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颤病修订草案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江苏省中医院儿科)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

tremordisease

(稿件类型:专家指导组审核稿)

(本稿件完成时间:2017年3月10日)

目次

前言......................................................................3

引言......................................................................4

指南正文.....................................................................5

1范围.......................................................................5

2术语和定义.................................................................5

3临床诊断...................................................................5

4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6

5预防和调护.................................................................7

附录A.....................................................................9

A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9

A2文献质量评价..............................................................9

A3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9

A4指南工具的评价...........................................................10

参考文献....................................................................11

附件1改良的Jaded评分量表.................................................13

附件2MINORS条目...........................................................14

附件3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了(ZYYXH/T28-2008《颤病》),与ZYYXH/T28-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删除了单方验方(见2008年版的3.1)。

----删除了辨证论治中中药剂量的标注(见2008年版的2.1-2.6)。

----增加了中成药(见4.2.1)。

----增加了辩证论治中方剂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4.1)。

----增加了其他疗法中艾灸、治疗、太极拳等内容(见4.2.2,4.2.3,4.2.5)。

----修改了中医辨证分型及推荐方药中的内容(见4.1)。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负责起草,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

病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

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服务团队等11家

单位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思进,白雪,王饶琼,雒晓东,杨东东,杨文明,胡玉英,林亚

明,宋虎杰,海英,张伟,邓兵,王凤兰,郭新峰,丁侃。

本标准于2008年7月首次发布,2017年3月第一次修订。

引言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资金中医

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

导组和中医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修订过程与任何单位、个人无经济利益关

系。

本指南主要针对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

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表现出的以震颤为主的疾病,提供中医药的诊断

和治疗建议,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

目前国内“颤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8年颁布,本次指南制修

订旨在对中医颤病的诊断及治疗做一次梳理,明确颤病的病名诊断、证候诊断、鉴别诊断及

治疗规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内科专家指

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文献评价小组确定筛选证据的标准,并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根据证据级别达成专家组共

识,并提出推荐意见,初步制定出针对颤病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是根据中医对颤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针对的患者体

是震颤相关的患者(西医诊断主要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

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颤病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颤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颤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中医脑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颤病tremordisease

颤病是指脑髓失充、肢体筋脉失控而发生以肢体或(和)头部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

[1-4]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轻者仅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颤动不止,或

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颤病亦称“震颤”、“颤振”、“振掉”。其症状表

现与西医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表

现出的震颤相类。故以上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参考本指南。

3临床诊断

3.1中医诊断

3.1.1病名诊断

颤病是指脑髓失充、肢体筋脉失控而发生以肢体或(和)头部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1.2证候诊断

[2][1]基于《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及颤病的临床特

征,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3.1.2.1风阳上扰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耳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

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

弦。

3.1.2.2痰热动风

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

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1.2.3气血不足

头摇肢颤,面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

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3.1.2.4阳虚风动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

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3.2西医诊断

[5]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的西医诊断参照《2015MDS临床诊断标准:帕金森病》;

[6]特发性震颤的西医诊断参照《2011AAN基于证据的指南更新-特发性震颤治疗指南》;

[7]肝豆状核变性的西医诊断参照《201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豆状核变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西医诊断参照《2008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

诊疗指南》。

3.3中医鉴别诊断

颤病与瘛疭的鉴别:瘛疭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

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

昏等症状;颤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

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

难鉴别。

4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4.1辨证论治

4.1.1风阳上扰证

病机:肝阳上亢,风阳侵扰,筋脉失养。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颤。

推荐方药:

[9-10]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加减。(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

II)

常用药:天麻,钩藤,牛膝,石决明,山栀,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

茯神木等。

加减:肝火偏盛,头痛面赤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加竹沥、天竺黄;肾阴不足,腰膝

酸软,眩晕耳鸣,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虚火上扰,口干舌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定风珠加减;

心烦失眠,合酸枣仁汤加减;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

4.1.2痰热动风证

病机: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化痰,息风止颤。

推荐方药:

涤痰汤(出自《奇效良方》卷一,《证治准绳》)合羚角钩藤汤(出自《通俗伤寒论》卷

[11-12]二)加减。(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I)

