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NASH概述

-

2022年4月20日发(作者:肺癌复发症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

过量饮酒史,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

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理变化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有单纯性脂肪

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是一种

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

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概述

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大类。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组织学

改变,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

饮酒史,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理变化随病

程的进展而表现有单纯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表现。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

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

和肝细胞癌。

[编辑本段]

特点

近来,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胃肠科Reid医师从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

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NASH的特点是肝大、血清转氨酶升高、组织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炎但病人无嗜酒史。一般人的NASH患病率尚未确定。

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女性占60%~83%,但最近研究发现,男女患病率相同。NASH最常见的症状是肥胖,最早被称为“脂肪肝

肝炎(fattyliverhepatitis)”,后改为NASH。根据所采用的肥胖定义,NASH病人有肥胖者占40%~100%,另外,2型糖

尿病、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占20%~75%,高脂血症占20%~81%。

多数NASH病人(48%~100%)没有症状,最常见的体征是肝脏肿大,慢性肝病的特征罕见。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血清

转氨酶升高2~4倍,多数病人AST/ALT<1,三分之一的患者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其它肝功检查往往正常。组织学上,有中

重度大泡性脂肪变性、小叶肝炎伴有坏死或气球变性和(或)纤维化。

NASH的发病机制尚不了解,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原因。由于缺乏长期、前瞻性组织学随访研究,故对NASH

自然病史了解很少,现有资料提示,多数NASH为良性疾病,但某些病人可发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

Reid总结了NASH的诊断要点:1.临床诊断:长期转氨酶轻度升高;无明显饮酒或酗酒史,并经家人或医师证实;无

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没有慢性肝病的特征(NASH相关肝硬化病人除外)。2.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比正常上限高2~3

倍,其余肝功能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HBsAg、抗HCV、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抗核抗体(ANA)≤1/320;血浆铜蓝蛋

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3.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必须):超声检查右上腹部肝区高回声;腹部CT检查显

示肝脏密度较脾脏低,通常为弥漫性,但也可为局灶性;T1加权像显示局灶性脂肪沉着亮度增加。4.组织学检查:类似于酒精

性肝炎,呈弥漫性或小叶中心性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坏死、混合性小叶炎症浸润伴或不伴有纤维化、Mal

lory小体、脂性肉芽肿、肝糖原生成核(glylogenatednuclei)。

NASH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建议肥胖病人减肥。小范围研究证明,几种药物似乎有一定疗效,但有待大样本临

床随机试验加以证实。NASH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可考虑做肝移植。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早期研究发现,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以女性为主,占75%,但近年来报道男性病人占52%-53%。几乎所有

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约有1/3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有些持续或间歇性感觉到乏力或

萎靡不振,少数有右上腹隐痛,这些均为非特异性,对诊断帮助不大,故常通过常规体检时检查肝功能才发现本病的存在。当N

ASH发展成肝硬化和肝衰竭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时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和肝衰竭难以区别。肝功能检查早期

可以有轻度ALT和ASL增高,通常高于正常2-4倍,以前者增高为主,故ALT/AST>1,这一点与酒精性肝病相反。血脂常增

高,以三酰甘油为主。血糖可以正常或增高,但通常糖耐量试验异常。有关血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均阴性,并排除其他病毒感

染的可能。少数病人血清SMA或AMA阳性,但缺乏自身免疫相应的临床或病理学证据。B超检测提示肝体积增大,肝回声普

遍减弱,又称“明亮肝”,常常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B超检测受到病变程度和操作者经验等因素影响,即使结合

CT或MRI检查,与病理诊断比较,漏诊率也高达40%。

[编辑本段]

发病机制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负责实施的研究课题“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血清内毒

素含量的变化”。目前结题,该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在《中华肝脏病杂志》第二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显示,内毒素与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有关。因此,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范建高博士以此为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

鼠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及其与肝脏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内毒素血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他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内

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肝组织切片行溶菌酶、CD14免疫组织化学染。在实验中,他们成功建立大鼠N

ASH伴肝纤维化模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仅在24周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阶段明显升高,而4周起肝

