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

2022年4月28日发(作者:第31届金曲奖入围名单揭晓)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

(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

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

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动物

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

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

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

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

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

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

氧氟沙星)。

5、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

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

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

氧苄啶。

抗生素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

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

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

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

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

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

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

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拉宁,后者在抗

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

替沙星等。

(八)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九)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

丝氨酸、利福平等。

(十)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

肽等.

(十一)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

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二)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

等。

(十三)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1]

使用说明

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

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

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

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

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

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

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

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

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

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防

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内在的因素,当免疫球蛋白

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

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

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

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

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

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

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

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

些药物进入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内有益的菌,引起菌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

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

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

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

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

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

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

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

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

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

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

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

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

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

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

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

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

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

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

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

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

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

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

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毒性反应

与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

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

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

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

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

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

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

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

正常益生菌,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⑥抗生素可致菌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

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

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

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门瘙痒及周糜烂,停药

后症状可消失。

⑦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

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⑧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

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

变和致癌作用等。

孕妇注意事项

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地说,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

西林等。另外,还有林可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在动物实验中,尚未见这些抗生素对

胎仔产生不良影响。有时虽然发现有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

得到证实,也没有妊娠后6个月的危险证据。所以你可放心在这些药物中选用。

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

前两种对胎仔有致畸作用;后四种对人类胎儿有一定危险,故一般情况下孕妇不宜使用。

危害

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

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

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

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为了防止造血系

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

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

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

抗生素引起的大肠炎症

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青霉素类、红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氯霉素和

四环素,能改变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平衡状态,使某些致病性细菌过度生长繁殖。最常见

的致病菌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能产生两种毒素损伤有保护功能的大肠表面,导致肠腔表面

轻度的发炎,引发轻度腹泻到血性腹泻、腹痛和发热。重者其肠壁炎症广泛而严重,还有溃

疡形成,典型症状可出现致命性脱水、低血压、中毒性巨结肠和小肠穿孔。同时患者的粪便

中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毒素。

应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口服酸杆菌制剂或从门直肠给予类杆菌,使肠道正常菌得

以恢复,没有并发症的抗生素所致症状一般在停用抗生素后12左右天即可自行恢复。如果

还有轻微的症状持续存在,可用消胆胺与毒素结合而减弱其毒性作用。对大多数抗生素相关

性结肠炎病例,灭滴灵是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有效药物。病情急而危重,必须住院治疗,

接受静脉输液,输入电解质和输血。偶尔作为挽救生命的措施,可作暂时性回肠造瘘术或大

肠切除术。

肝硬化在应用抗生素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减退,肝血流量降低,胆汁分泌紊乱及血浆白蛋白与抗生

素结合功能改变等,可影响抗生索的代谢过程。

有些抗生素在肝内灭活。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氯霉素的半衰

期延长,代谢后的氯霉素在血中积聚,它对造血系统仍有影响,故可引起一道性

骨髓抑制。尤其在腹水和黄疸病人中更易出现。磺胺类也在肝脏中代谢,因此,

在肝功能明显减退时最好不用。

多数抗生素由尿中排泄,如青霉素族、氨基糖苷类及头抱菌素类。肾功能轻度减

迟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但该抗生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在有腹水时,部分抗生素进入腹水降低血清浓度。不过,在肾功能明显减退时,

仍应重视该类抗生素损伤肾脏的副作用。因此,肝硬化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用

这类抗生素,必须减少剂量,延长间隔时间,避免与其他有肾脏损害作用的药物

联合应用。青霉素族中,其他各种青霉素以及头抱菌素族,在肾功能高度减退时,

半哀期也明显延长,但这些抗生素对肝及肾脏毒性较轻微,无需减少剂量。四环

素族在肾功能减退时,血清浓度升高,对肝脏毒性增强,因此对有肝肾功能损害

的病人,最好少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