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医学重点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四名辉瑞疫苗志愿者出现面瘫)

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中麻黄、草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2、宣肺平喘:主要用于实喘证。3、利水消肿:

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助阳化气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

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产地不同,分别习称“北

柴胡”和“南柴胡”。

【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脾、胃、三焦经。

【功效】疏散风热,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1.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2.肝郁气3.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和中止呕,辛温解表

【临床应用】1、用于暑湿证。2.用于湿阻中焦证。3.用于暑湿外感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热呕不宜用。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证均可。2.用于脾虚证。3.用于心悸,失眠。

【用量用法】用量:9~15g。用法:煎服。

石膏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喘咳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

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金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为一切阳性内痈、外

痈的要药。3.用于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入煎剂,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

生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

【性能】甘,寒。心、肝、肾。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温病热入营血。2.用于温病后期。3.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入煎剂,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

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药性】苦,寒。心、脾、胃、肝、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善于清中焦湿热,为治疗湿热呕吐,湿热泻痢的要药。2善于清泻心经实火,用于

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神昏、烦躁。3善于治疗疔毒。4善于清胃火,治疗胃火炽盛。

【用法用量】入煎剂,2-6g。生用清心火;胃热呕恶宜姜汁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不宜。

大黄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性能】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功效】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临床应用】1.用于热结便秘。2.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3.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

肿痛、牙龈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5.用于瘀血诸证。6.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

淋。

【用法用量】用量:3~10g。煎服。宜后下。欲攻下,宜生用。久煎则泻下力缓。活血用酒军,

止血用大黄炭。

【使用注意】1.孕妇、月经期、哺期禁用。2.脾胃虚弱者慎用。

半夏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温化寒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湿痰。2.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3.用于心下痞,胸痹,结胸,

梅核气。

【用量用法】3~10g,煎服。一般宜制过用。消痞和胃用清半夏,降逆止呕用姜半夏,燥湿化

痰用法半夏,生半夏只做外用

附子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温里助阳,祛寒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亡阳证。2.用于阳虚诸证。3.用于寒痹周身骨节疼痛。

【用量用法】3~15g,先煎1小时左右。

【使用注意】1.本品辛热燥烈,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2.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4.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丹参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性能】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临床应用】1.用于妇科瘀血诸证。2.用于各种瘀血证(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及心悸怔忡、失眠。

【用量用法】5~15g,煎服。活血化瘀宜酒炒。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性能】甘、微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临床应用】1.用于内外各种出血证。2.用于各种瘀滞疼痛与跌打伤痛。

【用量用法】3~10g,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1)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2)不可滥用补益药。(药有偏性、误补

益疾)3)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4)补虚药一般气味俱厚,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久煎,

使药味尽出。

人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能】甘,微苦,微温。入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证。2.用于脾气虚诸证。3.用于肺气虚。4.用于热

病耗伤津液,消渴。5.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

【用量用法】5-10克,用文火另煎;如用于急救虚脱,用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同用。不宜饮茶:因茶叶中含有多量的鞣酸,会破

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不宜吃萝卜。实、热证不宜用。

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能】甘,微温。入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脾气虚证。2.用于肺气虚证。3.用于气虚自汗。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

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5.用于气虚水肿。

【用量用法】10-15克,煎服。补气升阳宜炙用,托毒排脓、利水宜生用。

【使用注意】

白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能】甘、苦,温。入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脾气虚证。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3.用于气虚自汗。4.用于脾虚胎

动不安。

【用量用法】6-12克,煎服。燥湿利水宜生用,益气健脾宜炒用。

【使用注意】

熟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

【性能】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调经,滋阴填髓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诸证。2.用于肝肾阴虚诸证。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滋腻碍胃,食少腹胀便溏者慎用。

当归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

【性能】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诸证。2.用于妇科诸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胎前产后诸证)。尤

宜于血虚、血瘀、血寒之证。3.用于疼痛诸证。尤宜于血虚血瘀偏于寒证之多种疼痛证。4.用

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煎服,5~15g。补血用归身,活血用归尾。

【使用注意】

山茱萸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能】微温,酸、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遗精,遗尿尿频2.用于崩漏下血3.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用量用法】煎服,6~12g。

【使用注意】

川芎茶调散

【组成】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甘草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方解】

君药:川芎,味辛温,祛风活血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药:荆芥、薄荷、防风,辛散上行,疏散风邪,清利头目。

佐药: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头风头痛、偏正头痛、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等以风邪为主者。

【使用注意】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气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

