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要点(20200705172011)

-

2022年4月16日发(作者:五粮春价格)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

(供产科医生阅读)

分类:胡延祖科普讲座

患者XXX,女,34岁,住院号62631,因“停经39周,溢液12

小时”于2006年3月12日12:00急诊入院。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0天自觉恶心、厌食,2个月后自然缓

解,停经4个半月自觉胎动,渐活跃至今,孕期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

无皮肤瘀斑及紫癜,无下腹疼痛及流血,无头晕眼花等自觉症状,

七天前因“感冒”在当地医院静点头孢霉素1天(具体药名及用量不详)症

状缓解,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溢液,到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

规时发现血小板减少转来我院,门诊以

入院。

既往史:素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贫血及出血性疾病。

月经生育史:16岁4~5/302005、5、1(农历),孕5产1,流产3次,

自然分娩1次,平时无月经过多。

查体:T36.5℃、P9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颜面无明

显苍白,牙龈轻微肿胀无渗血,躯干及四肢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紫癜,全

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心率90次/分,心

“5-1产孕足月,血小板减少”收

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足月腹型,腹壁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

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触及不满意,叩诊浊音界无扩大。

产科情况:胎儿约3300g,头先露,左枕前位,胎心144次/分,无宫缩,

内诊骨产道无异常,宫颈容受25%,扩张0㎝,胎膜已破,有羊水溢

1/21

出,PH试纸碱性。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2×109/L,中性粒细胞70.9,红细胞计数

2.91×1012/L,血红蛋白108.3g/L,血小板总数47×109/L。

尿常规:潜血阴性。

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1.10秒、APTT31.90秒、纤维蛋白原

3.88g/L,凝血酶时间13.20秒。

骨髓穿刺:未作。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B超:BPD9.0㎝、FL7.0㎝、HC30.7㎝、AC32.4㎝,羊水指数9.2

㎝,左侧壁胎盘Ⅱ级,S/D2.55,单胎臀位。

临床诊断:5-1产妊娠394/7周枕左前位未临产、胎膜早破、妊娠合

并血小板减少。

病人于当日18:20分出现不规律宫缩,羊水略混浊,孕妇及家属要求

行剖宫产术,行术前准备,备好机采血小板

脉复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切开皮肤时,

2单位,20:50在局麻加静

出血较多,略稀薄,故同时输

入机采血小板2单位,于21:00挽出一女婴,重3375g,评8分,发育

正常,新生儿脐血血小板:未采。术中见后羊水Ⅲ度粪染,手术经过顺

21:25分手术结束,术中出血利,子宫收缩良好,子宫断面出血不多,

量300ml(术前当日与术后3日对比,血红蛋白下降1.09g),术野见凝血

块。术后入ICU观察,无活动性流血,腹部切口敷料无渗血,

小时后安返病房。术后常规补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术后

补充诊断:胎儿宫内窘迫。2006、3、15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

5

2/21

8.6×109/L,中性粒细胞84.0,红细胞计数2.61×1012/L,血红蛋白

97.4g/L,血小板总数91×109/L,产妇于术后四整天痊愈出院。

◆问题1-血小板减少原因一时难以确认时

如何书写疾病诊断?

1、妊娠期间发生的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6.6~11.6%

比较笼统→生理、病理、原发、继发

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②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③妊娠血小板减少症

(《产内疾病诊治》228页)

