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022年5月11日发(作者:狗狗眼屎多)

光明中医2010年2月第25卷第2期 CJGMCM February 2010.Vol 25.2 ・337・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史良平 李志萃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 

王亿平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8)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综述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2.10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02—0337 ̄2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简称慢性肾炎, 

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临床 

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尿异常,然后缓慢持续进 

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致慢性肾衰竭…。本文就 

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虽无CGN的病名,但从其病程经过及临床证候特点来看 

该病属于祖国医学风水、肾水、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李碧 认为脾 

肾亏虚为慢性肾炎病机之本,由于本虚,又易招致外邪,并可产生水湿、 

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王永钧 认为 

其病因缘由风湿之邪侵肾。风湿来源有内外两途经:由外而至者,以往 

都有风、湿、热邪侵袭肺、皮肤、肠道的病史,以后热邪虽去,但风湿余邪 

未能尽除,继而乘虚内扰于肾;或由内而生者,多因三焦气涩,脉道郁 

闭,或肝阴(血)不足,或脾运不及或肾气号虚所致。但总因内外因互动 

者居多。刘明 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正虚邪实有关,正 

虚为本,邪实为标,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症。正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 

三脏之虚,而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邪实是指诱发因素和病理产物,可 

分为湿、热、毒、瘀四种。叶任高 认为血瘀是本病持续发展和肾功能 

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瘀之产生乃因外伤或感受外邪、各种出血、情 

志内伤、久病正虚等,影响气血或血脉的正常功能,使血行不畅,甚则瘀 

塞不散,而形成瘀血之症。曹恩泽 认为,本病常有机体卫外失固,风 

邪风湿等外邪趁虚而人,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失畅,导致气 

血运行失常,水液不循常道,湿浊水毒内蕴,形成水湿、湿热、血瘀等诸 

多标实之证,日久而致脏腑虚损,病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并逐渐加 

重,甚至出现水气凌心射肺等危重证候。由此得出正虚邪实是CGN的 

主要临床病机,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 

切相关。 

2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在对CGN的临床治疗中,各 

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其分型有着不同的体会。王国三【 遵循 

“治病必求其本”,慢性肾炎病本在肾,当无可非议。但本脏与相关脏腑 

的依存制约关系,直接影响到疾病的稳定、发展和转归这些病理变化也 

是有规律的,也应视为本。王老认为当分为4型:脾肺气虚湿阻型、脾 

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虚衰型。于家菊l8 认为慢性肾炎是一复 

杂、多变的疾病,证型变化多端,本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大致归 

纳为以下4型:肾虚兼瘀,夹热毒和湿热;脾虚兼瘀,夹湿热和热毒;气 

阴两虚兼瘀,夹热;湿热瘀阻。杨成志等l9 将本病分为水肿、蛋白尿、血 

尿、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六大类进行分型,认为水肿是脾虚湿阻型 

为主,蛋白尿是肾虚血瘀型为主,血尿是脾肾两虚型为主,高血压是脾 

虚湿阻和肝肾阴虚型为主,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脾肾阳虚水毒潴留型为 

指导教师 

主。高坤等 0_对177例慢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探讨, 

从证型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其中 

肾虚为本虚证的基木表现,在肾虚的基础上兼有肺脾肝脏的不足,随着 

观察时间的延长,本证变化不明显。在标证上,湿热和瘀血最为多见, 

且湿热瘀血表现明显者,多伴有大量蛋白尿、感染等。随着观察治疗时 

问的延长,湿浊、水湿等证明显减少,但湿热和瘀血证所占的比例仍较 