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宜。用时以清茶调下。

【简便记忆】细辛荷甘草羌荆芥防芷(想象:细辛和甘草抢荆芥的房子)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方解】

君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

臣药: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加强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

佐药: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

神,安神定志。

【现代应用】临床常用于高血压头痛、偏头痛、梅尼埃病、脑出血等属肝阳上亢者。

【注意事项】方中茯神所拌的朱砂不宜多服、久服。

【简便记忆】杜茯夜寄益牛黄山石(想象:杜甫夜里将一牛系于黄山石上)

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方解】

君药:石膏,辛甘大寒,清热除烦。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

佐使药:甘草、粳米,和胃护津,以防寒凉伤中。

【临床应用】常用于流感、支气管感染、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具有

气分热盛者。【简便记忆】石知粳草(十指尽草)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甘草柴胡生地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

【方解】

君药:龙胆草,大苦大寒,清肝胆实火。

臣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助龙胆草清热燥湿。

佐药: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导湿热下行;当归、生地,滋养肝血,使祛邪而不

伤正。

使药:柴胡,疏肝胆之气,引诸药入肝经;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常用于高血压、急性结膜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

炎、泌尿系感染、睾丸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会阴部湿疹等。

【简便记忆】黄山通车,当地泻柴草(泻为“卸”谐音)

逍遥散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脾虚证。

【方解】

君药:柴胡,疏肝解郁,畅达肝气。

臣药:白芍,养血柔肝;当归,养血活血;共助君药补肝体而助肝用。

佐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薄荷,疏散郁遏之气;生姜,降逆和中。

使药:甘草,补中而调诸药。

【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腺增生、

更年期综合征、癔病等。

【简便记忆】归苓柴草芍术(龟拎柴草烧猪)

二陈汤

【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方解】

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药:橘红,理气化痰。

佐药:茯苓,健脾利湿。

使药:甘草,和中补脾,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简便记忆】二陈苓草

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功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寒证。

【方解】

君药:干姜,辛热,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药:人参,补中益气。

佐药:白术,健脾燥湿。

使药: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

【简便记忆】参姜白术草

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

【方解】

君药:柴胡,疏肝解郁。

臣药:香附,理气疏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佐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抑郁症、腺增生等属肝郁气滞者,可

加减使用。

【简便记忆】才知少草沉香穷(柴枳芍草陈香芎)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川芎牛膝桔梗柴胡甘草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方解】

君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臣佐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助君药活血祛瘀;生地、当归,养血活血,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所引起的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所

致之头痛等,皆可辨证加减用之。

【简便记忆】凶桃红姐知柴草烧当地牛(芎桃红桔枳柴草芍当地牛)

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方解】

君药: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

臣佐药: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常用于中风后遗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等属气虚血瘀者。

【简便记忆】桃红当地烧凶器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方解】

君药:人参,甘温,益气健脾。

臣药:白术,健脾燥湿。

佐药:茯苓,健脾渗湿。

使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慢性疾病属脾胃气虚者,均可应用本方。

【简便记忆】参苓白术草

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功用】养血调经。

【主治】血虚血滞证。

【方解】

君药:熟地,滋阴养血。

臣药:当归,补血活血。

佐药: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

【临床应用】妇女月经不调、贫血、过敏性紫癜、其他疾病伴有血虚者,皆可辨证加减应用。

【简便记忆】芍归兄弟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虚证。

君药:熟地,滋阴补肾。

臣药:山萸肉,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

佐药: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肝泻火,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渗利脾湿,

助山药之健运。

【临床应用】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肺结核、肾结核、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辨证加

减应用。

【简便记忆】茯苓山地卸丹药

肾气丸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虚证。

【方解】

君药:熟地,滋阴补肾。

臣药:山萸肉,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

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去下焦之寒。

佐药: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肝泻火,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渗利脾湿,

助山药之健运。

【临床应用】现代常运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

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肾阳不足者。

【简便记忆】茯苓山地卸富贵丹药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

主治:头痛,咽痛,牙痛等。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屈肘成直角时,当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痛、牙痛。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

为全身强壮要穴。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阑尾炎,消化

不良,小儿厌食。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定位: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

主治:肝脾肾经病变。

脾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脘腹疼痛、呕吐、肠鸣、泄泻、消化不良。

肾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虚腰痛、肾炎、肾结石、前列腺炎、阳痿、遗精、早泄、遗尿。

涌泉(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

主治:头昏、头痛、目眩、昏厥。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胃炎,胃痉挛,肠炎等引起的呕吐

百会(督脉)

位置:在头部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中风失语,昏厥,癫狂,脱。

关元(任脉)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