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人生的退出机制你拥有吗 干了这一杯鸡汤吧

死亡我们都在害怕,也许是害怕无法弥补遗憾,也许是还有事情没有完成,也许更多是害怕那虚无,失去意识。

死亡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话题,好像又不远。比如前不久的杭州杀妻案,亦或是身体哪里不舒服的时候上百度一查,总觉得自己到了癌症晚期等等。

对于很多人来说,死亡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大部分人会选择避而不谈。事实上,谈论生死可以让我们以更丰富更清醒的的方式重返人生。

01 我们为什么恐惧死亡?

心理学家津巴多在《津巴多的时间心理学》把时间分为“过去”、“未来”和“超未来”。过去的过去了,未来是指从现在到死,而死后的时间是超未来。科学解决的是未来的问题,宗教和哲学解决了超未来的问题。

1.因为对死亡无能为力

这种绝望感被一代一代压抑在人们集体潜意识的最深处,形成了巨大的的、不可逆的、及其无助的无力感。

就算今日科技高速发达,也只能暂时缓解生命,却不能解决死亡。

还有另外一种更不可控的是不知道自己何时死亡,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亡。

2.因为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

这种死亡恐惧最常见,很多濒死的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满是懊悔,后悔还有很多自己原本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觉得自己的人生过得不值得。

人生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因为害怕死后的未知

对于已知的事情,恐惧是相对少很多的,因为我们知道能有办法去解决。

不过对于未知的世界,特别是死后的未知,不知道传说中的奈何桥是否真的存在。自己能去的地方是美好的天堂还是恐怖的地狱,亦或是其它我们不知道的,我们的办法能否应付得了。

无法跨越的死亡恐惧,我们不敢、不能、不好意思提——谁都知道它的存在,就是没人敢提。

西方谚语说:看得见的魔鬼比看不见的更可怕。越不提越糟糕。

中国人的医疗费用有75%都花在了领中签的3个月生命维系上。如果我们能更加放得开聊生死,会不会让自己离开世界前的生活治疗明显提高?

其实更大的损失不是在生命结束前的阶段,而是每一个恐惧的“现在”。

比如人到中年,突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活成了自己年少时最不屑的那种庸碌之辈,于是中年危机爆发了,这是死亡焦虑;

比如当一事无成的我们把焦虑传导给孩子,给他们报培训班一掷千金,从未考虑过是否合适,,自己省着花钱,这是死亡焦虑。

这种焦虑蔓延在你人生的每个阶段,成为生命的底色—— 你害怕自己没真正活过,就死了。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打过一个比方:“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视骄阳,找到自己的人生退出机制。

02 找到自己的人生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和盈利是一样重要的,最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变现?做不好该怎么清算?想好了,就会认真活好每一个当下。

1.活在当下

当你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对未知的事情不要过于憧憬和迷茫。对未来过多的展望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状态下。

活在当下是要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面对的事情,不逃避不退却,走好每一步才能更好的到达要去的远方,也能很好缓解当下的焦虑。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里提到过死亡给他的7个学分。

1)健康无价;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4)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5)经得住诱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7)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为什么?

2.做你想做的事情

趁年轻,看看什么自己想做但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没有钱,先列一张清单,然后分时间去完成。一周逛家周边的美食,一年有一次长途旅行等。

以下为大学生的遗憾排行清单,你的呢?

3.做点大事,找到人生的意义

生命很短暂,脆弱又渺小。

中年危机的爆发也许是青年时什么都想要,导致精力分散,不如找到一件自己想要完成的大事。

这一杯鸡汤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就这么着吧,小编是不怎么害怕,也懒得去想,希望是离自己很远很远的事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