组织CD14表达就上调,溶菌酶阳性的库普弗细胞被激活,并随着实验的进展更加明显。

范博士认为,在他们的研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存在内毒素性肝损伤,内毒素激活肝脏库普弗细胞以及促使TNFα

等细胞因子释放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编辑本段]

诊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

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

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

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

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

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Y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

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二、临床分型标准[4,6,7]

(一)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I一3项。

2.肝生物化学检查基本正常。

3.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凡具备下列第1~3项或第1项和第4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一3项。

2.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性血清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

3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4.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三)NASH相关肝硬化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一3项。

2.有多元代谢紊乱和(或)脂肪肝的病史。

3.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4.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包括NASH合并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以及隐源性肝硬化。

三、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丁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

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33%的肝细饱脂肪变。应注意弥漫性肝脏回声增强以及密度降低也可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

病。

(一)B超诊断[8]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1项

以及第2一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二)CT诊断[9]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小于或等于1。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脾CT比值≤1.0但大于0.7者为轻

度;肝/脾CT比值≤0.7但大干0.5者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

四、组织病理学诊断[10]

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NAFLD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SH,HASH相关性肝硬化。

(一)单纯性脂肪肝

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F0~4):FO<5%肝细胞脂肪变;F15%~30%肝细胞

脂肪变;F231%~50%肝细胞脂肪变性;F351%~75%肝细胞脂肪变;F475%以上肝细胞脂肪变。

(二)NASH

NASH的脂肪肝程度与单纯性脂肪肝一致,分为4度(F0~4);依据炎症程度把NASH分为3级(G0~3):G0无炎

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

多,门管区轻~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伴/或门管区周围

炎症。

依据纤维化的范围和形态,把NASH肝纤维化分为4期(S0~4):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

周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周围,局灶性或广泛的桥

接纤维化;S4肝硬化。

NASH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NASA-F(0~4)G(0~3)S(0~4)。F:脂肪肝分度;G:炎症分级;S:纤维化分

期。

儿童NASH组织学特点,小叶内炎症轻微,门管区炎症重于小叶内炎症,很少气球样变,小叶内窦周纤维化不明显,门管

区及其周围纤维化明显,可能为隐原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肝细胞核糖原化是“静态性NASH”的组织学特点。

(三)HASH相关肝硬化:肝小叶结构完全毁损,代之以假小叶形成和广泛纤维化,大体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根据纤维间

隔有否界面性肝炎,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

五、治疗

(一)最初评估[2,3,5,7,11]

I.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并证实NAFLD的诊断。

/NASH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3.代谢综合征累及的其他器官的病变状态。

4.其他,对包括家族史、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服药史、医患之间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二)治疗对策[3,5,7,11,18]

1.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Ⅲ)。

2.基础治疗:制定合理的能量摄人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Ⅲ)。

3.避免加重肝脏损害: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4.减肥: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NAFLD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基础治疗6个月体重下降每月<0.45kg,或体重指数(BMI)>27kg/m2合并血脂、血糖、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可考

虑加用西布曲明或奥利司他等物,每周体重下降不宜超过1.2Kg(儿童每周不超过0.5Kg);BMI>40kg/m2或BMI>3

5kg/m2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者,可考虑近端胃旁路手术减肥(Ⅱ-1,Ⅱ-2,Ⅱ-3,Ⅲ)。

5.胰岛素增敏剂:合并2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者,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

药物,以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Ⅱ-1,Ⅱ-2,Ⅱ-3)。

6.降血脂药:血脂紊乱经基础治疗和(或)应用减肥降糖药物3-6个月以上,仍呈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

危险因素者,需考虑加用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等降血脂药物(Ⅱ-1,Ⅱ-2,Ⅱ-3)。

7.针对肝病的药物:NAFLD伴肝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经基础治疗3~6个月仍无效,以及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NAS

H和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经过者,可采用针对肝病的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可依药物性能以及疾病活动度

和病期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酞胆碱、维生素E、水飞蓟素以及熊去氧胆酸等相关药物(Ⅱ-1,Ⅱ-2,Ⅱ-3,Ⅲ),但不宜同时应

用多种药物。

8.肝移植:主要用于NASH相关终末期肝病和部分隐源J睦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肝移植前应筛查代谢情况(III)。