2、PAT

发生率5.4~8.3%

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②妊娠伴发血小板减少症

③妊娠生理性血小板减少

④非病理性血小板减少症

3、ITP

妊娠合并

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1

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生率3.7%

◆问题2-妊娠期间血小板↓的原因

1、妊娠生理性血小板减少(PAT),占73%

正常非孕妇女血小板

孕晚期血小板

①有5~8%减至150×109/L

②有0.9%<100×109/L

与孕妇血容量↑→血液稀释、

2、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占

HELLP综合征、先兆子痫

3、免疫功能紊乱,占4%

(ITP),分三型

胎盘利用↑、血小板消耗↑有关

21%

150~400×109/L

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Ⅰ型→最多见,多有ITP病史

ITP-Ⅱ型→早孕期血小板<5万

ITP-Ⅲ型→孕期突发一过性血小板严重

②抗磷脂综合征、③甲亢、

④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4、其它,占2%

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②再障、白血病

③脾功能亢进④大量出血-大量输血

⑤骨髓病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

4/21

(MM)、巨核细胞增生不良性血小板减少

⑥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羊水栓塞、

⑦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如:阿斯匹林、化疗药、放疗

⑧病毒→流行性出血热、HIV、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叶酸缺乏、

DIC

变态反应、败血症

◆问题3-PAT与ITP如何鉴别

1、PAT

①既往无血小板减少史,单纯由正常妊娠引起,妊娠期首次发现

②妊娠后期出现的血小板↓2/3为PAT

③血小板↓程度轻。多>70×109/L,只有1/3<50×109/L

④孕妇多无出血倾向

⑤抗血小板抗体阴性

⑥胎儿-新生儿血小板数目正常

⑦产后3d血小板正常

2、ITP

①既往有血小板减少史,无明显外源性病因,排除了继发性血小板

②血小板减少出现孕周早

③血小板↓程度严重,妊娠期血小板<50×109/LITP占83%

④半数ITP有出血倾向

⑤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5/21

⑥胎儿-新生儿血小板数目↓

⑦产后血小板恢复慢

◆问题4-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

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血小板↓的病因诊断

PAIgG阳性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3%、系统性红斑狼疮

45%、骨髓纤维化44%、甲亢43%、再障25%

②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判定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有效时

动态检测PAIgG发现

随着PAIgG值↓、血小板数目↑两者成反比关系

③胎儿-新生儿颅内出血预测

ITP史+产妇血小板相关抗体

→与新生儿血小板↓有相关性

◆问题5-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害

1、孕妇方面-出血、感染、产妇死亡

①出血

血小板<50×109/L→可能有出血倾向

<50×109/L→可能伤口渗血

血小板<30×109/L+产时-术中-产后

6/21

66%、脾功能亢进症

→产妇可能出现多部位出血→颅内出血、内脏出血、胎盘早剥

侧切、贫血、PIH→产后出血↑

血小板<20×109/L→自发性出血

<20×109/L→可能严重出血

产后出血率2-5-10-15-24%

②感染

③产妇死亡率4-7-11%

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裂伤、

①缩宫素-麦角加强宫缩②彻底缝合止血③伤口加压包扎④输注血小板

⑤静点丙球⑥应用止血药→临产后血小板>50×109/L→可仅用止血药

→如VC、止血敏、立止血、止血芳酸、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

2、胎儿-新生儿方面

血小板<30×109/L

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死胎-新生儿死亡),胎儿病死率

26.5%

ITP血小板<5万是颅内出血常见原因

ITP母体抗血小板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血小板破坏→

胎儿-新生儿血小板↓→颅内出血、脏器出血

但重度血小板减少患儿并不多,文献报道2%新生儿血小板<15万,仅

0.2%<5万,多数由ITP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婴儿无血小板减少

◆问题6-ITP治疗顺序

1、严密观察

7/21

血小板>50×109/L→多无出血倾向

不用药、产前不做特殊处理,只须严密观察血小板变化

孕36周前血小板>20×109/L

除非有止血功能障碍,否则不需特殊治疗

2、支持疗法

血小板<50×109/L+无出血倾向→肌苷、VC、VE、叶酸、Fe剂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抗磷脂综合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在治疗妊

娠并发症-合并症的同时,阿司匹林50mg/d或潘生丁25mg3/日

3、激素何时用?-有指征首选糖皮质激素

①血小板<20×109/L

②<50×109/L+出血倾向或已临产

③ITP孕20周起强的松5mg1/日口服

④分娩前10天→强的松20mg2日口服

⑤分娩前3天地塞10~20mg/d静点

⑥术前、术中、已临产

⑦产后、术后继续用激素

4、用什么激素?

