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法国白兰地价格)

702・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月第12卷第5期J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2010 Sept,12(5)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苏晓丽 张雪红 付传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瘀斑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633(2010)05—702—02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 

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临床上行皮下注射经常会出 

现皮下出血致腹壁瘀点、淤斑甚至硬结等现象,引起患者的紧张 

和担忧。为了探明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报告 

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3—6月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 

68例,男48例,女2O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不稳定型心 

绞痛患者4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46例。平均每人注 

射14针,早晚各1次,共注射952针,其中有320针腹壁出现不 

同程度的皮下瘀点、瘀斑甚至硬结。面积小于1.0cm X 1.0em 

28针(皮下出血直径大于lmm以上,包括有皮下硬结者为阳 

性) J,大于1.0cm×1.0em 292针。2009年7~lO月采取改良 

方法后,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62例,男4O例,女22 

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40例,平均每人注射14针,共注射 

868针。其中有26针腹壁出现皮下瘀点、瘀斑,面积小于1.0em 

X 1.0em。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改良后的注射方法可明显减 

少皮下出血及瘀斑的发生。 

2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瘀斑的原因 

2.1注射的角度及深度不当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瘀斑 

与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有关,进针过深易使药液进入肌层。肌层 

毛细血管丰富,易形成深部血肿,机化后形成硬结;进针过浅则 

使药液渗透到皮内易引起疼痛及出血。捏起腹壁皮肤呈皱褶垂 

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及淤斑的发生,因捏起部位皮下间隙增 

大,损伤组织少,便于药物扩散;拔针时棉签轻压针刺下方,减少 

了药物的外溢。传统的皮下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O。~40。角,针 

头斜面通过真皮组织层的距离长于垂直法,易引起疼痛;且涉及 

损伤的部位较多,如不慎刺入血管,拔针后只按压针眼处而未同 

时按压血管损伤处,易致皮下出血及瘀斑 j。 

2.2按压方法不当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是造成局部皮下出 

血瘀斑的重要原因。按压时间过短容易引起皮下出血。正常人 

的凝血时间为3min,所以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rain。如 

在血液未凝固前停止压迫,则会造成出血,出血时间越长,瘀斑 

面积越大。对于合并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皮下出血特别是较大面积腹壁瘀斑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同时 

对护士工作产生不信任感。 

2.3注射因素针头斜面带入药液,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 

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 

血,导致局部皮肤瘀斑。注射间距过短,随机轮换注射部位易致 

在一个部位重复注射,增加了局部皮下组织中药物的浓度,从而 

也增加了皮下出血腹壁瘀斑的机会。针头粗对皮肤毛细血管的 

损伤也大,易引起局部皮下出血及瘀斑;推注速度过快,使注射 

到局部皮下的药液浓度过大而引起出血瘀斑。 

3预防及护理 

3.1垂直皱褶法注射注射时避开皮肤硬结、破损、瘢痕、有斑 

有痣、小血管及皮肤淤血处。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示指、拇指 

以5—6cm捏起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一皱褶,右手以 

握笔式持针不排气,针头向下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 。根据患 

者皮下脂肪厚度选择刺入深度,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固定注射 

器,拇指和示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将药液慢慢 

注入,注射完毕针头停留3~5s,垂直拔针,放松皮褶 。注射后 

避免揉搓和热敷以免血管扩张引起出血。垂直皱褶注射法使针 

头易固定,保证了注射深度;使捏起部位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 

曲,不易受破坏;捏起部位皮下间隙增大,易于药液扩散;使捏起 

部位与肌肉层隔开,防止针头刺人肌肉层毛细血管,有效地减少 

了皮下出血及瘀斑的发生。 

3.2增加按压时间 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有关。 

正常全血凝固时间(ACT)为80~120s,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患者ACT值是正常的1.5~2倍,加上一定力度的压迫,从理论 

上分析3min可以使血液凝固,如果在血液未凝固之前停止压 

迫,则会造成出血,出血时间越长,出血面积越大。所以注射完 

毕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或棉签以指腹按压在穿刺点上,时间不小 

于3min,力度以皮肤下陷lem为准,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 

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对药物代谢排泄 

率降低,比其他人更易发生出血,所以老年患者以及合并使用 

抗凝剂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局部压迫时间,以5~6min为宜‘。 。 

3.3注射针头不带药液根据一次性注射器内头及针头残 

留量为0.07—0.08mL的原理 】,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注射器内 

少量空气法即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 

0.07mL空气,克赛、希弗全等预装药物注射器的设计中,针筒内 

有0.1mL空气,注射前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 

不再需要排气,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 

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但使药液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了注 

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 

起的局部瘀斑形成 。 

3.4规律轮换间隔注射LMWH皮下注射局部浓度高,对局部 

毛细血管壁有破坏作用,易引起出血。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 

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以脐上下5em、左右 

10cm内范围(脐周lcm以外),可建立1张治疗卡,治疗卡上设 

计LMWH轮换注射部位图,以患者脐部为中点,作“十”字线,将 

腹部分成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范围内顺时针方向上下错开标 

上A、B、C、D四个不同部位。注射时按照图上标明的位置自患 

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4个象限顺时针轮换进行,即从 

1A开始到2A、3A、4A、1B、2B…….依次循环到4D,每次注射后, 

护士在治疗卡上相应部位注明日期、时间并签名。有规律地轮 

换注射部位,保证了患者脐周4个象限每48h才能注射1次,而 

且每个象限内2次注射相距2em左右,1个疗程内不会在同一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月第12卷第5期J Noah China CoM MedieM Unive ̄ity 2010 Sept,12(5) ・703 

