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品之减肥食品论文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莲花山门票)

题目:减肥食品——人类的营养补充剂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减肥食品——人类的营养补充剂

摘要:目前,减肥已成为人类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最流行的话题之一,人们为各

种各样的减肥理由开展了减肥浪潮。现阶段,减肥人迅速增长,专家预测我国

未来10年,肥胖人将增至2亿人。减肥产品市场还将不断扩大,减肥本身

已成为当前时尚。减肥方法很多,如药物、饮食、针灸、吸脂、贴膜、减肥治

疗仪等。从销售额看这些方法都远不如减肥食品,其原因是大数处于亚健康

状态的肥胖者或想保持体型者,因为工作忙,愿意寻找适合自己的,使用方便的

具有减肥功能的食品,并使减肥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减肥食品

比和其它减肥方法更受人们青睐。减肥食品在各种减肥品中占有重要

地位,但是谈起减肥品,你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关键词:关键词:减肥、食品、亚健康

1常见的非药物减肥方法

1.1食疗减肥

食疗、药膳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自周秦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到孟

冼的《食疗本草》、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

有大量关于美容、瘦身中药和食品。结合古代医著约80%以上减肥食品大

量采用“药食两用”之品。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同为祖国魂宝。将二者结合制成

减肥茶即饮用方便,在饮茶同时达到减肥效果,因此颇受消费者欢迎。

用于减肥的荷叶可制作很多减肥食品,在《证治要诀》中有:“荷叶服之、

令人赢瘦。”的记载。如荷叶粥,据说杨贵妃常喝此粥。又如“能减肥的菊楂

决明饮”(菊花3g、生山渣片15g、草决明15g)用沸水冲、代茶饮,其它

如玉米须、羊菔籽等都可制作减肥食品。

减肥食品多用“药食两用”品种和茶配伍,其中“药食两用”品种有山渣、

代代花、决明子、百合、沙棘、赤小豆、金银花、拘杞子、茯苓、桑叶、荷叶、

莱菔籽、淡竹叶、菊花、槐花、陈皮、罗汉果等,还有乌龙茶、苦丁茶、普洱

茶、绿茶。

1.2膳食纤维减肥

膳食纤维本身不能被消化酶消化,其散发热量几乎为零,能吸收比自身

高达45%的水分,在肠内吸水后膨胀,有减少进食量和起饱腹感的作用。同时

其膨胀物还可增加有益菌,增加结肠蠕动,促进排便,有些膳食纤维还可吸

附油脂,并一同排出体外,因此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纤维(各种低聚糖、植物胶)和水不溶性纤维(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脂素)。许多减肥食品、减肥饼干、减肥套多大都应用小麦麩、

大豆膳食纤维、微晶纤维素、甲壳素等水不溶性纤维和低聚果糖,低聚菊糖、

决明子胶等可溶性纤维。如奎科减肥酥中可溶性纤维应≥12%。

1.3酶的作用

科学实验证明:碳水化合物,在体内通过酶和生物化学作用,可以合成为脂

肪。因此:通过服用含可以诱发脂肪酶的活性物质,即可达减肥作用。包括

促进增加脂肪分解酶(脂酶)、脂辅酶A(AES)的活性,以在体内加速消

耗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抑制脂肪合成酶(FAS)的活性,以阻碍脂肪在体内的

合成。如脂肪代谢调节酶(LLOP)和低聚糖和含鞣质的中药均有上述作用。

最近科学研究表明:在乌龙茶和普洱茶提取物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可在

酶催化后形成一种缩聚物,可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后

即随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还可以从血脂和体脂中经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起到

同样的作用。

1.4脂肪自身氧化

脂肪自身氧化即所谓“燃烧脂肪”,在产品中加入能够在细胞线粒体内,使脂

肪自身氧化,并转化为能量,从而达到减少体内脂肪积累而减肥的目的。要防止

减掉的并非脂肪而是蒸发水分。如L—肉碱(L—Carnitine,VitaminBT),即是利

用此原理发展的一种从酵母,曲霉等微生物的发酵培养液中分离提取的减肥的

减肥食品填加剂。典型产品有“巨不肥营养减肥套餐”。另有一种减肥物质

是通过抑制中的去甲基肾腺素β3受体,使脂肪组织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加

速脂肪代谢速率,以产生热量的方式分解多余脂肪,应用此原理制作的典

型产品有“曲美减肥胶囊”。

2配方研究

《食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食品是具有特定功能、适用于特定人、

具有调节和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因此食品不同于一般药品

和中成药,而是一种功能类食品,因此进行产品设计和组方都不能离开这个原

则。

2.1以药用植物/中药为原料的减肥产品

以药用植物/中药为原料的减肥产品就当前批准的减肥食品进行统计,

此类产品约占70%以上,其主要特点如下:

2.1.1对原料的要求:

应按照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中规定的条文,即“以普通食品作为原料生

产食品仍按食品要求。以中药(药用植物)作为原料生产的应为分三类即:

2.1.1.1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种名单

2.1.1.2可用于食品的物种名单

2.1.1.3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研制减肥食品只能选用即是“食品又是药品”和可用于食品的物种

名单中的中药作原料。一般市售食品(如茶叶、葱、姜……)是完全可以加入

的。新研制的新原料应按照“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进行审批。

2.1.2尽量采用“药食两用”的原料

除保持食品特(如口感、泽等)还由于按《食品评审技术规程》

第18条规定“以普通食品原料或药食品原料或药食两用名单之列物质为原料

的产品,一般不要求作毒理学试验”,因此大部分产品配方组成大多以“药食同

源”之品为主要原料。”减肥品中大多应用荷叶、决明子、淡竹叶、桑叶、山渣、

莱菔籽等为原料。

2.1.3复方配伍是减肥食品的精华

减肥中药是以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十八反、十九畏)

和方剂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按照辩“证”来组方的。对于减肥食品

也部分应用了这些理论,同时也具有食品的特点。

如:××降脂减肥茶

配方:乌龙茶30g制首乌20g决明子20g泽泻20g山渣10g

方中:乌龙茶除烦渴、清神志、含多种酚类成分,有减肥作用,为主要成分,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脂通便、首乌(制):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二者为辅,

同时配以泽泻:利水、渗湿;山渣:解瘀,诸味共凑化湿、补肝、利水、降脂、

通便之功效以达到减肥之效果。

2.2合成品和填加成份

西方、欧美均为化学合成品(西药)。我国应用较少。经卫生部批准

应用的原料有:

L—肉碱,丙酮酸钙(风暴减肥胶囊产品)、脂肪代谢调节肽(Lipid-lowering

oligopetide简称LLOP)等。

大量合成和提取的减肥产品添加剂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膳食纤维类和低聚

糖类。根据美国FDA定义:膳食纤维是各种食用动植物的所有构。

3.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

国家标准GB/T1590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第2.1条将"一般食品

"定义为"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

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CODEXSTAN1:198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对"一般食品"的定义

是:"指供人类食用的,不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质,包

括饮料、胶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调制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质;

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只作药物用的物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定义

虽文字表达方式不同,但涵义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供人类食用的所

有物质。在GB16740-1997《(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l条将(功

能)食品定义为:"(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

性,能调节的机能,适于特定人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一般食品和(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

(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区别:

(1)(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

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

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2)(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而一般食品无

特定的食用范围。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内无法达

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

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

使其在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4.(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功能)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

节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对于生理机

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功能)食品是一种

营养补充剂。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功能)食品可以调节某种

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从科学角度讲,注意平时营养均衡的饮食、有

规律的生活习惯、适时适量的运动、保持开朗的性格,才是健康的根本保

证。

食品中还有一类特殊营养食品,是"通过改变食品的天然营养素的成分

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营养需要的食品"(GB13432-1992《特殊

营养食品标签》3.l条)。如适应婴幼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的婴幼儿食品、

经添加营养强化剂的食品,都属于这类食品。特殊营养食品与(功能)

食品的共性是:都添加或含有一定量的生理活性物质,适于特定人食用。

区别是:前者不需要通过动物或人实验,不需要证实有明显的功效作用;

而后者必须通过动物或人实验,证实有明显、稳定的功效作用。

5.中国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就有着食疗养生的传统。我国人民经过几千

年的实践,不断总结和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学,积累了大量的养生经验,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养生理论。食品的理论基础就是“药食同源”。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的养身的饮食秘方或者药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的食品科学。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中最早出现“食品”

这一名词。之后,各国相继对其命名定义,如健康食品(HealthFood)、营养食

品(NutritionalFood)或改善食品(ReformFood)等。美国膳食协会认可的定

义为:该食品具有除一般营养价值外的其他功效成分,并在食品的加工与

贮存过程中不被完全破坏。我国卫生部在1996年3月15日正式定义食品,

是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并突出了食品的3个主要特征:食品

性、功能性和非药物性。200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食品注册管理

办法(试行)》中规定: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

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5.1高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于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

