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早泄能治么)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生意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

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时间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第二章护理沟通概论

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时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

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体临床诊断意义的认

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度称为遗传度。

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

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泄不前,迂回曲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

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枝。

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

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紧张症侯:表现为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兴奋、

冲动行为。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表现为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和定向障碍,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外

伤后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五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痴呆: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逐渐进展的、通常不可逆的、总体认知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痴呆,即过去所谓的脑动脉硬化性痴呆。

遗忘障碍:是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行性遗忘)和回忆往事(逆行性遗忘)存在困难。

第六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

肺性脑病:又称呼吸性脑病、肺脑综合征,是指由慢性肺部病引起重度肺功能不全或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综合征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症。

第七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物质依赖:即俗称的“成瘾”。它包括两个概念:①行为综合征;②躯体或生理依赖。

耐受性:使用者必须使用更多的成瘾物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也就是使用量不断增加。改变成瘾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

受性的表现。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

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

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患者可伴有幻觉但历时

短暂而不突出。本病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患者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一组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①起病急骤;②以精神病症状为主,包括片段妄想、片段幻

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③多数患者可缓解或基本缓解。

第九章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

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第十章神经症性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神经症: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频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

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地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恐怖障碍:是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恐怖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

广场恐怖障碍: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干单独离家外出,甚至

害怕单独留在家中。

社交恐怖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

障碍。

单纯恐怖障碍:又称特殊恐怖障碍,表现为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情境或活动的害怕。

强迫障碍:又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存在的

精神障碍。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由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组成。一般不包括拒食、偏

食、异嗜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患者自己有意识地严格限制进食,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

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有显著的体像障碍,即病理性低体重及减轻体重的行为。

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药或利尿药、禁食、过度锻

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失眠: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的太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

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

过度嗜睡: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

职业和社会功能。

睡中异常:也称异态睡眠,包括一组在睡眠中发生的行为、情绪、认知、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非预期性事件,这些事件可

出现在入睡过程中、睡眠中或觉醒过程中。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定义为个体能力(或心理资源)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心理、生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

急性应激障碍: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之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超过此时间,诊断更改为创伤

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性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地再体验应激性事件的片段,并

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物的回避为特征。

适应障碍:是一种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即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性症状。

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的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威胁的创伤性事件。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智力低下和社会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障碍的统

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缺乏对冲动行为的控制以及不分场合的多动为核

心临床表现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抽动障碍:首先表像是某种形式的抽动。抽动是一种不随意、快速、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通常限于某些肌)或发声,

多突然发生,无明显目的。抽动常被体验为不可克制的,即便主观努力控制也只能忍住一小段时间。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里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

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75%合并精神发育迟滞)。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起病于童年早期阶段(学步阶段或学龄前阶段),针对与所依恋的人(通常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离

别而产生的过度焦虑,焦虑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大大超出同龄儿童在分离场合常见的水平,并且使其社会功能受到明显

影响。

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表现为对各式各样的对象或处境的恐惧,起病于特殊的发育年龄阶段,且恐惧的程度明显超出同年

龄阶段儿童的一般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患儿日常必需的活动或家庭生活。

选择性缄默症:通常发生在3-5岁,正常的语言发育完成以后,该障碍在临床上突出而鲜明的特征表现为患儿在家庭或特

别熟悉的环境下能够开口说话,而且表达流利,但在学校或碰见生人的场合则缄默不语。通常可以预期患儿在哪些场合能

说话,哪些场合不能说话。

第十四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帮助患者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患者的情感,认知及行为

等方面问题的一类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求,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建议或帮助。心理咨询可以看

作是通过两人间的对话来缓解痛苦的一种方法。

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康复

康复:目前已经较全面地归纳为:综合协调地运用医学、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他一切措施,进行训练和再训练,

调整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使伤、病、残者尽早和最大限度地改善已经丧失或削弱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促

使其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完成应担负的社会职能;并要求对象本人、家庭及所在社区均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研究探索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估、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学学科。

精神康复:又称社会心理康复(PSR),是帮助那些因精神障碍而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者达到在社区独立生活最佳水平的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