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艾滋病疮疡舌象脉象分析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

2012年第3期 53 

疗程治疗本病。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不同兼证配伍用药,如肿 邪不可干”;“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腺癌术后耗气 

块结而久不化者加炮山甲、猫爪草消块散结;房疼痛明显者 

伤血,致使气血两虚,同时易出现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从而致 

加延胡索、玫瑰花、八月扎疏肝理气止痛;睡眠不佳者加夜交 

使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楼师临床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 

藤、柏子仁等。楼师根据本病病因病机取期门、根、足三里为 

30g、白术、茯苓、扁豆、山药、白芍各12g、太子参12g等)健脾益 

基础穴。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头为足厥阴肝经所属。期 气。正所谓“养正积自除,祛邪助瘤消”。腺癌经放、化疗后 

门为肝之募穴能疏肝理气;根、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能健脾 热毒过盛、津液受损、气血不足,机体已出现气阴两亏、阴虚内 

和胃,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同时根据症状侧重,配合三阴交 热之证。楼师拟腺8号(黄芪30g、丹参12g、知母12g、远志 

调理脾胃,化痰浊、理气血;配合丰隆健脾祛湿、消痰散结。《疡 9g、生地12g、天冬9 麦冬9 五味子9g、茯苓12g、鳖甲9g)益气 

科心得集・辩癖痰岩论》云:“有中结核,形如丸卵,不 

滋阴。同时楼师根据患者各种症候加减用药:脾胃不好者加炒 

疼痛不发热恶寒,皮不变,其核随喜怒哀乐而消长,此名 麦芽、鸡内金、神曲;睡眠不佳者加柏子仁、夜交藤;患侧上肢水 

癖。”房囊肿配合细针穿刺抽液,并囊肿充气造影。 肿者加桑枝、玉米须、车前草;伴健侧腺增生者加延胡索、玫 

2炎性房疾病 瑰花、八月扎。楼老师根据多年的临诊经验提出晚期腺癌的 

楼师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各种炎性房疾病的病理产物如 治疗,当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首要任 

脓液、渗出液皆为气血所化,久则气随血耗,阳气不足,致使病 务。腺癌患者虽经手术治疗后,癌毒祛之八九,但体内仍有 

久不能愈。《黄帝内经》日:“房阳明所司,头厥阴所司”。 残留之“余毒”,如《瘟疫论》中说:“若无故自发者,以伏邪未 

<太素.任脉》中杨上善注:“手足太阴太阳多血少气,以阴多阳 

尽”。此处之毒当为腺癌病理产物之“毒”,如<疮疡经验全书 

少也,手足厥阴少阳多气少血也,手足太阴阳明多血气,以阴阳 ・岩》日“岩,此毒阴极阳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 

俱多故也。”故在生理状态下,两者都以“阳多”为主,治疗上应 其在腺癌复发转移发生中又成为病因之“毒”。“余毒未清, 

温阳为略。王洪绪指出:“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 癌毒壅盛”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病因。毒邪外侵,目久化 

即是寒,解寒而毒白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脓,脓之 热化火,热毒壅盛蕴结中而发病。楼师运用清热解毒方药主 

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毕由温也,岂可凉乎”。楼师独辟蹊径, 要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2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 

坚持温通法治疗,运用阳和汤加减温阳化气,活血通络对于伴 紫背天葵、野菊花各128等)。 

脓肿配合脓肿穿刺术,治疗急性腺炎、浆细胞性腺炎、炎性 

除上述临床经验外,楼师还积极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对房 

腺癌等炎性房疾病取得显著疗效。 

疾病进行研究,指导研究生从临床及动物实验探讨粉刺性 

3腺癌术后 痈、痈、腺囊性增生症等病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的作用,并 

楼师认为腺癌正虚邪实两端,而疾病的不同时期又有所 

获得各级成果奖。 

侧重,腺癌初起,多因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谓“正气存内, 

艾滋病疮疡舌象脉象分析 

殷光辉 

摘 要: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艾滋病疮疡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对河南省内艾滋病疮疡患者和非艾滋病疮疡患者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对两组患者的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高;艾滋病疮疡组 

与非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发生率有较大差异。结论: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其具有湿遏热伏的病机特 

点;脉象中细脉、弦脉发生率较高,说明其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 

关键词:艾滋病;疮疡;舌象;脉象 ‘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一o979(2012)o3—0053—0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疮疡患者和39例非艾滋病疮疡患者的舌象、脉象等信 

感染而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机 

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艾滋病疮疡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而指导 

会性感染、肿瘤等多种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中医对艾滋病疮疡的治疗。本次调查的艾滋病疮疡患者感染 

艾滋病抗病毒疗法虽然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该疗 方式以有偿献血为主,共调查39例艾滋病疮疡患者,其中男3O 

法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使其不适用于相当多的患者。近年来研 

例,女9例,民族以汉族为主,婚姻状况多为已婚,文化程度较 

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临床症状及防治艾滋 低,全部分布在农村,职业多为农民。非艾滋病疮疡患者,男26 

