的分型加以整合,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横向比较AEG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

3手术原则3。1AEG的外科手术入路AEG的手术入路一直是胸

外科与普通外科医师争论的焦点问题。1995年Sasako主持了

JCOG9502研究,将来自27家医院的167例侵犯食管[7]。其研究

结果发现:经左胸腹入路组较食管裂孔入路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

症多,食管裂孔入路组患者生存率优于经左胸腹入路组。因此,该

研究只获得了中期数据后即终止试验.随访5年生存率,食管裂孔

入路组患者为51%,经左胸腹入路组患者为37%。

亚组分析后发现:两组SiewertⅡ型AEG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SiewertⅢ型AEG,食管裂孔入路组患

者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经左胸腹入路组(59%比36%,PP>0。05)

[8]。据此,对于侵犯食管[9]。

3.2AEG手术胃切除范围SiewertⅠ型和SiewertⅢ型AEG的切

除范围基本达成共识:SiewertⅠ型AEG应该进行食管次全切除

联合近端胃切除,SiewertⅢ型AEG建议参照日本胃癌学会胃癌

诊断与治疗指南行全胃切除术。SiewertⅡ型AEG采取全胃或近

端胃切除尚未达成共识,Goto等[10]近期报道,采取淋巴结清扫

获益评估指数分析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后发现,除远端胃周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淋巴结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SiewertⅢ型AEG

行全胃切除术,SiewertⅡ型AEG可以行保留部分远端胃的胃切

除术。美国外科学会SEER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强烈建议:应该

根据多学科团队讨论结果决定AEG的治疗策略和手术方式[11].

3.3淋巴结清扫范围3。3.1切除脾脏及脾门淋巴结清扫:发生

于胃近端大弯侧或后壁的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肿

瘤细胞主要沿胃后动脉、脾动脉、胃短动脉以及脾胃韧带血管的

淋巴路径转移[12]。来自日本的报道显示:肿瘤位于胃大弯,pN3

期以及第11d组淋巴结转移是第10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第

10组淋巴结转移几率与第4sb组、9组和11d组相似,第10组淋

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等同于第9组、11p组和11d组[13]。而对于

胃体近端非大弯侧胃癌是否需要切除脾脏以彻底清扫第10组淋巴

结,临床上的争论由来已久.

在第11届世界胃癌大会上,Sano教授报告了日本JCOG0110研究

的远期随访结果:行非大弯侧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时,切除脾

脏不但会增加围术期感染相关并发症,也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

存率[14]。Sano教授还建议:即使是胃大弯侧的进展期胃癌,如

果术中没有发现脾胃韧带有明确的转移淋巴结,也可以采取保留

脾脏的脾门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术.

国内黄昌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腹腔镜保留脾脏的第10组淋巴结

清扫术,通过对346例胃上部癌进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第10组

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第10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0。1%[15].

日本学者利用活性炭作为示踪剂研究近端胃淋巴管走向:炭颗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首先流向胃大弯第4sa组或第4sb组淋巴结,然后再流向脾门淋巴

结,第4s组与第10组淋巴结的转移相关性最强[16]。

陈凛和边识博[17]对比了260例第4sb组淋巴结转移阴性行第10

组淋巴结清扫与243例第4sb组淋巴结转移阴性而未行第10组淋

巴结清扫者的5年生存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9%

比42.95%,P〉0.05).未清扫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

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清扫第10组淋巴结

的价值与手术适应证有待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笔者曾于2011年访问日本东京癌研会有明医院并观摩Sano教授

的手术:当肿瘤位于胃体大弯侧时,术中常规进行第4sb组前哨淋

巴结活组织检查,如果阳性,则采取切除脾脏或保留脾脏的第10

组淋巴结清扫术。

3.3。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lymphnodes

dissection,PAND):JCOG9501研究结果证实:扩大淋巴结清扫与

标准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不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18]。因

此,日本医师摒弃了D2+PAND手术方式。但是自JCOG9501研究

结果发表以来,其设计的缺陷及某些研究结果的矛盾为胃肠外科

学者所诟病。例如,入组患者实际淋巴结转移率只有84%,术后证

实淋巴结转移率:D2组(70。0%),D2+PAND组63.1%。

中位阳性淋巴结数目只有3枚(D2组)和2枚(D2+PAND组),因此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只有8%[18]。而文献报道局部进展期

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8%~40%[19,20]。笔者回顾分

析了174例行D2+PAND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后发现:腹主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

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7%,其中病理学N分期是影响腹主动

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N0、N1期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转移率为6。2%,N2、N3期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高达

45.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620,P[21]。

Sasako教授在第11届世界胃癌大会上也就PAND适应证问题进行

专题演讲,根据JCOG0001和JCOG0404的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

断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或腹腔干周围有融合淋巴结但是没有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在进行术前强化化疗的前提下,可以

行PAND;腹主动脉旁转移局限于第16a2组和第16b1组或N2期有

融合转移的淋巴结同时没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PAND的绝

对适应证;SiewertⅡ、Ⅲ型AEG是PAND的相对适应证[22,2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