高,其中瘀血最为顽固。熊伟等…J对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分布 

规律进行探讨,湿热证出现频次居首,共58例,发生率为40.8%,其后 

依次为湿浊证35例(24.7%)、血瘀证32例(22.5%)、水湿证l4 

(9.9%)、感证3例(2.1%)。 

3辨证论治 

胡顺金等 根据“脾虚、湿停、血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基 

本病机特点,采用健脾行水化瘀为主方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肾康冲剂(药 

用: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益母草等)治疗慢性肾炎,临床 

结果显示,肾康冲剂使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显著降低,明显消减尿蛋白 

及提高血浆白蛋白浓度。于洪伟ll 根据基本病机并与辨病相结合,采 

用补气健脾、固本益肾、活血利水法,自拟芪坤萸术汤为基本方治疗。 

药用:黄芪、益母草、山茱萸、白术、丹参、菟丝子、茯苓、石韦。叶传 

惠 认为湿热是导致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常见因素,故多以清热化湿为 

主进行治疗,自拟叶氏消白Ⅱ号方化裁,药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蔻 

仁、法半夏、黄芩、栀子、龙胆草、茵陈、地龙、僵蚕、全蝎、芡实、金樱子。 

若湿热明显,则加滑石、车前草等。刘平夫 认为本病病理演变过程 

中,脾气亏虚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因素,脾虚日久,久病及肾,进一步发展 

则导致脾肾两虚。故采用益气复肾汤(药用:黄芪、当归、茯苓、白术、山 

药、芡实、陈皮、枸杞子、石韦)治疗慢性肾炎患者30例,有效率为80%。 

叶任高-l 认为慢性肾炎自始至终有血瘀存在,血瘀是本病持续发展和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创立了活血化瘀方,药用:川芎、桃仁、 

红花、地龙、赤芍、丹参。郑建军” 用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56例,药用:人参、黄芪、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五味子、茯苓、 

泽泻、益母草,结果总有效率88.68%。周恩超¨ 以健脾益肾补气固涩 

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120例,药用:党参、生黄芪、白术、怀山药、生 

薏苡、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桑寄生,结果总有效率达88.33%。 

4特殊疗法 

章颖等_l 针灸治疗慢性肾炎53例。取穴:主穴①大椎、肩髑、曲 

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阴陵泉、肺俞、水分。②合谷、太冲、曲池、血海、 

三阴交、曲泽、委中、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肺俞。配穴:尿闭者加水道、 

关元;肿者加水沟;尿血者加大敦;咳嗽者加尺泽、太渊;腹胀便溏者加 

天枢;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中脘;心悸失眠者加神门、内关。治疗结果示 

痊愈47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白秀庆 

等 穴位外敷合内服治疗慢性肾炎30例。内服愈肾汤,药用生黄芪、 

炒白术、炒白芍、茯苓、蚕砂、芡实、菟丝子、蝉衣、莲须、米仁根、仙鹤草、 

芝麻根、桑寄生。同时,外敷慢肾膏。该膏组成:红花、苍术、接骨木、制 

大黄、紫荆皮、白芷。上药分别打成细粉,过120目筛,再混合后用 

・338・ 光明中医2010年2月第25卷第2期 CJGMCM Februa ̄2010.Vol 25

2 .

1.9%氮酮溶液调和成膏药。每次所用药粉为40g,外敷于双侧肾俞及 

关元等3穴。结果示:3O例中完全缓解7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12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李砚田等【 “针灸并用配合温肾行水汤 

治疗慢性肾炎31例。自拟温肾行水汤水煎服。药用:生姜、白芍、山 

药、山茱萸、肉桂、附子、牛膝、泽泻、自术、茯苓。小便清长量多去泽泻 

加狗脊,心悸气促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五味子。针刺取中脘,四满 

(双)。隔饼灸用附子、红花、木香、茯苓等药适量研磨成粉,加黄酒适量 

调匀,固定于气海、中极、中脘、阴陵泉(双)穴上。结果显示:治愈19 

熊伟,王小琴.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中国中谣医 

结合肾病杂志,2008,12(9):1086 1088. 

胡顺金,曹恩泽,王亿平,等.肾康颗粒剂对慢性肾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2):140.141. 

于洪伟.芪坤萸术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46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 

药,2007,27(2):8-10. 

刘玉宁,郭立中.叶传惠教授审因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证经验 

[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7(9):569.570. 