①强的松(泼尼松)②地塞米松③氢化可的松④甲强龙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5、用多少激素?

强的松15~100mg/d或1mg/kg.d×5~7d停药2d持续2-3-4周

快的2~5d起效、慢的2~3周起效

(甲基强的松龙)

,逐渐减量

8/21

血小板近正常或血小板≥50×109/L,每周减量15%,直至维持量5~10

mg/天,再递减至最低剂量维持治疗

产后地塞20mg1/日肌注,3天后强地松30mg

血小板上升后减量,氢可200~500mg/d

1/日口服

6、激素不敏感→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血小板<20×109/L首选丙球,丙球25~75g/d×3~5

d,ITP→丙球0.4g/kg1/日静点×3~5天,免疫球蛋白(IVIG)20g1/

日静注×3~5天,可使2/3病人血小板满意↑

免疫球蛋白0.4g/kg·d×5d,或1g/kg·d×2d,有效率80%,用药

2~3周后血小板开始提升,出现疗效后可考虑重复单剂注射一次

7、激素-丙球均不敏感→输注血小板

8、药物治疗无效→脾切除,孕期药物治疗无效时

血小板<10×109/L

<6个月妊娠

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倾向,剖宫产同时脾切除

①去除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场所

②去除血小板被破坏的场所,疗效

的方法之一

◆问题7-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1、输注血小板的意义

临产前(术前)、产程中(术中)输注

①短时间内使血小板>50×109/L,手术要求血小板>50×109/L,若

60~90%,是治疗慢性ITP最有效

9/21

≥80×109/L则较为安全

②减少术中创面出血-术后切口出血,或分娩时多脏器出血

③保证硬膜外麻醉的安全实施

2、不轻易输注血小板的情况

①血小板10~30×109/L,甲基强的松-丙球敏感

②ITP输入血小板很快被破坏,反复输注易产生同种抗体

③虽有大量出血→大量输血,但无血小板↓确切证据-异常出血

④血小板生成障碍→慢性血小板↓(如慢性再障、骨髓增生异常

除非有颅内或内脏出血倾向不输,以免血小板输注无效

紫癜

⑤HELLP>20×109/L输血小板,不减少产后出血、不加速血小板恢复

3、输注血小板指征-血小板少

①血小板<70×109/L+大手术前

②血小板<50×109/L+临产、引产、术前、颅内

③产后血小板<30×109/L→酬情输

④血小板<20×109/L+出血倾向+急性再障

⑤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80g/L→输新鲜全血400ml及血小板

⑥ITP血小板<20×109/L+临产→糖皮质激素-丙球不敏感者

⑦ITP血小板<10×109/L+无出血→甲基强的松龙+丙球+输血小板

4、输注血小板指征-出血

①血小板数目正常+功能障碍+出血

②出血时间为正常高限的两倍预防颅内或其它致命性部位出血

-内脏出血

)

-血小板输血后

10/21

③大量出血→大量或多次输血-输液→稀释性血小板↓+出血证据

④已有颅内或内脏出血,急性出血

5、输注血小板指征-临床输血规范

①>100×109/L→不输血小板

②血小板50~100×109/L+出血倾向→输

③血小板<50×109/L→应输血小板

④血小板功能低下、术中不可控渗血→输

583页

10×109/L且有出血倾向时

→输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

6、输注血小板指征-曹泽毅中华妇产科

性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只有在血小板<

为防止重要器官出血(如脑出血)才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问题8-输注血小板的时机