BMI>40kg/m2为肝移植的禁忌证(Ⅲ)。

(三)治疗的监测[6,11,13]

1.自我验效及监测,设置能让患者就自己的饮食、运动、睡眠、体重及与生活质量相关的观察指标,例如做简单的图表化记

录,以供评估(Ⅲ)。

2.原发疾病和肝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需警惕体重下降过快(每月体重下降大于5kg)导致亚急性NASH和肝功能衰

竭的可能(Ⅲ)。

3.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及其程度的实用目标及治疗控制目标的观察(Ⅲ)。

4.肝脏酶学和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后者可采用Child-Pugh分级和(或)MELD评分系统。

5.影像学评估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及分布类型(Ⅲ)。

6.肝脏炎症和进展性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的动态观察,包括血清纤维化标记物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Ⅲ)。

7.肝活体组织检查评估肝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改变,监测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评估预后(Ⅲ)。

8.基础治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检查(Ⅲ)。

2009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报道

THEINTERNATIONALLIVERCONGRESSTM200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

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

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NAFLD除直接或通过促进并存的其他肝病进展,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细

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目前,NAFLD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但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其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2009年EASL年会关注的热点。

本届EASL年会的注册代表有七千余名,其中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台地

区)的代表有334人。图为壁报前的参会者。

流行病学和自然史

目前在全球普通人中NAFLD患病率高达20%~30%,在某些特定人

中则更高。

法国学者对421例肝移植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肝活检后发现,

NAFLD检出率为31.1%,其中29%伴窦周纤维化,3.8%为NASH。随访结束时3

例患者发生肝硬化。多元分析显示,肝脂肪变与移植后肥胖、他克莫司治疗、

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移植前的肝脏基础疾病(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

等密切相关。

法国另一项对156例肝移植患者随访5年的研究显示,这些患者的代谢

综合征(MS)发生率为51.7%,危险因素包括基础肝病为酒精性肝硬化、丙

肝肝硬化及移植前有糖尿病,但MS并不增加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

险。

另有学者对意大利南部一所学校512名学生(11~13岁,女性268名)

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NAFLD患病率为13%,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超重者

NAFLD患病率分别为38.5%和17.5%,体重正常者仅为4.5%。对性别、体质指

数(BMI)校正后,NAFLD组血清甘油三酯(TG)、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

数(HOMA-IR)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NAFLD可增加青

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韩国学者等采用CT检查3142名无损肝因素的皮下和内脏脂肪面

积,发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与性别、肥胖、TG、HOMA-IR

及内脏脂肪面积密切相关。

英国学者在伦敦进行的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的人出现

ALT水平升高,ALT水平升高除与肥胖、过量饮酒相关外,还与种族相关。

意大利学者对700名居民的饮食习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

进行的分析显示,NAFLD患病率为50.3%。NAFLD组采用地中海饮食者只占8%,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及高脂肪正常热量饮食者各占35%和57%。多元分析显示,

NAFLD与BMI、HOMA-IR和高脂、高热量饮食密切相关。

韩国学者报告,95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49%,糖尿病患

者脂肪肝患病率为66%。男性NAFLD患者载脂蛋白ApoB/ApoA1比值[比值

比(OR)为2.548]和TG水平(OR=5.134)显著升高。

以列学者报告,在23例家族性地中海热(FMF)患者中,肝活检显示,

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各4例,NASH相关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分别有5例

和6例,这些患者中只有4例合并MS,提示FMF与NAFLD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诊断

目前诊断NAFLD并不困难,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无创诊断NASH和评估

肝纤维化。

意大利学者发现,NAFLD儿童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血

清TG水平及肝组织炎症活动评分和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

波兰学者报告,NAFLD患者血清中一种新的细胞因子chemerin水平显

著升高,且与血清总胆固醇、血压、IR以及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土耳其学者报告,NAFLD患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水平显著升高,且

与BMI、HOMA-IR呈正相关,但apelin水平无助于区分NASH与单纯脂肪肝。

乌克兰学者的研究显示,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能预测糖尿病性NAFLD患者

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有学者报告,HOMR-IR、空腹血糖和糖尿病较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更

