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荔枝有毒会致病? 请檫亮眼睛

荔枝有毒会致病? 请檫亮眼睛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大众获取消息的渠道非常多,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注意别被误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有媒体报道,印度百名儿童疑因吃荔枝死于脑炎。报道中提到,荔枝含有毒素,空腹食用加上高温易引发脑炎。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荔枝从古到今都是备受欢迎的水果,甜美多汁、营养丰富,怎么会突然变成 “毒果”了?荔枝真的会致病吗?

如今,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为了大家的口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邀请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就“荔枝有毒会致病”等网民关心的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求证一:荔枝到底有没有毒素?

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两种“毒素”。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的降低血糖,引发急性低血糖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荔枝病”。而“荔枝病”是真实存在的,可致命。

求证二:“毒素”存在于荔枝核还是果肉中?

两种“毒素”主要存在于荔枝核中,是否咬到核或吃掉核、是否咬果皮或嚼果皮和是否发病之间并没有明显关联。结合人们吃荔枝的一般习惯,有理由相信果肉中也应含有此类物质,只是含量低些。

求证三:成熟荔枝与未成熟荔枝哪个“毒素”含量高?

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在没有成熟的荔枝里含量更高,但成熟以后的含量就比较低了。因此,没有熟透的荔枝不宜多食。

求证四:荔枝含糖量那么高,为什么还会引发“低血糖疾病”?

这是因为此“糖”非彼“糖”。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而荔枝等水果里的糖分是果糖,果糖需要在人体内进行复杂的转化才能形成葡萄糖,而在其转化过程中,会刺激人体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而胰岛素同时会对血液里的葡萄糖起作用,加速葡萄糖的消耗,进而导致血糖含量降低。最终结果就是血液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影响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出现所谓“荔枝病”的症状。

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尽量不要空腹大量进食荔枝,不吃未成熟的荔枝;老人小孩一次食用不要超过5颗,成人一天不超过10-15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糖的荔枝是绝对要少吃或不吃的。另外,患有扁桃体炎、咽喉炎、便秘的患者应慎食荔枝。万一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拖延。(文/闫丹丹 特约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对本文进行指导)

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欢迎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