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一、情感障碍(一)概念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武汉五洲整形医院)

一、情感障碍

(一)概念

也称心境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异常,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

特征的一组疾病。心境障碍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主要指原发性心

境障碍(不包括神经症或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心境障碍),

一般认为广义的心境障碍包括原发性的心境障碍和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

精神疾病所继发的心境障碍。本章着重叙述原发性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情感高涨(躁狂)或情感低落(抑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及行为异常,如幻觉、

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多数表现为抑郁(单相型),少数表现为躁狂,

部分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出现(双相型)。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

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二)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按其发作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

但都以情感(心境)改变为主,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呈阶段性病程,以

持久的心境改变为核心症状。

1.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习

称躁狂“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多为急性起病,发

病年龄16~30岁,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初次发病前有躯体因素和

社会心理因素存在。

(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喜气洋洋,精力

充沛,盲目乐观,做事不顾后果,易激动等。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奔逸、夸大观念或妄想。注意力容易转移,记忆力

增强,声调高亢、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维联想快、内容肤

浅,新概念不断涌现,有的患者出现音联(音韵联想)、意联(词义联想),思维

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转移话题(随境转移),以致远离最初主题。

(3)言语动作增多

自感精力旺盛,对所有活动都感兴趣。活动明显增多,盲目忙碌,做事轻率

任性,有始无终。举止轻浮,社交活动频繁等。

(4)其他表现

多数病人的饮食不规则,感到“实在太忙,没有时间睡觉”,睡眠时间明显

减少,可引起体病重下降;也可表现为食欲亢进,往往不顾礼仪地大吃大喝。

亢进,自知力缺损等。

2.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言语动作减少,习称抑郁“三低”

症状,多伴有消极观念自杀行为。临床上以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

特征。发病一般较缓,并导致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因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者起病急,好发年龄25-44岁,女性多见。近些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和发病

年龄下移倾向。

3.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躁狂抑郁症,即躁狂症、抑郁症交替出现,反复发作(至

少2次)。

二、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末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

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

晰,智能尚好,自然病程迁延,多数呈复发和加重,慢性化和衰退的过程.部分

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一)临床表现

1.主要精神症状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幻

听的内容多半是争论性或评论性的,也可以是威胁、辱骂或赞扬他人。其他类型

的幻觉(如幻视、幻触等)较少见,但也可表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精神

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会给患者的思维、

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

如殴打辱骂亲人、怀疑他人在食物中投毒等。

(2)思维内容和形式障碍主要是妄想,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

陌生人。妄想的内容常自相矛盾、荒谬离奇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

程度的联系。思维形式障碍则主要是患者的思维联想散漫无序,缺乏连贯性和逻

辑性。在意识清晰情况下,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回答医

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儿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

(思维散漫),病情严重者言语句与句,甚至词与词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呈破裂样思维。有的患者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不由白

主的思想(思维云集);也有的病人思维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在回答问题时

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同时患者在每次应答问题时总要延

迟很长时间,严重时表现完全缄默,刻板语言,较多见于慢性患者。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和情感不协调。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

的情感反应,面部表情呆板,缺乏内心体验。开始是表现为亲情受损,毫不关心

亲人的伤痛。随着病情发展,对与切身利益关系的事情也无动于衷。少数患者情

感不协调,如听到高兴事情时反而表现出伤感,谈及被伤害时却表现得愉快。

(4)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患者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变得孤僻、懒散,

常闭门不出、无故旷工(课);日常生活懒于料理,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澡、

不理发,需他人督促管理。有的还会突然出现暴力行为,如自伤、自杀等。

2.分型

该病一般按临床症状、起病、疗效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分型。

(1)单纯型多发生于青少年期,起病隐匿缓慢,逐渐进展。早期可出现类似

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工作及学习效率下降等。临床症状主要是日益加重的孤

僻、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活动日益贫乏和社会功能下降,一般无明显幻觉、妄

想。本病患者早期易误诊,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往往经过数年病情日益明朗,加

重时才被发现,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多见于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散漫、情感

改变如喜怒无常,情感幼稚。伴有片断妄想和幻觉,行为紊乱明显,易兴奋冲动,

症状常变化莫测,不少病人行为紊乱,带有明显的性彩。病变发展较快,预后

一般不佳。

(3)紧张型多在青壮年起病,常急性发病,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症状为以

交替出现的紧张性抑制和紧张性兴奋。紧张性抑制者出现行为缓慢,少语懒动,

重者出现不食不眠、不动不语,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蜡样屈曲等“木僵状态”。

紧张性兴奋者常突然出现冲动行为伤人毁物,历时较短暂。一般近期疗效较好。

(4)偏执型(妄想型)最常见。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期,起病多缓慢、病程

较长,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及相应的行为障碍。由于精神症状的隐秘性,早期

患者不易被发现。病初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幻觉,有时可伴有人格解体

等。一般急性起病者预后较好,缓慢起病者预后较差。

(5)其他类型除上述传统类型外,不能归入各型或难以分型者。

(二)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可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

急、慢性精神症状。最常用的有以氯丙嗪()为代表的药物,氯丙嗪有效

剂量高,镇静作用强,有明显的抗兴奋、抗幻觉妄想的作用,抗幻觉、妄想作用

强,对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

2.电休克治疗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木僵、严重精神运动性兴奋、拒

食、有自伤、自杀和攻击破坏行为的病人都有很好的疗效。

3.心理和社会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协助病人解决

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以防本病复发。通过参加集体娱乐活动使病人回归

社会,开展以社区为基础,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心理社会康复,鼓励其参加

社会活动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

有退缩表现的患者,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鼓励人际交往,进行职业技能训

练,使患者尽可能保留一部分社会生活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大力开展精神卫生

知识宣传、教育,使家庭、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消除歧视、偏见和隔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