能预测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韩国学者报告了应用NAFLD指数[8×ALT/AST比值+BMI+(女性

+3,糖尿病+2)]筛选NAFL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土耳其学者报告,现有的诊断NASH的脂肪肝评估系统不够科学,因其

只是评价了肝脂肪变性、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的程度,建议将肝

纤维化程度纳入NASH评分系统。

台湾学者采用超声技术测定肝脏和右侧肾脏回声强度差异来定量评估

肝脏脂肪含量,该技术判断中重度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

84%,但不能明确肝脏是否有炎症和纤维化。

澳大利亚学者报告,磁共振及其质谱分析能精确评估肝脏脂肪含量,但

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可能会被低估。

治疗

NAFLD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运动为主的基础治疗、胰岛素增敏剂和

抗氧化剂治疗等。

日本学者对75例NAFLD患者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进行减重治疗,疗程

平均266天。结果显示,患者血清ALT、HOMA-IR及肝脂肪变程度均显著改善,

且ALT变化趋势能预测肝内脂肪含量的改变。

土耳其学者报告,101例NAFLD患者接受40个月的节食和运动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生化学指标改善,但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改善,部分病

例甚至出现肝组织学恶化,提示药物干预NAFLD的必要性。

意大利学者进行的一项为期6个月的吡格列酮(45mg/d)治疗NASH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接受吡格列酮治疗的NASH患者脂肪组织、

肝脏和肌肉的IR情况均有改善,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增高,

伴肝脏病理学指标改善。

然而,法国学者的临床试验显示,为期2~3年的罗格列酮治疗并不能

显著改善NASH患者的肝组织学损伤。

美国学者报告,降脂药非诺贝特和长效烟酸虽可改善NAFLD患者血脂紊

乱,但不能减轻IR和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法国18个中心所进行的一项大剂量熊去氧胆酸[UDCA,30mg/(kg·d)]

治疗126例NASH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为期12周的UDCA治疗能显著降低患

者肝酶水平,减轻乏力和肝区疼痛程度。更多研究结果也将公布。

罗马尼亚学者采用己酮可可碱和(或)UDCA治疗92例NASH患者。结

果显示,各治疗组患者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基线显著降低;联合用药组肝酶

下降最明显且伴有BMI减小,但HOMA-IR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无显著

变化;UDCA组和联合用药组肝脏炎症均显著改善,但仅联合用药组肝纤维化

程度改善。

德国学者应用胆汁酸磷脂化合物(UDCA-LPE,30mg/kg腹腔注射(2次

/周,2~4周)治疗NAFLD小鼠,结果显示,小鼠血清TG、总胆固醇和氨基

转移酶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减轻。

以列学者报告,一种新的脂肪酸胆汁酸结合剂(FABACS)可以增加游

离脂肪酸氧化和减少脂肪酸合成,从而降低肝脏TG含量。

意大利学者报告,水飞蓟宾-磷脂-维生素E复合物能减少NASH大鼠肝

脏解偶联蛋白2的过度表达和氧化应激,防止线粒体解偶联和能量耗竭,被

认为是很有前景的NASH治疗药物。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

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5

00~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

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到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可由单个碱基的转换(transition)或颠换(transversion)所引起,也

可由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所致。但通常所说的SNP并不包括后两种情况。

理论上讲,SNP既可能是二等位多态性,也可能是3个或4个等位多态性,但实际上,后两者非常少见,几乎可以忽略。

因此,通常所说的SNP都是二等位多态性的。这种变异可能是转换(CT,在其互补链上则为GA),也可能是颠换(CA,GT,

CG,AT)。转换的发生率总是明显高于其它几种变异,具有转换型变异的SNP约占2/3,其它几种变异的发生几率相似。Wa

ng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转换的几率之所以高,可能是因为CpG二核苷酸上的胞嘧啶残基是人类基因组中最易发生突变