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5实验研究 

卞勇等 探讨针灸结合中药对慢性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能降低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 

平;抑制炎症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 

化。伍小波等 观察昆明山海棠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昆明山海棠能显著降低实验动物24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尿素 

氮、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改善肾功能及 

肾小球的病理变化。熊伟等_2 ]观察肾炎康复片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AN)诱导的大鼠慢性肾病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肾炎康复片能明显 

抑制大鼠大量尿蛋白排泄,提升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改善脂代谢 i ; ; 

紊乱,降低血清尿素氮,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田耘等[¨ ¨ H :2 ” 25 以动物模型的 

方法观察具有温阳化瘀作用的安肾方大、中、小剂量组对慢性肾炎高凝 

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高凝状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大剂 

量组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解建国等[26 进行了中药慢肾I号方对系膜 

增生性肾炎小鼠模型的自由基损伤及免疫病理学等超微结构的干预作 

用的研究,认为慢肾I号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6结论 

从目前研究来看,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肺、脾、肾,其中 

尤以肾虚为主,同时影响心肝,以及阴阳气血俱虚;标实为许多诱发因 

素及病理产物,诸如风寒湿热疮毒瘀血和水毒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肾 

炎方法多样,中药内服外治针灸等治法疗效较为肯定,多种方法配 

合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治疗规范, 

目前,报道多为临床疗效观察及经验总结,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流行 

病学及循证医学方面的全面系统研究。同时,应加强对治疗方药的药 

理学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理学作用机理,筛选出符合 

临床有效、简便的中药制剂。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c 2] 吕允涛,李青,刘晶.李碧辨治慢性肾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7,25 

(12):845—846. 

[3] 王永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风湿证候[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12(8):683-685. 

[4] 丁宁.刘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摭拾【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4(22):16・18. 

[5] 陈国姿,田锦鹰.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J].中华中医药 

学刊,2008,8(26):1747—1748. 

[6] 梁晓平.曹恩泽治疗慢性肾炎经验简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 

‘ (5):388. 

[7]王洪林,张雪红,王国三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J] 江西中医 

药,2005,272(36):8-9. 

c 8] 韩履棋.于家菊教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 

志,2005,6(7):21. 

[9]杨成志,吴喜利,乔成林.慢性肾小球肾炎病证合治临床探讨[J].陕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2,25(1):42-43. 

[10] 高坤,孙伟,周栋,等.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J].江苏 

中医药,2008,40(6):33.35. 

仇志错,刘平夫.益气复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O例[J].吉林中医药, 

2006,26(1):380—38I. 

陈国姿,田锦鹰.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J],中华中医药 

学刊,2008,8(26):1747-1748. 

郑建军.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5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2,9(8):35. 

周恩超.健脾益肾补气固涩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120例[J].云南中 

医中药杂志.2000,21(I):I8 

章颖,李坷.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3例[J].新医学学刊,2008,5 

(8):2O. 

白秀庆,钱立明,石蕴玉.穴位外敷合内服治疗慢性肾炎30例[J].浙江中 

医杂志,2003 6(11):436. 

 [ 李砚田,田永波,王新奇.针灸并用配合温肾行水汤治疗慢性肾炎31例 

[J].中国社区医师,2007,11(9):93. 

卞勇,庄凤华,张良,等.针灸结合中药对大鼠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的研究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1):20. 

伍小波,罗先钦,徐嘉红.昆明山海棠治疗大鼠肾毒血清型肾炎的实验研 

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636-639. 

熊伟,李平,王彬,等.肾炎康复片改善大鼠慢性肾损害的作用观察[J].中 

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4):30. 

田耘,程小红,胡俊鸿.安肾方对免疫复合型肾炎大鼠高凝状态的影响 

[J].陕西中医,2007,28(4):496-497. 

解建国,陈智颖,许小曼.慢肾I号方对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分子等 

超微结构干预的对照性研究c 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384 

386. 

(本文校对:庞眷渝收稿日期:2009一O8—19)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 

施汉章名医工作室揭牌 

本刊讯 据李友山报道: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 

“施汉章名医工作室”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揭牌。 

这是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以来首个中医外科名医工 

作室。 

北京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出席揭牌仪式,希望通过建 

立名医工作室。继承施汉章的独特外科临证思想,挖掘丰富的 

中医外治经验和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中医外科临床人才,弘扬 

中医外科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杨博华教授汇报了施汉章 

教授的外科学术思想和工作室建设思路。 

施汉章出生于1922年,江苏启东入,1962年调至东直门医 

院并创立中医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0被确定为 

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在临床上,他汲 

取外科“正宗”、“全生”、“心得”三派精华,结合当今医学新进 

展,内外治并重,研制了几十种外用制剂,效果显著。擅长治疗 

下肢难愈性溃疡、皮肤疮疡、周围血管、肠、腺、男科等外科 

疑难杂症。 

(建字彦知辑l 

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