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苦的食物都能去火吗?具体什么情况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坊间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证这些流言的真实性,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真事。在这里,小编必须提醒大家,凡事不能片面的听取别人所说,一定要确实有了官方证实才能相信。

苦去火

  常常有人捂着嘴蹙眉,或是嘴唇起了泡,别人见了就会说“上火了啊!”。“上火”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这两天烦躁,上火!”,饭桌上谆谆告诫:“少吃点辣的,容易上火!”甚至广告词也离不开这个:“怕上火,喝###!”

  人人怕“火”,各类去火药品、保健品热卖,大有“火”遍大江南北之势。这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中医专业术语“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是“火”?有了火又该如何败火?大家推崇的苦味败火法又是否有效呢?

20190830093325_5c4d88.jpg

民间常说,秋燥的一大表现就是“上火”

  我们祖先很聪明,造出的字是象形字,上火的“火”取自于熊熊而烧的火焰。按照中医的说法, “火”是一种病因,是阳气的一种,这种人体内看不见的火平时无害,一旦人体内的血液、唾液、汗液等阴液出现不足,无法抗衡于体内阳气时便会升腾而起,致使人体出现火热现象,祖先称之为“火邪”,它分为心火、 肝火、胃火、肺火、肾火等,一个“火”字千变万化, 因其引起的症状更是多种多样:无论外科还是内科均有存在,低热、盗汗、心烦、口干、口腔溃疡、小便短赤、心烦易怒是心火;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是肺火;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口苦、大便干硬是胃火;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是肝火;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是肾火等等。

  看到这里是不是心生恐怖?原来上火导致的不仅仅是长痘痘和肿痛,还有这么多的症状,赶紧想想办法败败火!于是苦味食物现身了。

  我们中国人把味道分为五味——"酸、辛、苦、咸、甘",有人爱吃酸,有人嗜辛辣,有人偏爱甜食,还有人喜咸味,然而,苦应该是最不受欢迎的了,很少有人爱吃苦味。但是和败火联系起来之后,苦味竟然迎来了它的春天。

  中医学认为,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有着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功效。对此,现代医学进一步延伸,苦味在调味助消化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夏天的时候,容易被上火缠身,很多人都会买来几根苦瓜凉拌清炒食用败火,而欧洲人在宴会前喝的开胃酒,也带着淡淡的苦味,可以增强人的食欲。

20190830093326_6046a3.jpg

苦瓜是最常说的“降火食物”

20190830093326_6355e5.jpg

苦丁茶也常常被用来降火

  对于“苦味食物”这种纯天然的败火佳品,人们很是青睐。于是为了防止上火开始常常食用苦瓜、苦菜、苦丁茶等苦味食物,却引起了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泄泻等一系列的副作用。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并不是人人能吃得了苦的!苦味食物大多属于寒性,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比如老人和小孩的脾胃较为虚弱就不适合多吃苦味食物。同理,脾胃虚寒、腹泻的患者也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不仅如此,即使你能吃得了苦,也不一定能换回来“不上火”的甜!吃个苦味蔬菜瓜果,就能“败火”?才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要清楚“苦味食物”的概念,之所以称它们为“苦味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某些苦味的化学成分,苦的味道就是这些化学成分造成的。苦瓜之苦,让它有了“苦味之冠”的称号,医学上表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癌症的病人来说,常常食用苦瓜,对病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芹菜也属于苦味食物,其所含的芹菜苷有降血压的作用。莴苣、仙人掌也列属于苦味食物之类,这些对人体都有益处。

  然而,对于某些苦味食物则得小心提防,它们所含的是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不成熟的甜瓜瓜蒂和根部是略带苦味的,这个苦味是所含的甜瓜毒素造成的,若是不小心食用则会引起胃疼、呕吐、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带有苦味的黄瓜也可能含毒素,一定要慎食。

  其实上火并不可怕,对付它很容易。

  首先,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情,忌情绪大起大落,忌焦躁不安。

  其次,要注意调控饮食。上火后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以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品为主;尽量不吃油炸、煎烤、熏制食物;尽量不放葱、姜、生蒜、花椒、辣椒等辛辣调味品。

  另外,要多喝水,因为水不仅能补充机体上火而消耗的水分,还能帮助排除毒素,不要喝碳酸饮料、咖啡、烈酒、浓茶。

  切记平日里不要滥用中药补品及煲汤进补,不暴饮暴食,注意节制。上火症状较轻时,可以适当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来败火,如新鲜绿叶蔬菜、梨、橙子、藕、黄瓜、莲子、豆腐、芹菜、冬瓜、丝瓜等;若是严重则可以适当服药,但注意谨遵医嘱。

----------------------------------

  参考文献:

  《巧吃味苦败火的食物》,吕田,《中国食品》,2014-02-15;

  《“吃苦”也有讲究》,王志胜,《健康时报》,2007-05-24;

  《夏季食“苦”五误区》,王木,《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2-07-02;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