输注血小板只在体内存活1~3天,刺激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加快血

可于术前快速输注所需血小板的1/2小板破坏,所以为控制急性出血,

术中再输注另1/2,只在术中、宫口开全、出血、病情需要时输

前1日、分娩当日、分娩后

,分娩

1日,分娩当日→活跃期、宫口开全,术前1

12h内输完日、术前半-1-2-3h、手术开始、术中、术后

重度<20→分娩前1日或术前1日

中重→进入活跃期或术前1小时

中度<50→宫口开全或手术开始时

轻度<100→产(术)后输注或不输注

术前备好机采血小板1~2单位

11/21

◆问题9-输注血小板的剂量

1、血小板纠正目标值

①感染、发热、活动性出血、DIC、脾功能亢进、同种免疫→输入血小

板迅速破坏-消耗,每次只输注1个机采量血小板,病情需要再输注更大

量以达治疗效果

②产前1次输注12U×2~3d产(术)中依病情现再输注

③术前、术中、术后,各输

2、输注后血小板提升指标

为有效防治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输注量,应使患者血小板>

30×109/L,尤其术前输入足够量的血小板,

范围,一般输注血小板

可纠正出血时间使达正常

50×109/L,机采

1U浓缩单采血小板

12~18U

4~8U,以使血小板提升至>

血小板1个治疗剂量-10U,(约25×109/U机采浓缩血小板)

可升高血小板数(30~60)×109/L

单采血小板→200ml/袋(15U)

含血小板2.5×1011?每次输1袋

机采血小板→200ml/袋(1U)

一个机采量(200ml/袋)约处理全血量2500ml

平均含血小板2.5×1011个?

按孕妇血容量5000ml计算,理论上

输入一个机采量提升血小板

但临床观察证实

输入一个机采量只提升血小板10~20×109/L

50×109/L

12/21

临床上常输入机采血小板

应提升血小板30×109/L

3、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评价

2U

①止血效果-出血倾向减轻或消失

②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③体内血小板存活时间

④血小板功能检测

◆问题10-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1、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多次输注血小板→产生同种免疫

①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②血小板输血后紫癜(PTP)

主要原因→血小板抗体、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①输注血小板达不到治疗目的

②易引起输血反应

次要原因→ABO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

药物性抗体→消炎痛、安替比林、

苯巴比妥、头孢菌素

2、非免疫-消耗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扣留血小板↑

②发热感染、

13/21

③DIC等原发病未纠正

④抗生素→二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

⑤骨髓移植

⑥血小板质量差

◆问题11-分娩方式

(剖宫产指征、分娩的注意事项

1、依产科指征而定

允许以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无产科指且血小板>5万可分娩

但要尽量做到六避免

①避免急产②避免产程过长(缩短二程)

)

③避免屏气用力④避免会阴侧切

⑤避免软产道裂伤⑥避免产钳术

2、必要时首选胎吸

会阴侧切→↓产道裂伤、↑切口出血

确需助产时首选胎吸

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产钳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出血

但很少引起脑实质出血

特别必要时可行低位产钳术

产时或术中注意充分缝合、彻底止血

3、分娩的理由

14/2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0.2%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分娩方式无关

故无产科指征不必剖宫产

剖宫产预防或减少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价值尚不确定

故多数学者提倡

严密观察、积极治疗的妊娠血小板

除非有产科指征,应尽量分娩

ITP孕妇面临出血风险

分娩较剖宫产损伤小

故结合病情常首选分娩

4、剖宫产的理由

ITP严重血小板↓时(<50×109/L)

产科医生多倾向于剖宫产术

①分娩可能引起胎儿-新生儿颅内出血

↓孕妇

②母体加腹压→外周静脉压↑

→可能诱发脑出血-消化道出血

③剖宫产术中出血可直视下止血

5、剖宫产指征

①血小板<50×109/L+出血倾向

②血小板<20+不伴有出血倾向

15/21

③脾切除史

④胎儿血小板<50×109/L

⑤有产科指征

◆问题12-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适应征及安全性

1、对我院麻醉方式的总体评价

①局麻+强化→比较长用也比较熟悉

②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受到限制

③全麻→不习惯用,仅限于危重病人

④静脉麻醉→今后发展的方向?

