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2022年4月17日发(作者:卟啉病)

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NCCN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

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

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

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弦细。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

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

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

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

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

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

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地丁、皂角刺、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

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

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

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

治法:益气化瘀解毒。

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桃仁、红花、生黄芪、党参、鹿角霜、熟地、川芎、龙葵、半

枝莲、全蝎、土茯苓、白芍、元胡、水蛭等。

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患侧上臂肿胀加络石藤、桑枝、路路通;便秘者加制大黄,火麻

仁;眠差者加夜交藤、炒枣仁;呕吐加砂仁、半夏;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加阿胶、紫河车;血

小板减少加茜草、大枣,鹿角胶;免疫功能低下加仙灵脾;解毒抗癌加半枝莲、浙贝母、蜂

房、山慈菇、木鳖子、夏枯草、龙葵等(根据病情可选择数味药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类中成药如贞芪扶正胶囊(颗粒)、健脾益肾颗粒、

参芪十一味颗粒、生血丸、升血宝颗粒等。或化瘀散结、解毒消肿类中成药如西黄丸(胶囊)、

小金丸(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

艾注射液、榄香稀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穴位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封包治疗、热奄包治疗等外治法。用于

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手足综合症,末梢神经病变、恶性胸腔积液等。

1.中药联合理疗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①中药:

推荐方药:柴胡、郁金、路路通、当归、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车前子、水蛭、

水煎内服兼外洗,每日一剂。

②理疗

中医治疗:首先淋巴水肿肢体附近的正常功能的淋巴管以改善淋巴回流,然后

反复水肿肢体,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向心性。

压力泵治疗: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的

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每次治疗15分钟,每日一次。

2.中药泡洗治疗末梢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生黄芪、当归、红花、黑附片、川乌、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路路通等,

装入布袋中加水2000m1,煎煮30分钟,晾至适宜温度(水温约35℃-40℃),泡洗双手、双足,

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3.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方法:生黄芪60g,牵牛子20g,桂枝14g,猪苓20g,莪术30g,桃仁10g,薏苡仁

60g等。水煮2次,浓缩后酌加冰片少许及赋形剂。外涂患侧胸壁,外敷保鲜膜保持湿润,每

24小时换药一次,两次之间间隔2~4小时。

(五)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

埋线和拔罐等方法。用于化疗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

等神经毒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1.针灸治疗肿瘤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适应证:适用于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针具:华佗牌针灸针规格:25mm、ε0.35mm。

手法:将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捻转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为度。留针三十分钟。

疗程:每周5次,共观察六周。根据辨证论治,可随症加减适当穴位。

2.针刺治疗恶心呕吐患者

适应证:适用于恶心呕吐患者

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太冲及中脘,呕吐特别严重者,加经外奇穴“止吐穴”〔掌面

腕横纹正中下0.5寸)。

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5-~40m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是三里针

刺1.5~2.0cm,内关穴针刺0..5cm,中脘穴针刺1.0cm,太冲穴平刺1.0cm,至“得气”后,双

侧内关穴同时施快速轻提轻插手法10~15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深呼吸2~3次;足

三里、中脘、太冲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止吐穴针尖刺向中指端(体呈15-30度角),大幅度

捻转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疗程:每日治疗1-2次。5天为1疗程。

3.隔姜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适应症:白细胞减少症

取穴:大椎、脾俞、隔俞、胃俞、肾俞。

操作方法: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一片(当中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部位,

其上置艾柱,点燃,施灸3~5壮。观察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防止艾灰脱落烫伤患者。

灸毕:用镊子取出艾柱,姜片放于弯盘中,清解局部皮肤。

(六)其他疗法

可根据病情洗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

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

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八)护理

包括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状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疼

痛、大小便等中医证候的改善状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

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详见附件。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

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2.生存质量

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KPS)。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

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客观疗效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

(1)目标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病变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病变稳定(S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病变稳定(IR/SD):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

常。

病变进展(PD):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

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祝,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中医症状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病种或证候,经专家讨论

后制定,详见附件。

2.生存质量

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

3.客观疗效

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化验指标

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附件

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表

症状

发热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口干咽燥

心悸

自汗盗汗

心烦失眠

疼痛

胸闷

恶心呕吐

腹泻

便秘

舌质,苔

脉相

轻(1分)

37.2~37.5℃

稍感疲倦乏力

食量不减

稍觉口干,少饮水

偶感心悸

偶有自汗盗汗

偶有情绪不宁及失眠

偶有发作,隐隐作痛,

不影响正常工作

轻微胸憋

偶有恶心、呕吐

软便或稍烂,成堆不成

形,2~3次/日

大便干结,每日一行

偏红、偏淡,苔薄黄

弦细、濡

中(2分)

37.6~38℃

容易乏力,四肢乏力

食量减少1/3

口干较明显,饮水量较

平常增加0.5-1倍

动则出汗,有盗汗

有时情绪不稳定,易烦

躁发愁,夜眠易醒

发作频繁,疼痛重,影

响工作

胸闷明显,时间太息

常有恶心呕吐,每天呕

吐1~2次

烂便,便溏,4~5次/日

或稀便1~2次/日

大便秘结,两日一行

红,体胖変有齿印,苔

弦细数、濡滑

重(3分)

38.1℃

四肢乏力,瞌睡懒言

食量减少1/2

口干明显,饮水量较平

常增加1倍以上

不活动亦自汗,盗汗量

较多

易烦躁发怒,易失眠

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难

以忍受

胸闷如窒

每天呕吐3次以上

稀便,3次/日以上

大便艰难,数日一行

红绛、舌边有齿印,苔

黄,少津

细弱、濡细、细数

常有心悸,1日3次以上严重心悸,需药物治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