病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深入开展对艾滋病及其艾 例,女13例,民族以汉族为主,婚姻多为已婚,文化程度高中及 

滋病并发症的病因病机研究引起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以上占71.8%,城市及郊区占76.9%,职业多为公务员、公司职 

其中关于艾滋病皮肤黏膜病变(中医可称之为疮疡)的研究是 

员等。 

其非常重要的内容。艾滋病疮疡是艾滋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2结果 

艾滋病疮疡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瘙痒、带状疱疹、银屑病、口 

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41.O%,苔厚腻92.2%;非艾滋病 

炎、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脓疱疮、Kaposi肉瘤、口腔溃疡等 

疮疡组中舌质红46.1%,苔厚腻35.8%。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 

皮肤黏膜病变。卢斯汉等…对178例艾滋病患者的皮肤黏膜疾 

发生率大于1O%的是细脉51.3%、弦脉46.1%、沉脉35.9%、滑 

病的种类、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 

脉15.3%、浮脉10.2%;非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发生率大于 

的皮肤黏膜损害复杂,共分为23类,以真菌和病毒感染为主。 

10%是弦脉43.6%、数脉35.9%、细脉17.9%、浮脉1O%。 

迄今为止,中医对艾滋病疮疡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 

3讨论 . 

调查,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甚少,只有一些关于艾滋病并发蛇串 

3.1中医对艾滋病及疮疡的认识: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疾病, 

疮、牛皮癣、口疮等病种的少量报道,局限于个人观点和治疗体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记载。根据其流行情况、传播特点、发病形 

会,既不系统,又不完整,不能形成对艾滋病疮疡病系统的整体 

式及预后,艾滋病应归属于中医“温病”、“伏气温病”、“瘟疫”等 

认识,对艾滋病疮疡的病因病机探讨目前尚属空白。 

的范畴。疮疡的发生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局部 

1一般情况 

和全身的病理反应。致病因素侵入后,就破坏了正常的生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300多例HIV/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 

理功能,产生疮疡。因为艾滋病是新发传染病,所以探讨艾滋 

学调查,发现有44例艾滋病疮疡病例,剔除5例非艾滋病期病 

病疮疡的舌象、脉象以及病机特点,并进一步探明其与一般疮 

例,现有病例39例,同时收集非艾滋病疮疡对照病例。对39例 

疡的区别,对于防治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2舌脉分析: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4640oo) 

高,说明艾滋病疮疡患者中湿热为患者较多;脉象中细脉、弦脉 

2011年l2月1日收稿 

54 内蒙古中医药 

发生率较高,说明其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O在中医诊法中,舌 

10%是弦脉43.6%、数脉35.9%、细脉17.9%、浮脉10%;弦数 

诊相对直观,对分析艾滋病的中医病机特点,无疑是重要途径。 

脉多见,与皮肤病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内蕴、气血郁滞有关。艾 

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占41.0%,说明感受热邪较多,但舌质 滋病疮疡的病机复杂,本次调查中未统计的病因、症状、情志等 

暗,有瘀斑者少见,这与王氏-2J的观察有较大差别,可能与患者 

都可能与发病有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种族、年龄及样本量差别有关。苔厚腻占92.2%,这说明其具 4结论 

有湿遏热伏的病机特点;非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占46.1%, 

艾滋病疮疡组中舌质红、苔厚腻所占比例较高,说明艾滋 

苔厚腻占35.8%,这说明非艾滋病疮疡组患者热邪较重,脾胃 

病疮疡患者中湿热为患者较多,说明其湿遏热伏;脉象中细脉、 

湿热较甚。在本次调查中,脉象多为复合脉,将复合脉分解并 弦脉发生率较高,说明其多虚多瘀。 

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虚脉(沉脉、细脉)出现率之和为87.2%, 参考文献 

实脉(数脉、浮脉、弦脉、滑脉)出现率之和为76.7%,这与方 [1]卢斯汉,胡荣欣.178例艾滋病皮肤表现的临床分析[J].岭 

氏 等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发病阶段及样本量有关, 

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76—78. 

但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发生率中细脉是51.3%、弦脉是 [2]王健.191倒HIV感染者舌质瘀象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 

46.1%,说明艾滋病疮疡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弦脉多见可能与 

志,1994,35(3):5—7. 

本病多兼痰湿有关,出现弦细表明患者气血虚弱,出现弦滑说 [3]方路,王莉,段呈玉,等.云南省180倒HIV/AIDS的中医症状 

明本病与痰湿实热有关。非艾滋病疮疡组中脉象发生率大于 及症候的初步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38—39. 

王立恒教授序贯法分期治病理论探讨 

李普升 谭诼梅 吴小秋 导师:王立恒 王 冰 黄健华 

关键词:中医;治病方法;学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R25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54—02 

所谓序贯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粗略测定半数有效量的方 

疾病的发生是由各种致病因素造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 

法。序贯法治疗,则是集中f临床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 

出现病理的机制,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之 

人的具体情况设计综合的治疗方案,有效地避免了单科治疗局 象,因而中医学有病因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及 

限性。同时对某种疾病都需要有顺序而连贯性的治疗。中医 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等手段。如何做到序贯法一分期治病呢? 