常用药: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南星,半夏,枳实,石菖蒲,羚羊角,钩藤,桑

叶,菊花,生地黄,白芍,贝母,竹茹,茯神木等。

加减:胸闷,口吐痰涎,加白芥子;心烦易怒,加郁金、天竺黄、黄连、牡丹皮;胸闷

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神识呆滞,加石菖蒲、远志;大便不通,口苦,舌红苔黄腻,

加生大黄、茵陈等;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震颤较重,加天麻、生石决明、

珍珠母、全蝎、地龙。

4.1.3气血不足证

病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颤。

推荐方药:

[13-14]八珍汤加减(出自《瑞竹堂经验方》)。(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I)

常用药: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加减:心悸,失眠,健忘,加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

仁、红花;胸闷脘痞,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等。震颤较重,加天麻、珍珠母。食少纳呆,

加砂仁后下,炒谷麦芽,焦神曲。

4.1.4阳虚风动证

[8]

病机: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失用。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推荐方药:

[14-16]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加减。(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III)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天、山萸肉、熟地黄、党参、石斛、肉苁蓉、五味子、白芍、

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

大便稀溏,加干姜、肉豆蔻;肾阳衰微较甚,可用真武汤加减;心悸较甚,加远志、柏

子仁。

4.2其他疗法

4.2.1中成药

[17](1)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适用于肾阴虚为主的震颤。丸剂:每丸重9g。口服,一次6-8丸,一日2-3次。(推荐强度:

C,证据级别:II)

[18](2)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

桑寄生、首乌藤、茯苓):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安神之功效,用于风阳上扰型颤证。每袋装

5g。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3次。(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I)

4.2.2针灸

针刺治疗:主穴:头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风池、合谷、太冲、四神聪。

痰热动风证,选取百会、风池、合谷、阴陵泉、丰隆、太冲,百会、风池针用平补平泻法,

余穴用泻法;阴虚风动证,选取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百会、

风池、合谷、阳陵泉针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复溜针用补法,太冲针用泻法;气血不足证,

选取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风池针用平补平泻法,内关、

合谷、太冲针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上肢震颤者,加内关、阳池、合谷、太冲,

针用泻法;下肢震颤者,加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足三里针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四肢紧张、强直挛急、屈伸困难者,加曲池、尺泽、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行间,行间、

[19-30】阳陵泉针用泻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I)

[31-33]灸法治疗:选取关元、风府、太冲等穴位,采取直接灸、悬起灸方法。(推荐强度:

C,证据级别:II)

4.2.3治疗

选用通督法、颜面部鱼际揉法、颜面部循经抹法、头面部腧穴捏揉法、点按法,腹

[34-35]部关元掌颤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可参照《中医康复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36]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I)

4.2.4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松弛呼吸训练、关节运动范围的训练、平衡训练、姿势恢复和肢体舒展训

[37]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I)

4.2.5太极拳

[38]建议患者平时锻炼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推荐强度:E,证据

级别:IV)

5预防和调护

颤病患者应注意生活调摄,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刺激;饮食

宜清淡、富有营养,忌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加强肢体功能

训练,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晚期卧床患者要预防褥疮的发生。避免中毒、中风、颅脑损伤对

[1-4]预防颤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A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以“颤病”、“震颤”、“颤振”、“振掉”、“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

“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治疗”、“辨证”、“中医药”等作为关键词,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检索年限近8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

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

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1564篇。

A2文献质量评价

对所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

(1)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ad

量表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Jaded评分大于3分的有5篇。。

(2)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

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

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

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共计213篇。

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归于

非随机试验,共计352篇。

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理论分析低劣、

作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直接排除,不必用量表评估。

(3)Mata分析的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分为

“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四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

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0-4分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

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共计489篇。

A3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

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

的证据。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表1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

中医文献依据分级

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

假阴性的错误很低

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

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献

推荐级别

A至少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I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的专家共识

IV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

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

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1)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送审稿)“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

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

(2)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为最高,并依次递减。

(3)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

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小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

(4)III级中“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家

意见达成共识者。IV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V级中的“专

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

A4指南工具的评价

AGREE评测结果

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共计4位评估员,运用AGREE对本指南进行评价。4

位专家对指南总体评价平均分为6.62分,并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

参考文献

[1]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8-140.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凌希森,王行宽,陈大舜.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4]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学会,2015MDS临床诊断标准:帕金森病,MOV

Disod.2015,10:30(12):1591-1601.