的位点,其中大多数是甲基化的,可自发地脱去氨基而形成胸腺嘧啶。

在基因组DNA中,任何碱基均有可能发生变异,因此SNP既有可能在基因序列内,也有可能在基因以外的非编码序列上。

总的来说,位于编码区内的SNP(codingSNP,cSNP)比较少,因为在外显子内,其变异率仅及周围序列的1/5。但它在遗传性疾

病研究中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cSNP的研究更受关注。

从对生物的遗传性状的影响上来看,cSNP又可分为2种:一种是同义cSNP(synonymouscSNP),即SNP所致的编码序列

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翻译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碱基与未突变碱基的含义相同;另一种是非同义cSNP(non-synonymou

scSNP),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可使以其为蓝本翻译的蛋白质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改变常是导致生物性

状改变的直接原因。cSNP中约有一半为非同义cSNP。

先形成的SNP在人中常有更高的频率,后形成的SNP所占的比率较低。各地各民族人定SNP并非一定都存在,

其所占比率也不尽相同,但大约有85%应是共通的。

SNP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更适合于对复杂性状与疾病的遗传解剖以及基于体的基因识别等方面的研究:

1、SNP数量多,分布广泛。据估计,人类基因组中每1000个核苷酸就有一个SNP,人类30亿碱基中共有300万以上

的SNPs。SNP遍布于整个人类基因组中,根据SNP在基因中的位置,可分为基因编码区SNPs(Coding-regionSNPs,cS

NPs)、基因周边SNPs(PerigenicSNPs,pSNPs)以及基因间SNPs(IntergenicSNPs,iSNPs)等三类。

2、SNP适于快速、规模化筛查。组成DNA的碱基虽然有4种,但SNP一般只有两种碱基组成,所以它是一种二态的标

记,即二等位基因(biallelic)。由于SNP的二态性,非此即彼,在基因组筛选中SNPs往往只需+/-的分析,而不用分析片段

的长度,这就利于发展自动化技术筛选或检测SNPs。

3、SNP等位基因频率的容易估计。采用混和样本估算等位基因的频率是种高效快速的策略。该策略的原理是:首先选择

参考样本制作标准曲线,然后将待测的混和样本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根据所得信号的比例确定混和样本中各种等位基因的频

率。

4、易于基因分型。SNPs的二态性,也有利于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对SNP进行基因分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鉴别基

因型所采用的化学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DNA分子杂交、引物延伸、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连接反应、侧翼探针切割

