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01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肝功能检查费用)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内、外生殖

一、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又称外阴,为生殖器外露部分。位于两股之间,前方以耻骨联合为界,后方以会阴为界,包括阴阜、大小、、

前庭及会阴等。古人称之为阴器、、又名四边。

1、阴阜即耻骨联合前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为第二性征之一。在古代称为“毛际”。

2、大

即两股内侧的一对皮肤皱襞,前方与阴阜相连,后方在会阴部会合。其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的终点。未婚女两侧大自然合拢,

遮盖口和尿道口。大的脂肪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外伤时易发生出血,或形成血肿。

3、小即位于大内侧的一对薄皱襞,富于神经末梢,故极敏感。

4、位于小顶端的海绵体组织,有性,头富于神经末梢,故感觉敏锐。

5、前庭两侧小之间的菱形区,前半部有尿道口,后半部有口。

(1)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黄豆大,左右各一,位于大后部内方。腺管开口于小与处女膜之间中下1/3交界处的沟

内,分泌液起滑润作用,腺管口闭塞时,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或前庭大腺囊肿。

(2)前庭球:又称为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有性的静脉丛构成。

(3)尿道口:位于前庭前部,略呈圆形。其后壁有尿道旁腺。

(4)口与处女膜:位于前庭后部,周缘覆有一层较薄黏膜称处女膜。处女膜多在初次时破裂,受分娩影响,产后仅留

有处女膜痕。

二、内生殖器

內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二者常被称为附件。

1、古人称之为子肠、产肠。(1)功能:器官,月经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2)位置与形态:位于真骨盆下方的

中央,为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约7-9cm,后壁长约10-12cm,上端包绕子宫颈,称为穹隆。后穹隆最深,与子宫直肠

陷凹贴接,为腹腔最低部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某些疾病诊断和手术的途径。(3)组织结构:壁由粘膜、肌层和

纤维组织膜构成。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2、子宫子宫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子宫腔内覆有粘膜,青

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子宫,古人称之为女子胞、

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血室等。子宫颈外口则称为子户、子门。功能:产

生月经及孕育胎儿。(1)解剖: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量约50g,

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2-3cm。容量约5ml。子宫分为子宫底、子宫

体、子宫颈几部分,两侧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腔为一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非孕期长约1cm,上

端称解剖学内口,下端称组织学内口。子宫颈腔内呈梭形,称为子宫颈管,其下端称为宫颈外口,未产妇呈圆形,已产妇呈横

裂。(2)组织结构:宫壁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为浆膜层、肌层及粘膜层(粘膜层又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卵巢激素影响,子

宫内膜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功能层;靠近肌层的1/3内膜则无周期性变化,称为基底层。子宫肌层非孕时厚约0.8

cm,由平滑肌及弹性纤维所组成。大致分三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各方交织(内环、外纵、中交织)。肌层中含血管,

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子宫出血。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性纤维,粘膜为单层高

柱状,含腺体能分泌粘液,在子宫颈管内形成粘液栓,使之与外界相隔。子宫颈粘膜受性激素的影响也有周期性的变化。子宫

颈段部分为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在子宫颈外口柱/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3)子宫韧带:子宫韧

带共有四对,借以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还起骨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支托作用。1)圆韧带:从两侧子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

下方开始,向前下方伸展达骨盆侧壁,再经腹股沟管终止于大内。长约12-14cm,主要维持子宫的前倾位置。2)阔韧带:

为一对翼形的腹膜皱襞。由子宫两侧开始,达到骨盆壁将骨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有膀胱,后部有直肠。阔韧带分为前后两

叶,上缘游离,内2/3包绕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由伞部下方向外延伸达骨盆壁,称为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悬韧

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输卵管与卵巢之间部分称为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和中肾管遗迹。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连部

分称为卵巢系膜。卵巢内侧与子宫角之间的部分称为卵巢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子宫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

巴管及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3)主韧带(又名宫颈横韧带):位

于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子宫颈

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的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3、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子,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侧游离,长约8-14cm,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相遇的场所,也

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自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1)间质部:子宫角壁内部分,长

约1cm;2)峡部:为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较窄,长约2-3cm;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约5-8cm;4)

漏斗部或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拾卵”作用,长约1-1.5cm。

4、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即产生和排出卵细胞以及分泌性激素。成年女子的卵巢约4cm×

3cm×1cm,重约5-6g,呈灰白,绝经后萎缩变小,变硬。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由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的部位称

卵巢门,卵巢血管和神经由此出入卵巢。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生发上皮)覆盖,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

膜。卵巢组织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

中医学对子宫的认识

女子胞:《素问.五脏别论》,为奇恒之腑。子宫:《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胞宫:《女科百问》。子宫的形态:《格致余论》:“阴

