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茵栀黄联合妈咪爱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国人健康手机号)

・54。 监 医堂 堡婴窒 

茵栀黄联合妈咪爱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 

鲁晓事 

【中图分类号】R722.19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54(2013)02-0054—02 

要】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蓝光及苯巴比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 

散剂,对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总胆红素下降值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 

单方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 茵栀黄妈咪爱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时期 

常见病及多发病,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数的39.5%。近 

年来,随着爱婴医院的创建和母喂养的推广与普 

及,有学者提出母喂养可能加重生理性黄疸,且 

产科催产素的应用,也起到了加重黄疸的作用。为 

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2011年6月~2012 

年3月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散剂辅助治疗新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2例,并与常规治疗的60例同 

期住院病例进行观察对照,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2例均为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 

儿,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 

诊断标准,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 

素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 

23例;日龄1 27日;足月儿40例,早产儿2O例。观 

察组62例,男38例,女24例;日龄1—25日;足月儿 

44例,早产儿18例。两组病例均经B超等检查排除 

胆管畸形及闭锁。两组在性别、日龄、胎龄及治疗前 

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停母、口服 

苯巴比妥、碱化血液、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茵栀黄颗粒1g,每日3次及 

妈咪爱散剂0.5g,每日2次。疗程3天。 

l_3疗效观察应用胆红素经皮检测仪监测每日 

胆红素下降隋况,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末采集患儿 

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两组浓度以均数±标准差( ±8)表示,组间 

样本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仪=0.05。 

2结果 

2.1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 

3日末胆红素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os)。见表1。 

作者单位:无为县人民医院儿科安徽241000 

表1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u mol/L, ±S) 

组别例数治疗前胆红素值日均下降值3日末胆红素 

现察组62 286.27±48.54 37.55±11.06 56.22±15.14 

对照组 60 289.39±47.46 29.27±10.34 104.63±14.97 

t 

P 

-0.3588 

>0.05 

4.2682 

<0.05 

-17.7541 

<0.05 

2.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仅发现个别患儿服 

用茵栀黄后,出现大便较稀、次数增多,停药后很快 

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嗜睡、吸吮无力、反应低下 

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智力、听力及中 

枢神经系统均有损害,且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 

统的损伤多为永久性,常留有后遗症,甚至造成死 

亡【”。因此,无论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轻重、发生早 

晚均应高度重视,给予严密观察和积极治疗。高胆 

红素血症的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肠肝循环的 

增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其次与肝 

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肝细胞摄取胆红素 

的能力下降、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出生 

后胆红素生成增多等有关。母中含有较高的13一 

葡萄糖醛酸苷酶(p—GD),新生儿经母喂养后肠道 

中13一GD的含量增加、活性增强,迅速分解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的脂链,将肠道中的结合胆红素分解 

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是脂溶性物 

质,能很快被肠道重吸收,由肠肝循环进入血循环, 

进而产生黄疸。另外,早期新生儿的肠道内处于无 

菌或菌量少的状态,不能有效地将结合胆红素还 

原为尿胆原经肾脏或随粪便排出,这也增加了胆红 

素的吸收。因此,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减少其重吸 

收,建立肠道的正常菌均将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 

有效治疗措施。 

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采用综合治疗。茵 

栀黄源于《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减,为中药制剂,由 

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复合组成,具有清热解 

2013一O1—2O收稿,2013—03-06修回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2卷第2期 ・55・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70例临床分析 

王刚久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54(2013)02—0055—02 

【摘要】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和近期并发症。方法:通过应用北京善释补片对70例各类腹股沟 

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复发率及术中注意 

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术后疼痛轻,术后平均6小时下床活动,1例尿潴留,无浆液肿, 

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证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符合解剖生理,方法简单,创 

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I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 

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常见包括腹股沟斜疝和直 

疝,其中以斜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75%一90%t”, 

而60岁以上人患病高达1%~5%,由此推算出我 

国的腹股沟疝的年患病人数在300~400万翻。自九 

十年代中期,马颂章教授率先将无张力疝修补术介 

绍到中国以来,有取代传统疝修补术方法的趋势。 

作者单位: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中心卫生院

2013—01—08收稿,2013—02-26修回 

安徽247100 

自2008年l2月 2010年12月,我科应用充填式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7O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情 

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68例,女2例,年龄 

24~76岁,平均50岁。其中斜疝69例,复发性疝1 

例,直疝1例,8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前列腺增 

生(术前无尿潴留)。 

1.2方法修补材料是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 

素的肠肝循环,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日均下降 

值及3日末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及妈咪爱散 

剂,能加速胆红素的分解与排泄,较快减轻黄疸程 

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新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道畸形、遗传代谢病等除外), 

治疗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137. 

2陈丽萍,谭小华,张费通,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14):2663. 

3张小平.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J].四 

川医学,2006,27(1):88~89. 

毒、利湿退黄等作用。它能通过诱导肝酶系统而增 

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同时还 

可通过其中药作用促进肠壁的蠕动,促进分泌物增 

加,加速排便,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降 

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最终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阁。 

研究表明,新生儿肠道的B—GD主要为动物源 

性,在近端肠道含量较高,最适pH值为4.5,酸性环 

境可使其活性减低。胆红素的重吸收主要发生于小 

肠下段,因此分布在近端肠道且能减低肠道pH值 

的菌种,对降低B—GD的活性影响最大。妈咪爱(枯 

草杆菌二联活菌散)是肠道微生态调节制剂,它含 

有的枯草杆菌和粪链球菌是肠道所需的厌氧 

菌,用温开水冲服后9分钟即可在回盲部以上部位 

定殖、增殖,进入稳定期仅需16小时,使肠道在短 

时间内维持正常菌的最佳状态[31。同时,其代谢产 

物乙酸、丙酸、丁酸及酸等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 

道pH值、抑制肠道B—GD的活性,从而减少胆红 

The emcacy of Yinzhihuang and Medilac-Vita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the 

neonate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The Wuwei People Hospital,Wuhu 24 ̄000,Anhui 

LU Xiao-shi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Yinzhihuang Keli and Medilac-Vita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the neonate with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122 cases of neonate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rndomlay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which control roup(g60 cases)were taken normal nursing nd aobservation roup(g62 cases)were taken ad—— 

ditional pharmacotherapy including Yinzhihuang and Medilac—Vita on he tbase of routing drug treatment

Results The .level of bilirubin of the neon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which of the control roup gCP<o.o5). 

Conclusion:Appropriateadjunctivetreatmentforneonatewithhyperbilirubinemiacandeclinethelevelofbilirobin. 

Key Words:Yinzhihuang;Medilac—Vita;hyperbilimbinemia;eficacy f/(编审:羊乐霞施仲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