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爱的是肉?4大癌症可能是“吃”出来的,要管住嘴巴
癌细胞爱的是肉?4大癌症可能是“吃”出来的,要管住嘴巴
“现在癌症这么多,都是吃肉吃出来的”
“一个癌字三个口,充分说明现在的人饮食很有问题。”
......
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中国患癌人数又双叒叕增加了!2016年新增406.4万癌症患者,死亡241.35万,几乎每天就有1.1万人患癌,难道这么多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还是吃肉吃出来的吗?
一、中国吃肉地调查:癌细胞喜欢吃肉?
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各地区家庭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已经达到了
51.3千克
,大大超出了膳食指南推荐的量,位列前5的分别是这些省份。第一名为广东,人均消费量达到了93.2kg;
第二名为海南,人均消费量为81.3kg;
第三名为上海,人均消费量为69.3kg;
第四名为广西,人均消费量为67.5kg;
第五名为浙江和福建并列,人均消费量均为66.1kg。
而广东尤其珠三角地区是大肠癌高发区,广州的大肠癌发病率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吃肉多的地区,竟然成为肠癌的高发地,难道吃肉和癌症之间真的有关系?
英国
牛津大
学的研究人员今年就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2006~2010年招募的472377名英国成年人的数据,平均随访11年,分析调查了饮食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①普通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相较于吃肉次数>5次的受试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下降了14%;
②每周吃肉≤5次人群相较于吃肉次数>5次的,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下降了9%。
吃肉竟会导致癌症的风险增加,喜欢吃肉的人现在肯定在瑟瑟发抖,难道以后都不能吃肉了吗?
二、问题来了,还能不能愉快吃肉了?
肉类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身体在消化这些食物时会产生
大量胆酸代谢物和胆固醇代谢物
,这些物质在进入肠腔后,会引起肠道内厌氧菌增加,对于大肠黏膜上的腺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若长时间不改变大量吃肉的饮食模式,人体经过5~10年的刺激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可能会发生癌变。这是否代表我们就不能吃肉了?
当然不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范志红教授
表示,多吃肉不利健康, 不等于不吃就利于健康
。肉类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铁、锌等,对于预防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均有好处,同时也符合预防癌症风险的要求。日常摄入肉类,只要保持在合适的量内,并不会给健康带来额外风险。
我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对平均每日肉类摄入推荐的量为50~75g,保持在这个区间是非常健康科学的。
在生活中还是要适当的吃肉,不能太过“一刀切”完全不吃肉,注意摄入的量即可。除了吃肉过量以外,一些常见的饮食习惯,也可能一步步将你推向癌症的“怀抱”。
三、再三提醒:这几类癌症都是贪吃惹的祸
1、饮食不卫生——胃癌
我国的饮食习惯很少使用公筷,且在餐桌上很喜欢给别人夹菜,这样一来会导致
幽门螺杆菌
传播的风险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导致胃癌的发病率增加4~6倍,日常饮食中推行公筷公勺非常有必要。2、喜欢趁热吃——食管癌
“趁热吃”也是很多人喜欢做的一件事,事实上这个习惯非常不好,我们的食道黏膜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
65℃
,一旦超过这个温度会导致黏膜烫伤,长期不断的慢性刺激会导致食道黏膜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加。3、贪杯——肝癌
大量酒精在进入体内后,会给肝脏带来很大负担,易引起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
发生,没有及时干预治疗的话,很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最终发展成癌。4、喜欢嚼槟榔——口腔癌
槟榔属于粗纤维食物,在咀嚼过程中会损伤口腔黏膜,长此以往下去容易诱发癌变。
上述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相信很多人还在做,看到这里一定要及时改掉。另外,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两种肉最好别吃。
四、这几种肉要少上你的餐桌
1、腌腊肉
这类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多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进入体内后,在一定适宜环境下会形成
N亚硝酸
,该物质是一种致癌物。2、烟熏肉
烟熏制成的肉类内含有
苯并芘
,该物质会威胁人体健康,还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癌症的发生和饮食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我们不能将“黑锅”完全扣到肉的头上,适量吃肉一般不会给健康带来额外风险,不必过于担心。
参考资料:
[1]范志红.肉类致癌?我们怎样健康吃肉[J].保健医苑,2016(05):5659.
[2]牛津大学调研近50万人:每周吃5次或更少肉的人癌症风险更低.澎湃新闻.2022.2.24
[3]吃不对会得癌?一日三餐如何远离吃出来的癌症.健康中国.2021.3.4
[4]中国吃肉地,北方输惨了.上观新闻.2021.11.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内容
-
无糖饮料只是“看上去很美”? 真的假的?
无糖饮料只是“看上去很美”? 真的假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
-
如何拯救“男孩危机”?
心理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这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视。所以我们自身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能让自...
-
超分辨率成像有助于确定干细胞的未来
罗格斯大学和其他大学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比以前更早地识别干细胞的状态和命运。了解干细胞的命运 - 它最终会变成的细胞类型
-
德玛西亚杯xbw假赛事件最新后续怎么处理?德玛西亚杯xbw吵架事件
德杯张柏澜被踢事件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据消息显示,近日就有一则关于德杯张柏澜被踢的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究竟什么情况?下面跟小编
-
结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产物可能是药物
在浪漫的世界里,异性往往相互吸引,但当位于细胞或细胞内的受体与包括药物在内的其他分子结合时,它们也会在人体内部相互吸引。事实上...
-
抗进化药物可以提供对抗抗菌素耐药性危机的新策略
传统上,药物和有害细菌之间的斗争集中在寻找新的抗菌素药物上,但病原体几乎不可避免地对开发的每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位于西雅图的...
-
中国罐头走遍世界,但中国人自己不吃!?其实真相是...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
-
近视手术人人可做? 来看专业人士解答
近视手术人人可做? 来看专业人士解答随着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讯息传播效率飞速提高,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
-
ISS微生物应该避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
肠杆菌属菌株的,类似于新发现的机会性感染生物体在几个医院,已确定在国际空间站(ISS)。在空间发现的菌株并不是对人类致病性,但研究人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