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第二节邻近器官

1、尿道尿道位于前面,耻骨联合后面,长约4-5cm,直径约0.6cm。从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终止于前庭的尿道外

口。女性尿道短而直,又邻近,故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2、膀胱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时为锥形体,位于耻骨

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使膀胱排空。3、输尿管自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进入骨

盆腔继续下行,于子宫颈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后方与之交叉,又经侧穹隆顶端绕向前方,终于膀胱。在施行子宫

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4、直肠位于盆腔后部,其前为子宫及,后为骶骨,与子宫之间形成子

宫直肠陷凹。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均应注意避免损伤管、直肠。5、阑尾起自盲肠的后内侧壁,长约7-9cm,远端游

离,多位于右髂窝内。妊娠期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外上方移动。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在诊断与鉴别诊

断时必须注意。

第三节血管、淋巴及神经

一、血管

动脉:性内外生殖器的血液,主要靠卵巢动脉、子宫动脉、动脉及阴部内动脉供应。(1)卵巢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左

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在腹膜后沿腰大肌下行,跨过输尿管及髂总动脉,经输卵管系膜进入卵巢门。(2)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

前干的分支,在腹膜后沿腰大肌下行,在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跨越输尿管达子宫侧缘,分支后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宫

颈、上段等处。(3)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主要分布于中下段。(4)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

有4个分支,主要分布于下段、外阴及会阴等处。静脉:相应动脉伴行,常形成静脉丛,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

二、淋巴

女性盆腔有丰富的淋巴系统,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和盆腔淋巴两组。当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可沿淋巴管传播,

导致相应淋巴结肿大。生殖器淋巴分为深浅两部分。(1)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上下两组,位于腹股沟韧带及大隐静脉末端

周围。(2)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管内,股静脉内侧。盆腔淋巴分为三组,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骶前

淋巴组位于骶骨前;腰淋巴组位于主动脉旁。

三、神经

(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子宫平滑肌

有自律活动,完全切断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的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到下半身截瘫的产妇能顺利自然分娩。

第三节骨盆

女性骨盆是胎儿经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

儿娩出。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构成。之间的关节由坚强的韧带和软骨相连接。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

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合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2.骨盆的关节骨盆的关节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古人将此关节称为“交骨”。3.骨盆的韧带有两对重要的韧带,骶结节韧带(骶、尾骨、坐骨

结节)和骶棘韧带(骶、尾骨、坐骨棘)。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志。妊娠期受激素影

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也稍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骨产道。

二、骨盆的分界

自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可将骨盆分为两部分,其下为小骨盆,又称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两

侧坐骨结节的后上方,各有一尖形的突起,称为坐骨棘,可经或直肠触知,是判断胎儿衔接和下降程度的标志。骶岬是内

测量骨盆对角径的标志。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与骨盆出口的大小有关。

三、骨盆的类型

可分为四种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1.女型骨盆宽而浅,入口呈横椭圆形,耻骨弓较宽,角度多为90-100度,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为女性正常骨盆。

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约占52-58.9%。2.扁平型骨盆入口呈扁椭圆形,前后径短而横径长,耻骨弓宽,骨盆浅。我国

妇女中较常见,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约占23.2-29%。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盆壁内聚且较深,耻骨弓窄。

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约占14.2-18%。4.男型骨盆入口呈三角形,骨盆呈漏斗形,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在我国妇女

骨盆类型中仅占1-3.7%。

第四节骨盆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下口并承载盆腔脏器,使之保持正常位置。骨盆底有三层组织,分为外层、中层、内

层。

一、外层即浅筋膜及肌肉。肌肉层的肌腱会合于外口与门之间,形成中心腱。浅肌肉层包括:1、球海绵体肌:位于

两侧,此肌肉收缩能缩紧。2、坐骨海绵体肌:起于坐骨结节内侧,止于海绵体。3、会阴浅横肌:自两侧坐

骨结节内侧向中线会合于中心腱。4、门外括约肌:为围绕门的环行肌束。

二、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侧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

三、内层为盆膈,是最坚韧的一层,由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每侧提肌由三部分组成:(1)耻尾肌:提肌的主要部

分,位于最内侧。经产妇的此层组织易受损伤而导致膀胱、直肠膨出。(2)髂尾肌:为居中部分。(3)坐尾肌:为靠外后方的

肌束。提肌有加强骨盆底托力的作用,同时还有加强门与括约肌作用。

会阴: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狭义的会阴是指口与门之间的软组织厚约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

窄。会阴伸展性很大,妊娠后组织变松软而有利于分娩,但也可对胎先露娩出形成阻碍,如产力强往往发生裂伤,故会阴保护

或适时切开,为助产的重要步骤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