2、麻醉方式的选择

麻醉医师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

①母-婴安全②无痛-肌松

合理的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

最少剂量+最佳配伍+最佳效果

是麻醉安全的有力保障

2、麻醉方式的选择

①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②术前用药→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

③术前血小板↑程度

④麻醉方法和药物的合理选择是难点与关键

3、局麻→镇痛、肌松效果欠佳

)

16/21

4、硬膜外麻醉→常规、简便、有效,良好的镇痛、肌松效果、能术后

镇痛

5、局麻+强化,充分的局麻+静脉麻醉,既避免了新生儿呼吸抑制

又使产妇充分镇静-镇痛,躁动情况明显↓

血小板<50×109/L的产妇

输注血小板20~30U,最好选用局麻+静脉复合麻醉

先在局麻下取出胎儿

然后静注度冷丁50mg、异丙嗪25mg、

异丙酚1~2mg/kg·h持续静点

6、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的缺点

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方法

①麻药剂量较难准确掌握

②镇痛不全-产妇躁动发生率高

③效果满意时新生儿呼吸

全麻的缺点

全麻→操作复杂、费用较高

多数全麻药通过胎盘

→新生儿呼吸-循环抑制

全麻的优点

①随着短效、速效、胎盘透过率低、

心血管抑制弱的镇静-镇痛-肌松药使用

麻醉技术不断提高

-循环抑制风险↑

17/21

对新生儿的影响可以降至最低

②全麻相对安全性好、易于实施、

③呼吸循环维持平稳、易于调控

④产妇-新生儿供氧充分

7、麻醉前准备

①糖皮质激素

可改善毛细血管功能状态

毛细血管脆性由阳转阴→出血倾向好转

↓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术前、术中要给予激素支持

②输注血小板

8、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

→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是安全的

血小板减少症能否行硬膜外腔阻滞?

血小板减少症是否为硬膜外禁忌证

尚缺乏确切的资料,观点各不相同

①文献报道

血小板2~4万成功进行了硬膜外置管

②多数专家认为

血小板<50×109/L不进行硬膜外操作

服用强的松后血小板<50×109/L

18/21

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局麻

③血小板>70×109/L

+静脉复合

严密观察下行硬膜外腔阻滞是安全的

④血小板<75×109/L应暂停手术

⑤目前认为

血小板30~50×109/L即可有正常凝血功能

排除了凝血性疾病及严重血小板功能低下后

只要患者的PT值正常

仔细、谨慎地进行硬膜外腔阻滞是安全的

⑥ITP病人

预产期血小板(50~80)×109/L

→输注血小板10~20U

速度为10U/15分

在出、凝血时间正常情况下

可于术前输1/2量时行硬膜外穿刺

余1/2量术中输注

⑦血小板>80×109/L时

若出、凝血时间正常可不输注血小板

直接行硬膜外穿刺

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及新生儿颅内血肿

9、硬膜外腔血肿的预防

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行硬膜外腔阻滞

19/21

最大的危险是硬膜外腔血肿的发生

①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预防硬膜外腔血肿的有效措施

②麻醉时由高年资麻醉师行硬膜外操作

硬膜外穿刺最好一次完成

避免反复穿刺增加硬膜外血肿机率

术中出血较多者应及时使用止血药

③术后随访制度

是及时发现硬膜外腔血肿的关键

术后每1~2h检查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

持续到术后12h或硬膜外导管拔除

严密观察产妇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

如果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与估计情况不符

或麻醉药物作用时间过长

应立即行CT或MR检查明确病因

10、硬膜外腔血肿的治疗

一旦确诊硬膜外腔血肿

应立即与神经外科或骨科医生联系

在术后6~12h行椎管内减压术

◆问题13-是否哺

ITP不是母喂养的绝对禁忌证

但初中含有血小板抗体

20/21

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故不主张母喂养

可视产妇病情及新生儿血小板酌情而定

◆血小板输注的展望-剂量问题

①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多少为宜?

21/2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