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名中医治肺源性心脏病四个秘方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诺氟沙星副作用)

名中医治肺源性心脏病四个秘方

治肺源性心脏病秘方(4首)

28.1温肾救心汤

【来源】查玉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

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

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水。

【方解】本方系真武汤衍化。寒所胜,治以辛热,附子壮阳益肾,温散水气;选黄

芪益气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细辛平喘行水;五加皮消肿去水,使气化水去而肿消。配五

味子收敛肺气,以益心气,使心肺得补,相得益彰。阳复而水化,改善循环,心阳得振,

心衰可解。

盖“风心”及“肺心”两病,一是外邪内侵,留恋血脉,内舍于心,心肌受累;一是内伤

痰饮,肺气先伤,痰浊壅塞,水邪内伏,累及心阳。两病始发病因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

最终转化为心阳衰竭。本方在于温补,温补可以化气,从而达到阳复阴化,水行悸安的目

的。故病名虽异,其治则一,此之谓也。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

发青之水气病(肺心病、风心病)。

【加减】下肢肿甚加防己15克;上感咽痛,加鱼腥草25克;咳喘加车前子25克,杏仁

15克;呕逆不食加砂仁10克,藿香4.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查氏认为,本病首先应扶正为主,正复则邪去,气充则血行,若心衰尚未改

善,切不可化瘀攻邪,徒伤其正也。

28.2加味小青龙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生石膏

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散水饮。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发汗利小便,以消水饮肿胀;干姜、细辛温化水

饮;半夏除痰蠲饮;五味子、白芍敛肺气以治喘,并控制温热药不使过于温散,以损耗肺

气;生石膏配麻黄、桂枝以降肺平喘。配伍为用,共奏温散水饮,降肺平喘之功。

【主治】心肺停饮之肺心病,证见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倚息不能平卧,

心悸气短,胸闷干呕,头面及四肢部有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弦。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氏“抓主证”的常用方,凡咳喘痰多清稀,吐出爽利者,即投此方,

即肺气肿、肺心病亦不例外。

28.3肺肾同治汤

【来源】郭士魁,《杂病证治》

【组成】①麻黄3~6克,杏仁、川贝母各10~12克,生石膏15~30克,瓜蒌15~20克,

桑白皮、地骨皮各10~12克,紫菀10~15克,苏子10~12克;②党参15~20克,白术、陈

皮、当归、半夏、补骨脂各10~12克,茯苓10~15克,女贞子、枸杞子各12~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上午服①方,下午服②方。

【功用】①宣肺化痰,降逆平喘;②健脾补肾。

【方解】咳嗽兼脾肾阳虚,宜肺肾同治。一方分二,方①中用麻黄、杏仁宣肺化痰;

川贝母、石膏、瓜蒌清热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地骨皮清虚热;紫菀、苏子降逆平喘

合而用之,共奏宣肺化痰,降逆平喘之功,上午,服用以治标实。复方用②中之党参、白

术、茯苓益气健脾、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以助健脾之功;以当归、补骨脂、女贞子、枸

杞子补肾,共奏健脾补肾之功,下午服用以治其本。肺肾同治,标本兼顾,故用之效果颇

佳。一方分用,先标后本,可谓良方妙用。

【主治】咳嗽兼脾肾阳虚之肺心病,证见喘息咳嗽、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腹胀纳

差,腰酸腿软,或有轻度浮肿。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较好。

28.4纳气平喘饮

【来源】周龙,《千家妙方·上》

【组成】人参3~9克(另煎兑服),熟附子6克,熟地15克,胡桃肉(连衣)3个,山萸肉12

克,生山药30克,五味子9克,紫石英(先煎),磁石(先煎)各15克,冬虫夏草9克,沉香1.5~

3克(冲服),胎盘粉9克(分两次用药汁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肾培元,纳气平喘。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肾不纳气型)。

【加减】喘息,水肿较重者,可酌加肉桂、白术、茯苓;消化不良者加香橼,鸡内金。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又肺源性心脏病验方(李中庸),药用:茯苓20克,白术10克,白芍、黑附子(去

皮脐)各15克,正北干姜10克,正北细辛、正北五味子各5克,黄芪30克。水适量煎服,每

日1剂,日服2次。第1疗程,连服3剂3天,停药3天,持续接服2~6个疗程,前后体会、

察、对比,直至喘平悸定,仍可适当酌服,巩固疗效(《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