 徐秀丽,朱秀勤,邢攸红,等.低分子肝索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 

部位重复注射,这样皮下注射后局部药液浓度较低,使出血发生 

[5]

率降低 。 

3.5选择细小针头缓慢注射选择细小针头缓慢推注,针头以 

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 

[6] 李文玲,卢妙.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 

双斜面设计、锐利、穿透阻力小为佳,并以厂家专用配套注射器 

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6):438 

为首选。推注速度一般以45s为宜,推药速度过快,使注射到皮 

[7]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J].护 

下的药液刺激局部毛细血管而引起出血 。 

理研究,2002,16(1):9 

[8] 张芳.尤尼舒致局部皮下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 

参考文献 

[1] 马芙蓉,贺春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腹部淤血情况的观察[J].介 

研究,2oo7,4(1):58 

入放射学杂志,2004,12(2):227 

[9] 张华,倪琴,吴歆华.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手法减少皮下淤血 

的护理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96 

[2]霍家玉,霍之英.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两种进针法护理体会[J]. 

[1O]开月梅,石兰萍,刘颜.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轻低分子肝素注射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3):240 

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9):3 

[3]刘艳杰.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新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 

[I1]姚建红,苗华丽.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新进展[J].全科护 

2009,22(8):1014 

理,2008,6(11):3100 

[4]吴晓芸,蒋欢欢,董树谊,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改进[J].河 

(2010—05—13收稿)(岳静玲编辑) 

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6):55 

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 

叶小平 邹文珍赵春娟 

(宁夏医科大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宁夏银川750004) 

[关键词]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护理 2.2灌注前准备灌注前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手术的时间、方 

[中图分类号]R 473.73[文献标识码】B 

式、有无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性症状;膀胱灌 

[文章编号】1008—6633(2010)05-703—02 

注前3b嘱患者少饮水或不饮水,减少尿液生成,以减轻灌注液 

停留过程中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作用,并使药液在膀胱内停留较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以上为表浅性 

长的时间而充分发挥作用。化疗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会阴部皮肤 

癌。目前,治疗膀胱癌主要的方法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定期 

和有较强的刺激性,要加强保护,灌注前排空膀胱;配化疗 

行膀胱内灌注化疗。2006~2009年,我们对198例膀胱癌患者 

药物时护士要注意自我保护,采取戴双层胶手套等防护措施。 

行灌注化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3灌注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消毒铺巾。选择合 

1资料与方法 

适的一次性导尿管,用消毒液状石蜡充分润滑后,行无菌导尿。 

1.1一般资料本组198例,男156例,女42例;年龄25—83 

放净尿液后连接装有灌注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膀胱后,将 

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全部病例均接受了丝裂 

导尿管末端提高,再注入10mL空气,以免药液残留在尿管内, 

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有3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或下腹部不 

气体还可使膀胱壁扩张,有利于药液与黏膜充分接触 。然后 

适,1例发生肉眼血尿,复发3例。随访1~3年。 

钳夹尿管轻轻拔出,防止化疗药物损伤尿道,甚至狭窄。灌注完 

1.2方法5例肿瘤多发的患者术后24h内即进行首次膀胱灌 

毕,患者平卧15min后,协助其依次取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各 

注化疗,其他肿瘤单发的患者术后5天开始进行膀胱内灌注丝 

15min,再重复上述过程1次,共卧床2h,使药液与膀胱黏膜广泛 

裂霉素治疗。常规消毒外阴及尿道口,以无菌操作置导尿管于 

接触以充分发挥药效 J。灌注2h后患者可自行排出药液,并嘱 

膀胱内,排空尿液后,以生理盐水30—40mL加丝裂霉素 

患者排药后应多饮水。当天饮水量不少于3 000mL,加速尿液 

20mg 0 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再用10mL空气冲注尿管内残留的 

生成,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作用,使排出尿液内的药物浓度 

药液,而后钳夹尿管轻轻拔出,保留2h再排尿。每周1次,共8 

降低,减少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 

次,然后改为每月1次,满1年后每3个月1次,连续1年。灌注 

2.4灌注后的护理每次灌注后注意观察尿量、尿,询问患 

期间复查B超及膀胱镜,每3个月1次,1年后改为每6个月1 

者的直觉症状。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多 

次,至术后2年。 

为化学性膀胱炎,可适当延长灌注时间或减少剂量,或之后可在 

2护理 

膀胱中灌注20%利多卡因胶浆20mL加地塞米松5rag、d一糜蛋 

2.1心理护理膀胱肿瘤患者由于术前血尿,给患者造成恐惧 

白酶1支,每天1次至症状消失,严重者可暂停灌注。另外,还 

心理,手术创伤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膀胱灌注持续时间 

需嘱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少食油炸、烧烤及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长达2年,部分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对治疗有抵触,情绪波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加强营养。忌烟酒,适量活动,以增 

动较大,甚至丧失了康复信心。护理人员针对上述特点,耐心向 加机体抵抗力,适量增加汤类食物以增加尿量,减少尿道炎症。 

患者介绍膀胱灌注的必要性,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成功的病例, 

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 500mL以上。护士或家属要经常提 

只要能够坚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一 

醒患者及时排尿,养成经常排尿习惯。 

定能战胜疾病。为了提高患者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我们请治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治疗膀胱 

愈的患者介绍体会,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解除患者 

癌,其目的在于消除残余病变或原位癌,防止肿瘤的深层浸润, 

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治疗的信心。 

降低或延缓肿瘤病灶的复发,减少膀胱根治性切除,从而提高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