[6]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11AAN基于证据的指南更新-特发性震颤治疗指南,

Neurology,2011,77(19):1752-1755.

[7]欧洲肝脏研究学会,201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豆状核变性,Journalof

Hepatology,2012,56:671-685.

[8]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08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

疗指南,2008.

[9]李莉.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5,(09):49-50.

[10]梁晓鹰.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J].中国民间疗

法,2012,(01):40-41.

[11]史亚楠,刘岑.帕金森病中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5,(11):105-108.

[12]裴文慧,刘继馨,吴嘉瑞,方芳,段娟娟,何爱先,邹桂林,王君.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

统的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03):205-208.

[13]张聪.八珍汤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2,(02):57-58.

[14]高曦明,邢世荣,地黄饮子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社区中医药。2012;

5(14):195.

[15]杨海燕,李燕梅,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与临床探讨,中医学报,2011;3

(26):350-351.

[16]郭荣兰,张定华,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

(28):65.

[17]沈涌,罗烈岚.通心络胶囊、六味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浙江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32(2):197-8.

[18]刘娜,陈红梅,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68例疗效观察.辽宁医学杂

志.2012;6(26):314.

[19]陈思岐,陈枫,李振彬.针刺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河北中医药学

报.2013(1):33-4.

[20]姜拯坤.针刺风府、太冲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1]索庆芳,王丽晔,彭明华.电项针结合电头针治疗帕金森病7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15(7):860-1,83.

[22]张海峰,周世江,宣丽华,侯宏.粗针身柱穴透刺对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影响.中华中医

药学刊.2013;31(12):2745-7.

[23]李颖哲.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

大学;2015.

[24]顾侃,刘昆,陆征宇,樊晓鹏,宗蕾.针药并用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2013;32(12):993-5.

[25]刘丹,刘芳,邵滢如.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上海针

灸杂志.2015;(09):1.

[26]夏毅,丁莹,刘卫国,康冰.电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40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

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519-20.

[27]林燕,刘梅.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31例.河南中医.2015(06):1430-2.

[28]陈枫,袁盈,蔡向红.“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8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08;14(9):680-2.

[29]陈枫,袁盈,蔡向红,熊云,郭楠楠,陈思岐.“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114例临

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5):547-8,73.

[30]谭秋红,陈勇.针刺配合葛根素对帕金森患者肌僵直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4;6(34):32-4.

[31]雷俊.温和灸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活动改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

大学;2011.

[32]伍爱国.温和灸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活动改善临床观察.环球中医药.

2014;7(7):535-6.

[33]钟平,许菲,侯玉茹,符文彬.灸法配合药物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疗效.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20-1.

[34]刘焰刚,赵宇姝,在帕金森氏病康复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

12(9).

[35]曾庆云,王强,王永泉通督法辅助治疗帕金森病,山东医药,2008;44(48):

27-29.

[36]中医康复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7]张红岩,李佩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13;

10(20):30-32.

[38]李建兴.太极拳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附件1:改良的Jaded评分量表

随机序列的产生

1恰当: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2分)

2不清楚: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1分)

3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0分)

随机化隐藏

1恰当: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

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2分)

2不清楚: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1分)

3不恰当:交替分配、病例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信封以

及任何不能防止分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0分)

4未使用(0分)

盲法

1恰当: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2分)

2不清楚: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1分)

3不恰当: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0分)

撤出与退出

1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1分)

2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的数目或理由(0分)

附件2:MINORS条目

序号

1

条目

明确的给出了

研究目的

提示

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

与可获得文献有关

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

(满足纳入标准)都在研究期

纳入患者的连

2

贯性

被纳入了(无排除或给出了排

除的理由)

预期数据的收

3

集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

明确的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

终点指标能恰

4当的反应研究

目的

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标

准,同时,应在意向性治疗分

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

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

价者单盲法,对主观终点指标

终点指标评价

5

的客观性

则,应给出未行盲法评价的理

随访时间足够长,使得能对终

随访时间是否

6

充足

评估

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

7失访率低于5%

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反映

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

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双盲法。否

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定的

主要终点指标的患者比例

根据预测结局事件的发生率,

计算了可检测出不同研究结局

的样本量及其95%可信区间,

是否估算了样

8

本量

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期

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9~12条适用于评价有对照组

的研究的附加标准

对于诊断性试验,应为诊断的

“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性

对照组的选择

9

是否恰当

验,应是能从已发表研究中获

取的最佳干预措施

对照组是否同

10

步的(非历史对照)