策壁垒和技术壁垒,食品行业出现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

食品多数为第一代产品。第一代食品是以民间处方、秘方为基础,根据原

材料的功能推断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科学检测,这些功能没有经过任

何实验给予证实。因此,准确地说,它应属于一般的食品或强化食品。在该阶

段中,又划分为3个时期,其中,1980~1985年,业内把这一阶段视为中国

食品行业形成的初步阶段。产品主要以蜂王浆、维生素和各种口服液为主。

1984年上市的类食品已达1000种左右,生产企业100多家,年销售额16

亿元,食品行业初具规模。食品协会于1984年成立。1986~1990年,

由于市场需求带动,食品推出种类繁多的新型产品。以太阳神、娃哈哈为

代表的新一代食品,功能结构有所改进,除传统的滋补类型产品外,开始

出现调节免疫、抗疲劳、减肥、降血脂等功能产品。1991~1994年,品

行业进入第一次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如“红桃K”、“三株”、“飞龙”、“脑黄金”

等知名企业和品牌,生产企业增至3000多家,年产值猛增至300亿元,食

品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5.2产业链形成期

1995~2002年为食品的成型阶段,食品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食

品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食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作

者简介:赵黎明(1977~),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及

活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赵黎明等:中国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5行业产业

链形成。1995年10月30日,《食品卫生法》公布,首次确立了食品的法

律地位。1996年6月1日,《食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食品的定

义、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督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

范要求。同年7月卫生部又发布了《食品评审技术规程》和《食品功

能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食品的评审工作走向科学、规范[5,6][4]~15%。

在已批准的品中,有600~700种已开发面市,但真正有实力的不过100

种左右。2010年3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

牌信息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全国食品销量排行榜,脑白金

夺魁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这已是脑白金连续第9年获得全国食品销量第

一。由此可见,食品市场呈现出生命周期延长、产品质量有保证的趋势。

6.食品市场特征

国内食品市场当前呈现出功能性品、传统滋补品、营养补充剂产品

三足鼎立状态。其中,营养补充剂虽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发展尤为迅速,销

售增长惊人,对药品零售终端影响举足轻重。据统计,截至2009年上半年,营

养补充剂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33%,而2002年,其占有率仅是5%。目

前,营养补充剂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营养补充剂新品种

出现在市场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流行的食品中,主要涉及的

功能为排毒养颜、补充钙质、补充维生素、润肠通便、减肥瘦身、帮助睡

眠、清咽利喉、提高免疫力等。这些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差异明显,以食

品形式生产的品(如酒类)仅占很小的比例。其成分原料基本分为4种:

中草药、药食两用品种、中草药加药食两用品种和不含药食两用品种。目前,

在流行的食品功能性成分中,以下几种深受人们的关注:

(1)抗氧化剂。早年使用较多的是一些抗氧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近年来从

天然植物提取的活性成分,如番茄红素,叶黄素备受人们的关注,发展很快。

(2)益生菌、益生元。目前,欧美和日本各国特别重视开发这类产品,他们

将益生元(寡聚糖)加入到糖果、点心、午餐肉等食品中。我国在这方面的产品

不多,应当引起关注。

(3)草药。草药自古以来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欧美各国发展很

快,是美国膳食补充剂的主要原材料。某些草药具有一些奇特的功效,这些功

效目前尚无法解释,但可以使常规医药不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因此,在保

健食品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7.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食品管理办法》的实施,结束了食品准入无法可依的混乱局面。随

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中草药、生物制剂及营养补充剂的加入,食品在21

世纪初又进入新一轮复兴阶段,市场销售额超过了500亿元,创历史新高。

7.1产业结构调整期

2003~2008年,针对食品市场的炒作营销和把食品当药卖的问题,

对食品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度调整。2003年6月13日,卫生部停止受理

食品审批;10月起由SFDA正式受理。2005年4月30日,SFDA公布新的

《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自7月1日施行。我国食品产业进入

一个发展关键时期,并面临更大的挑战。

7.2有序发展期

2009年至今,食品行业进入有序发展的新时期。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

制疾病放在了首位。充分表明“治未病”的重要性,政府加大了公共财政和人力

资源的投入。目前,我国SFDA审批的食品绝大多数属于第二代食

品,即食品经过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而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致力于第三代产品的开发。第三代食品,

不仅需要经过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

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稳

定形态。

8.中国食品的现状

截止2010年上半年,卫生部及SFDA批准的食品共1万余个,其中国

产食品9600多个,进口食品600多个(数据来源于SFDA食品

数据库)。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食品市场的销售额始终在200亿~300

亿元之间,到2000年增至500亿元。至2010年,市场容量达1000亿元,全国

获得GMP认证的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数约500万人,年增长10%。.