反应以及基于这些方法的变通技术;(2)完成这些化学反应所采用的模式,包括液相反应、固相支持物上进行的反应以及二者皆

有的反应。(3)化学反应结束后,需要应用生物技术系统检测反应结果。

泽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效及作用机理

1

研究

消膏转浊法逆转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2

董柳

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

中药复方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

3

石磊

学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浆及血小板磷脂脂肪酸

4

徐阿梅

的相关性研究

清肝调脂饮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

5

王海彬

及机制研究

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SD大鼠

6

陈玉翠

CYP2E1mRNA的调控

肝脂清多靶点调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作用机

7

李勇

基于聚类、因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NAFLD

8

张涛

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

昆藻调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

9

张慧

效观察学

广州中医药大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多指标研究李娟娟

抵抗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关系

11

刘蓉

研究

葫芦巴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

12

张瑜

作用

血脂康联合有氧运动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13

姚宗良

患者血清中TNF-α、TGF-β1水平的影响

青岛大学2006-09-20硕士

新疆医科大学2006-05-01硕士

兰州大学2007-03-01硕士

2008-04-01硕士

广州中医药大

2009-04-01硕士

广州中医药大

2008-04-01硕士

山东中医药大

2005-04-20博士

浙江中医药大

2009-03-01硕士

山东中医药大

2007-04-20硕士

浙江大学2007-05-01硕士

广州中医药大

2008-04-01硕士

北京中医药大

2007-06-01博士

洪学智浙江大学2006-06-01硕士

14

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邢凌翔华中科技大学2006-04-01博士

普罗布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线粒体的影

15

卢彩平

柴蒌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

16

黄宁宇

研究

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

17

刘晓彦

CYP2E1、PPARa基因表达的影响

河南中医学院2006-04-30硕士

北京中医药大

2007-05-01硕士

天津医科大学2008-05-01硕士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

18

王润红

的临床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2006-04-25硕士

19

芪茵颗粒处方筛选李燕玲新疆医科大学2008-04-01硕士

20

上页下页

共有记录247条

番茄红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魏来重庆医科大学2005-05-01硕士

肝脂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影响的研

2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胰岛

22

赵兴国

素抵抗及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类似物的药动学和

23

崔明霞

抗代谢综合征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体

24

徐光耀

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性和有效性

25

吕清国

临床研究(肝气郁滞、湿热内蕴证研究)学

山东中医药大

26

电针夹脊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王宁

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文献评价及示范性

27

耿涛

研究设计

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

28

郭峰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29

郭琳

的临床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2008-04-20硕士

新疆医科大学2008-03-01硕士

中国中医科学

2009-05-25硕士

2008-04-10硕士

长春中医药大

2009-04-01硕士

福建中医学院2008-05-01硕士

兰州大学2009-05-01博士

山西医科大学2008-05-20硕士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

2008-04-01硕士

3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谢金萍中医文献杂志2008-06-25期刊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

31

王慧超

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张伟广;宋晓飞;张

临床医药实践

32

金蟾疏肝散治疗140例脂肪肝患者临床观察月铭;顾月珍;胡金

杂志

运动和大豆多肽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形成

33

邓玉强

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扬州大学2007-05-01硕士

2008-04-25期刊

汕头大学2008-05-01硕士

34

肝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吴栋山西医科大学2008-03-05硕士

宝干胶囊联合绞股蓝总甙片治疗大鼠NAFLD

35

李旭鸿

的实验研究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

36

冯雯琪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非酒精性脂

37

仇海乐

肪性肝炎的关系及药物研究

两种药物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

38

代东伶

效观察及其分子机制探讨

一种治疗中心性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

39

王文健

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王文健2009-09-16专利

重庆医科大学2004-04-01硕士

山西医科大学2009-03-10硕士

重庆医科大学2009-05-01硕士

兰州大学2009-04-01硕士

4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尤文君吉林大学2006-04-08硕士

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

素抵抗的影响

泛中医论

坛·思考中医2

涂燕云;陈枝俏;许

4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现状

中医的特和

优势论文集

006——经典2006-11-01会议

郭红梅新疆医科大学2008-03-01硕士

43

华夏小葱制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朱旭湖北中医学院2008-05-15硕士

真菌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

44

张桂灵

脂肪肝作用研究

藻酸双酯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

45

段雅乐

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分析及

46

朱振

其海狗油疗效的初步观察

涂燕云;陈枝俏;许中国医学文摘

47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现状

剑(内科学)

2006-04-30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2007-05-01硕士

中国医科大学2006-05-01硕士

重庆医科大学2005-05-01硕士

48

肝脂消颗粒剂抗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究宫成军辽宁中医学院2005-04-01硕士

RNA干扰抑制细胞素P4502E1基因表达及

49

徐芸

降低诱导剂肝细胞毒性的研究

复方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研究

50

刘晓红

—对氧化应激反应及肝CYP2E1表达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

51

肝脂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冯宇

银杏叶提取物对细胞素P4502E1表达的抑

52

陈宏超

制作用

郑州大学2007-05-01硕士

2003-06-01硕士

天津医科大学2004-05-01硕士

郑州大学2005-05-10博士

瘦素对脂变人肝细胞TG的含量及PPARα、

53

谭英征

CPT-Ⅰ、LPL表达的影响

李俊峰;汤绍辉;杨

54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胆石症的关系

冬华;杨见权

白洁;史美嫒;白云世界华人消化

55

中药汤剂联合UDCA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驰;闫素珍;赵利杂志

第二届全国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

56

展玉涛

展化学术年会论

文集

实用肝脏病杂

57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治疗进展邵亮;韩真

陈芳超;郭姣;杨超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

58

燕;龚梦鹃;卢晓萍;

影响

唐春萍

符思;高敏;王微;中国现代医药

59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韩春生

降脂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互结

60

上页下页

共有记录247条

李丽青

型)的临床研究学

杂志

湖南中医药大

2006-05-01硕士

2008-05-25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

2009-04-15期刊

2006-04-18期刊

工肝及血液净

2005-09-01会议

2005-03-15期刊

广东医学2006-07-10期刊

南华大学2007-05-01硕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