不同于研究终点,对照组与试

组间基线是否

11

可比相似性。没有可能导致使结果

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因素

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

统计分析是否

12

恰当

究类型相匹配

且提供的信息能够从显著统计

对照组与试验组应是同期进行

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具有

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与研

附件3:Newcastle-Ottawa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

病例对照研究

注: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暴露”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在“可

比性”上的条目最多可以有两个。

选择

1)病例的定义是否充分?

a)是,并有独立验证(如至少2名医生共同对病例做出诊断;或至少依据2种或

2次的诊断结果;或者查阅了原始记录,如X线、医院病历)*

b)是,并有联动数据(如根据肿瘤登记数据中的ICD编码来判断是否为病例)或

基于自我报告,但无原始记录

c)没有说明

2)病例的代表性

a)连续收集且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规定时间内患有目标疾病的所有合格病例;或

特定饮水供应区的所有病例;或特定医院或诊所、一组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的所

有病例;或从这些病例中得到的一个合适的样本,如随机样本)*

b)存在潜在的选择偏倚或没有说明

3)对照的选择

a)社区对照*

b)医院对照

c)没有说明

4)对照的定义

a)没有疾病史(或未发生终点事件)*

b)没有说明来源

可比性

1)基于设计或分析所得的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

a)研宄控制了___________(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如年龄)(如设计时,病例和对

照按年龄匹配;或两组人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b)研宄控制了其他重要的混杂因素(如设计时,病例和对照除按年龄匹配以外,

还匹配了其他因素;或两组人的其他重要混杂因素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暴露

1)暴露的确定

a)可靠的记录(如手术记录)*

20

b)在盲法(不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的情况下,采用结构化调查获得*

c)在非盲(已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

d)书面的自我报告或病历记录

e)无描述

2)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

a)是*

b)没有

3)无应答率

a)两组的无应答相同*

b)无描述

c)两组的无应答率不同且没有说明原因

队列研究

注: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结局”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

在“可比性”上的条目最多可以有两个“*”。

选择

1)暴露队列的代表性

a)能够很真实地代表社区人的平均(请说明)*

b)基本可以代表社区人的平均*

c)选取特殊人,如护士,志愿者

d)没有说明队列的来源

(注:该条目说的是对社区中所有个体的代表性,而非普通人中某一样本的代

表性。如某些健康管理机构的成员,这些女性通常是中层阶级,受过良好教育,

而且很注意自身健康。该体有可能可以作为绝经后雌激素使用者的代表性的样

本,但他们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因此,如果选用该体作为研究人的话,势

必会低估收入低、也没受过很好教育女性的代表性)

2)非暴露队列的选择

a)来自暴露队列的同一社区*

b)与暴露队列的来源不同

c)没有说明非暴露队列的来源

3)暴露的确定

a)可靠的记录(如手术记录)*

b)结构化调查*

c)书面的自我报告

21

d)无描述

4)研究开始前没有研究对象发生结局事件

a)是*

b)否

可比性

1)基于设计或分析所得的队列的可比性

a)研究控制了___________(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如年龄)(如设计时,暴露组和

非暴露组按年龄匹配;或两组人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b)研究控制了其他重要的混杂因素(如设计时,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除按年龄匹

配以外,还匹配了其他因素;或两组人的其他重要混杂因素之间的比较无统计

学差异)

结局

1)结局事件的评估

a)独立的、盲法的评估或鉴定(如骨折,采用了独立的盲法进行了鉴定;或有

可靠的医院病历或X线等原始记录的证实)*

b)联动数据(如根据肿瘤登记数据中的ICD编码来判断是否为病例)*

c)自我报告(如骨折,没有原始病历,也没有X线等的证实)

d)无描述

2)为观察到结局发生,随访是否充分?(如5年)

a)是(选择了充分的随访时间来观察结局发生)*

b)否

3)随访的完整性

a)全部随访: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了随访*

b)少数失访,但不大可能引入偏倚:如随访>—%(选择合适的随访比例),或对失

访进行了描述*

c)随访率<—%(选择合适的随访比例),且没有对失访进行描述

d)未声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