的治病方法,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采集病症特征,然后辩证 就是针对每一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或阶段都作出 

分析后,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给以辨证施治为主,这是治疗 序贯法一分期治病方案,就是把一种疾病分为几个时段来治 

疾病总的方法和手段。但对一种疾病的全过程来讲,在治疗方 

疗。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各不同时期或阶段所 

面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顺序而连贯性的治疗。因 表现的早期、中期、后期,分别采取初期治疗、中期治疗、后期治 

此,王立恒教授提出序贯法一分期治病理论。 疗及愈后调养期治疗。初期治疗,针对疾病的早期阶段,以辨 

1 序贯法分期治病理论的学术渊源 病因与辨证结合为主,尽早祛除病因;中期治疗,针对疾病的持 

序贯法分期治病理论有其历史根源,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 续发展阶段,以辨病机与辨证结合为主,尽快控制病情、消除症 

的<伤寒论》中就创造性提出,按六经辨证治疗伤寒。治疗温 状;后期治疗,针对疾病之末势或恢复阶段,以辨病与辨证结合 

病,清代叶天士著的《温热论》提出按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吴 

为主,进一步巩固治疗、愈后防复;愈后调养期,以辨体施养、辨 

鞠通著的<温病条辨》提出按三焦辨证论治;王孟英撰写《温热 

体施护为主,根据不同体质,分别从饮食、起居、锻炼、养心、Et 

经纬》提出“新感”、“伏邪”两大辨证纲领。近代中医学专家秦 

常养生等方面增强身体健康,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伯末先生指出,中医治病八法,即发汗、催吐、攻下、和解、清凉、 

3序贯法分期治病理论的临床运用举隅 

温热、消导和滋补等,简称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 

3.1 胃脘痛的治疗: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 

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这些 

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 

都是治疗一类疾病或某些疾病总的治疗纲领。在治疗某种疾 

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等病均 

病方面,个别医家也提出了有关经验,如治疗泄泻,明代李中梓 

按本病辨证治疗。如某患者,由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 

著有《医宗必读》,他在总结前人治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 

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 

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 

痛者。临床所见:胃脘隐隐作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 

固涩。治疗崩漏,明代医家方约之所著《丹溪心法附余》,提出 

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 

治崩三法,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澄源 

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患者发病后,第一时间来诊治 

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已故当代名医何时希先 

时,作为首诊医师,按照序贯法一分期治病理论,作出方案如 

生所著《女科一知集》,提出治病当设三步法。他说:“治病宜有 

下:初期辨病因与辨证治疗:经分析该患者属虚寒胃痛,以寒为 

定见,有预见,有计划,亦有步骤。治其今日之病,第一步也;治 

主,制定治法为散寒温胃、健脾止痛,处方用药以黄芪建中汤合 

病之余波,抚病之创痍,所谓调理法者,为第二步;休养生息,气 

良附丸加减,这是第一阶段的治疗;中期辨病机与辨证治疗:经 

血更损者补而复之,求其致病之因而杜绝之,使无复发之机,则 

治疗后患者胃脘痛疼痛减轻,胃脘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 

第三步也”。针对某一疾病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法,为后辈医生 

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及泛吐清水,四肢欠温,大便溏薄等症 

所习用,并取得了很好疗效。 

状有可能缓解,但胃脘隐隐作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这时患者 

2序贯法分期治病理论的确立 

经治疗寒气已去,表现以脾胃虚损为主,治疗就应该转为补益 

王立恒教授认为,当今医学发展越来越快,中医分科越来 

脾胃为主,处方用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这是第二阶段 

越细,现代技术为中医所运用,西医理论也为中医所借鉴,中、 

的治疗;后期辨病与辨证治疗:患者经过又一治疗后,胃脘部明 

西医互补,相互为用,已成为中医院临床医生所具有的技能,这 

显症状基本缓解,但仍有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多食后有饱胀 

些理论及运用也被百姓所接受。在这种形势驱动下,中医对于 

感,此时患者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针对本病应以健脾、和胃、助 

疾病的治疗,不能停留在“辨证施治”这个点上,应该发展到面 

运为治,处方可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这是第三阶段的治疗;愈 

上,这就是提出序贯法一分期治病理论的意义及依据。治病方 

后调养期:应加强胃脘部防寒保暖的护理,可选用护胃品; 

法,是用来认识疾病及处理疾病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我们知道, 

饮食和服用中药都要偏温热服,忌食酸、甜、辣及冰冻饮料及食 

品;可嘱患者多食有补中益气温胃作用的食品,如桂圆、莲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海医院(519000) 

大枣、南瓜、扁豆、番茄、牛奶、鸡蛋、瘦肉、黄鱼、鳝鱼、河虾、胡 

**澳门君康中西医疗中心,澳门渡船街何光来巷4号 

桃等,并适当用葱、姜、胡椒、大蒜、韭菜作调料,有温胃散寒的 

2oi1年l2月13日收稿 

作用,这是最后的调养治疗或药膳食疗。胃痛的时候,尽量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