8.1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

中国食物与营养业,基本上享受不到这些优惠的政策,处于不平等的竞

争地位。一是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受限。食品广告投入远超科技研发投

入。往往以报批代替科研,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食品有效成分作用机理

不清、量效关系不明,制约了市场占有率和新产品的开发。二是产品科技含

量普遍较低,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大多属于第二

代产品,功能比较集中,大约有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

劳和调节血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的加剧。三是

个别企业违规生产,安全问题突出。个别企业不按批准的产品配方生产,甚至

在食品中添加违禁化学成分。四是产品标识和功能声称不规范。管理混乱,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如没有食品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以食品名义进

行宣传和销售;产品标识缺乏食用注意事项;擅自改变产品的适宜人等。五

是夸大宣传,影响行业整体信誉。许多企业在市场运作和产品宣传中极力宣传

其疗效,还有冒用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名义,在广告中宣称该产品治疗疾病有

效率,严重影响食品行业的整体信誉。六是营销模式缺乏创新。

8.2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一个产品注册管理办法,

缺乏新功能、新原料、再注册、检验机构认定等配套的管理办法;食品检

验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目前检验只能借鉴食品、药品的规范;食品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原材料目录面临升级。随着时代进步,原有的食品检

测技术和评价标准已经跟不上科技和行业的发展。

二是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与信息交流,未能建立起从行政许可到市场监督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审评制

度不够完善;缺乏退出机制,只批不收;重形式许可,轻监管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较少。食品行业与国外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得到的政策

支持较少,处于劣势境地。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涉及税收、土地、信贷、以及各部委、地方的有关配套支持资金等。而国内保

健食品领域多是民营企业。中国食品发展趋势全球食品目前已占整个食

品销售的5%,达1000亿美元。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保

健食品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高端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食品

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越来越倾向服用方便快捷的

食品。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

食品发展趋势是,定位于调节、取材于天然、提升于科学、制备于技术、

扩展于文化、服务于大众,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特征,是天然与科技的结合。

中国食品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市场还不规范,企

业、消费者、管理部门对食品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这个行业

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市场需求是食品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从宏观角度分

析,食品作为需求弹性大的行业,经济增长对行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此外,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思想也开始从“限制”

转向“规范”,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决定了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方向。保

健食品产业发展将使“预防为主”的理念得到深入贯彻,有利于控制国家和居民

用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费用,是解决新世纪面临的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

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关键,为消费者提供全面、个性

化的健康解决方案,才能赢得市场。就新一代的食品来说,它更注重个性

化和适应性,将对个体的针对性和产品的系列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

目前不分个体差异的“清一”的状况。从食品的发展史来看,人们越来越

重视食品的功能及其有效成分。因此加强对功效成分的研究,必将成为大

力发展我国第三代食品的的主要需求。目前,蛋白质和肽类,活性多糖,

功能性油脂,维生素清除剂,矿物质营养强化剂和活性菌类都是人们关注的焦

点。在第三代食品中,人们将运用更多的现代化培养和分离提取技术,比

如膜分离、CO2超临界萃取、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把人类机体所需要的功

能因子导入未来的食品中。一些微生物制剂,如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也将

掀起食品工业一场新的革命。

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资源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一些富含蛋白质

等多种营养素的昆虫食品、汲取大自然精华的野生食品资源、尚未完全开发的

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免疫功能的食用菌资源和各类植物提取物等都将加入

食品的大军。在食品添加剂中,以天然取代化学合成也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发

展方向。但是,这种投入的力度,对于我们整个食品产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需要更多有责任心和战略性眼光的企业家加大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投入。国内

的食品企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大对保

健食品科技的创新和投入,这是增强我国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

改变过多依赖营销模式的局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的关注

愈来愈强。食品行业将向天然、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新资源、高技术、

方便剂型的食品将成为主流。食品将是今后全球发展最为强劲的一个

食品门类

结论: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的机能,

适于特定人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食品立足于食品,体现在调节。保

健食品的功效成分起到了一个缓解、调节进而激发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的

作用。食品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只是弥补了在日常饮食中对某些

营养素摄取的不足。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

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的

关注愈来愈强。食品行业将向天然、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新资源、高

技术、方便剂型的食品将成为主流。食品将是今后全球发展最为强劲

的一个食品门类。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以下顺序

[1]作者1,作者2,作者3.文章标题.杂志名,出版时间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84-785.

[2]蔡东联,曹翔,曹伟新,等.实用营养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3]黄磊,贾珍珍.减肥食品效果评价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7(6):54-57

[4];食品与国际接轨[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1.04

[5]:聂岚;;食品的消费现状及心理[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

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邢冬青;对食品消费现状和监管的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惠心怡,王锡昌.食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Foodandlife,2004,3:18-20.

[8]束云,等.中国已获批准的食品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

18(5):401-405.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10]卫生部.食品管理办法,1996.

[11]卫生部.食品评审技术规程,1997.

[12]卫生部.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997.

[13]林升清,陈国忠.中国食品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19(5):407-410.

[14]2010年加快食品、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日用化学品科学,2010,2:

47.4

[15]刘成梅,游海.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应用[M].北京:化[J].中

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6):4842484.

[16]杨玉芝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1,13(5):34-3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