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葡萄干含促干剂,真不能吃了?真实情况是怎样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流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辨认其实 不难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多破绽。所以今天,小编照常给大家辟谣一则传了很久的流言,一起来看看。

葡萄干促干劲

制造流言的小伙伴真的很勤奋,草莓上市时,黑草莓;柿子当季时,黑柿子;这不,葡萄干摆进干果盒,也成了被黑目标。

20190830093652_4627e6.jpg

下面这则关于葡萄干的流言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首先比较诚恳地承认了食用葡萄干的益处:

20190830093652_4af774.jpg

确实,葡萄干的含铁量是新鲜葡萄的15倍,而且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葡萄干中含有酒石酸,可帮助胃肠道消化。葡萄皮中的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能有效防止细胞癌变或抑制恶性肿瘤的增长。这诸多优点,的确对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流言笔锋一转,剑指葡萄干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促干剂”,葡萄干“放在手心里来回搓一搓,能搓出白边”,而且,“仔细闻,有微微的胶水味”,因此得出结论:“绝不敢吃葡萄干了,都是化学添加剂”。

20190830093652_4e22ca.jpg

葡萄干不都是挂在特制晾房里晾晒的吗?这个“促干剂”是什么鬼?

我们知道,新疆盛产葡萄,那里有晾晒葡萄干的最佳材料,我国各地销售的葡萄干有90%来自新疆。新疆葡萄干传统上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在阳光下直接暴晒(是的,你没看错!),晒出的葡萄干容易发酸,呈褐色。另一种就是普遍采用的晾房阴干法。这种方法制出的葡萄干,品相好,味道也更赞,但缺点是,所需周期较长,短则30~45天,长则60天之久,并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20190830093654_676abc.jpg

20190830093654_6a7b6d.jpg

晒房阴干法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葡萄干的加工越来越困难,其质量也连年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1992年,新疆农科院园艺所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获得了专利的神器——促干剂。

促干剂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化学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钾、碳酸钠、脂类和乳化剂等,它的水乳,其实就是一种强碱溶液,能破坏葡萄表皮的蜡质层和果皮的韧性,使葡萄更容易脱水。只要把鲜葡萄放在3%左右浓度的促干剂水乳里,浸渍1分钟,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晾制15-20天,就能收获晶莹剔透的绿葡萄干。这种方法,不光能大大缩短晾制时间,还能让葡萄干的含糖量高达60-70%,质量提升一两个等级。这么好的东西,真是没有不大规模推广的道理。

促干剂:我虽然是化学制剂,可是并没有毒啊。

很多人担心的是,使用促干剂后,葡萄干的安全性会不会受影响?研究人员曾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对葡萄干促干剂食口安全进行毒理学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葡萄促干剂为无毒、无遗传毒性的食品添加剂,其最大使用浓度为7.0%。从上文可知,浸泡葡萄干的促干剂水乳只需3%左右的浓度即可,远低于这个最大使用浓度。而且,在浸泡之后、晾晒之前,果农会对葡萄进行清洗,附着于葡萄表皮的强碱溶液很容易被水洗掉。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研究人员还曾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七种葡萄干进行酸碱度测试。将这些葡萄干分别浸泡后,其水溶液PH均显示为中性。所以,无需担心使用过促干剂的葡萄干会有碱超标等潜在风险。

至于葡萄干上残留的白色物质,你可以脑补一下你在果园见过的新鲜葡萄。葡萄皮上会有一层白霜,那是果蔬本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也称为果粉,它属于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质,对人体完全无害。这家伙不溶于水,但溶于氯仿等有机溶液。所以,在促干剂浸泡、清水冲洗过程中,它都会“幸免于难”,继续赖在葡萄干身上了,被你搓出白边,现了原形。

参考文献

【1】葡萄促干剂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罗文,刘卫星,陆胜祖.《新疆农业科学》1997年第03期

【2】杏、葡萄促干剂的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徐晓辉,亢建志,袁江玲,熊进.《地方病通报》2010年第5期

【3】不同干燥方式对无核紫葡萄干品质的影响,徐新风,张英丽,陈计峦,江英.《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30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